近日终于有机会到四川眉山,参观向往已久的“三苏祠”,看了之后,我最大的感触,不是来自“三苏”,而是来自“三苏”背后的女人,她就是了不起的程夫人。
三苏图
三苏祠
程夫人,又称苏母,苏轼和苏辙的母亲,苏洵的妻子。人们把她和孟子的母亲、岳飞的母亲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三大贤母”,且不说这种并列是否合适,我只想说,从操持家庭、相夫教子的角度看,“苏母”更加全面,更加含辛茹苦,比孟母、岳母的事迹更加具体,也更了不起。
需要特别说明一下的是,“三苏”是一个整体,程夫人不仅是苏轼、苏辙的“贤母”,在苏洵面前,面对“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的丈夫,她不但充当了“贤妻”的角色,从某种意义而言,也是一位“贤母”。“始发愤”前的苏洵,真的还是一个贪玩的不懂事的大孩子。程夫人就显得更加了不起。
苏洵
苏辙
苏轼
程夫人生于1010年,比苏洵小一岁。她的父亲程文应为大理寺丞,她的祖父程仁霸担任过摄录参军。程家为眉州望族,还是眉州首富。程夫人嫁给苏洵是1027年,18岁。苏家也是当地望族,但却非常贫穷,属于家道中落的那种。
接下来说说从程夫人身上受到的几点启发——
启发之一:婚姻还是要考虑门当户对。
前面说了,程家很富,苏家很穷,怎么还谈得上“门当户对”?其实,门当户对主要不是看钱财,而是看家族的文脉、家风、家庭精神。苏家的“气脉”还是非常厉害的。
苏家从唐代开始在眉山立足,先祖苏味道位居宰相,唐朝时还出过进士苏涣,再往上还可追溯到战国时的苏秦。这样的家族“基因谱系”,即使暂时中落,也随时有可能中兴。
启发之二:女人是家里最好的风水。
家里有女人叫“安”,可见女人对家庭的重要性。古人说“妻贤夫安”,也是这个道理。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必定有一位优秀的女人,一个成功的家庭后面必定有一位了不起的女人,程夫人就是这样一位世上罕见的女人,是苏家最好的风水。
苏洵结婚时19岁,游手好闲,不思进取,不但在川内游玩,还到中原、江南地区游荡。那时交通不便,这一去至少得几个月啊,把家里的事情都丢下不管了。程夫人一直任劳任怨,是家里的顶梁柱。程夫人始终以一种母爱的光环笼罩着他,包容着他,看到他的本质是好的,只要这匹“野马”收住了性子,一定会是一个好男人。
程夫人还有一点非常了不起,这就是宁愿过清苦的日子,也绝不向娘家开口求助。一方面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另一方面,她不愿留下丈夫无能、苏家无能的口实。穷就自己穷一点,不要弄得人人皆知。
启发之三:好的女人,对丈夫,对子女,要善于做“长线投资”,要有眼光,有耐心。投资时间越长,“回报”越丰厚。
果真,苏洵到了27岁,终于觉悟了,“始发愤”了。所谓“始发愤”,就是“始有志于功名”,发誓要通过读书考取功名了。这年龄,比前些年的“高复生”还大了一些,非常了不起的。他有很好的家族基因,有很好的个人素质,是一只“潜力股”,一旦发愤,立马就会“飘红”。
苏洵下决心前,和夫人谈了一次。意思是:我要全心全意博取功名了,养家糊口的事情怎么办呢?程夫人内心当然高兴,就表态说:你放心读书吧,家里的事情就交给我了!
说干就干,程夫人把自己的嫁妆、首饰全部都卖了,在眉山城南纱縠行租了铺面,开始经营布匹生意。没有几年,苏家就开始富起来。程夫人如果在现在,完全是一位优秀女企业家啊!
苏轼10岁以前,父亲都在游学、科考的路上。不但养家糊口,教育苏轼兄弟的重任,都落在程夫人肩上。
苏辙《坟院记》说,母亲“生而志节不群,好读书,通古今,知其治乱得失之故”。这是真正的大家闺秀,其品位远在一般的大家闺秀之上。
启发之四: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注重素质教育、品质教育,这方面程夫人是典范。
孟母教子、岳母教子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再来看看苏母教子吧,我觉得更加生动,具有现实意义,具有可操作性。
有一天,她读《后汉史》,读到《范滂传》,不禁喟然长叹。苏轼在旁边听了后问:如果有一天我也像范滂那样,母亲赞成吗?程夫人说:你要是能做范滂,我难道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范滂,东汉刚直之士。为官清正,嫉恶如仇。汉桓帝时,宦官专权,李鹰、杜密等贤臣与之斗争,宦官以“诽谤朝廷”为名,逮捕了李鹰等二百多人,称之为“党人”,此事史称“党锢之祸”。范滂受其牵连被杀。临刑前,他母亲来和他告别。他安慰母亲,让她不要为自己悲伤。母亲说:你今天能够和李鹰、杜密齐名,还有什么遗憾的呢?有了好名声,还要求长寿,怎么能两样都得到呢?
范母又说:我若是让你为恶,恶是不可为的。我既然教你行善,我又怎么能为恶呢?在场的人听了这些话,无不流涕。
苏轼从小就能以范滂为榜样,可谓“奋厉有当世志”。程夫人见儿子小小年纪就有远大志向,高兴地说:我有儿子了!
后来,苏轼走上仕途,也成为“元祐党人”,也成为坚忍不拔之士,可以说与范滂处境极为相似了,这不能不说与童年时母亲的教诲有很大关系。
程夫人教子很重视言传身教。苏轼曾记录过母亲两件事,其一是“不发宿藏”,其二是“不残鸟雀”。两件小事足以看到一个普通妇女的伟大之处,也足以看到程夫人对苏轼的影响。
苏家在眉山纱縠行先是租房居住。有一天,两个婢女熨衣物时,脚陷进了地里。一看,深达数尺的洞里有一个乌木板,下面盖着一个瓮。程夫人马上叫人把这个洞填了。这个瓮里有东西,发出一种声音,像人的咳嗽声,持续一年之久。人们都以为是前人藏下的金银财宝,想要挖出来。程夫人的侄子程之问就很想挖。当苏家搬家之后,程之问就去寻宝了,挖了一丈多深,却没有找到那个瓮。
生活就如此奇怪:不想得到的人遇上了宝藏,想得到的人怎么也得不到。
多年以后,苏轼在凤翔为官,住所外一棵古柳下,下雪时有一尺见方的地方居然不积雪。天晴之后,那地方隆起数寸。苏轼猜想当是古人埋藏丹药的地方,非常好奇,想挖开看看。妻子王弗便说:“如果婆婆在的话,肯定不会挖的。”苏轼便觉有愧,作罢。王弗颇有婆婆遗风,她去世后,苏轼写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寄予深切的缅怀之情。
树桩为苏轼手植荔枝树原物
启发之五:持家当以慈、孝为先,特别是作为母亲,以慈、孝教育子女,才有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先接着上文说说“不残鸟雀”的故事。苏轼还回忆到,儿时的书堂前竹柏杂花丛生,众鸟在树上筑窝。母亲厌恶杀生,严禁小孩和仆人们捕鸟。几年下来,那些鸟的窝就筑得很低了,低头就能看见。有一种桐花凤,四五天就飞来一次。这种鸟羽毛特别珍贵罕见,而且易驯化,不畏惧人。乡里人看见苏家这一番人与鸟和谐相处的奇观,大为惊异。苏轼说,这没有什么奇怪的,人以诚信对鸟,鸟就以诚信对人。人若以虎豹之心对人,则人不如鸟也。你想想,人与自然如此和谐,庭院中万物生机勃勃,这样的家庭,风水会不好吗?家庭会不兴旺吗?
程夫人教育子女不能见利忘义,而且要有仁人之心。程夫人厌恶杀生,对苏轼有很大影响。苏轼历来不喜杀生,在后来特别艰苦的贬谪生涯中,更是不杀生。
苏轼和夫人王弗、王闰之等人都有放生之举。放生是苏家的传统。程夫人在这个薪火相传的过程中,承前启后,成为苏家不可或缺的人物。
这里我想说一说我目睹过的一件小事:一次我在小区花园散步,因为是雨后,路上偶尔有蜗牛,我远远看到一位母亲带着女儿在散步,她们脚步停下来了,在看一只蜗牛,女儿把脚抬了起来,我察觉到她要踩蜗牛,连连叫“不能踩”,惊奇的是身边的母亲丝毫不加阻拦,任由女儿把蜗牛踩得稀巴烂,踩罢母女俩还哈哈笑笑。我走到她们身边,对小女孩说:“蜗牛那么美好、可爱、弱小,你为何要踩死她呢?”她母亲不响,女孩子朝我瞟了一眼,也不响。我内心非常感慨,深感现在的母亲,已经不知道如何教育小孩了。
再来说说“孝”。
程夫人嫁到苏家时,苏轼的曾祖母宋氏还在。宋氏多病,性格怪异。家人经过堂下偶然发出声音,她就会严厉斥责。唯独程夫人能让她满意,她一见程夫人就高兴。程夫人所做的,无非一个字:孝。她对曾祖母无微不至,精心侍候,自然会赢得了老人家的喜爱,也赢得众人的礼赞。程夫人是仁爱的典范,也是孝慈的楷模。
综上所述,“三苏”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与程夫人有着密切关系。程夫人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令人非常遗憾和可惜的是,“苏母”生前并没有看到两位儿子“高中”。
1057年4月,程夫人去世,年仅48岁。这时,丈夫苏洵、儿子苏轼和苏辙都不在身边。1056年,苏洵带着两个儿子进京赶考,两个儿子同时考中进士,刚准备把这一惊人喜讯捎回川中,谁知噩耗就传来了。程夫人至死不知儿子已经双双考中了。
程夫人的早逝,与女儿苏八娘有关。民间传说苏东坡有个才貌双全的妹妹苏小妹,这纯属传说而已。苏轼有一个姐姐,倒是真的,她就是苏八娘。苏洵和程夫人有三个女儿,前两个都夭折了,留下一个,就是苏八娘,她比苏轼大。
三苏祠雕塑:八娘伴母,左为程夫人
苏洵《自尤》诗自叙:“女幼而好学,慷慨有过人之节,为文亦往往有可喜。”
遗憾的是,她16岁嫁到程家,18岁就病死了。在苏洵看来,如果程家不虐待八娘,八娘是不可能早死的。这件事情让苏洵极为愤怒,他于是召集乡人,在族谱亭下当众揭露程家的无耻行径,并宣布苏家与程家从此断绝一切往来。要知道,八娘的公公程浚是程夫人的亲哥哥。苏洵当众宣布程浚是无耻之徒,并与程家断绝往来,这对程夫人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妻子去世了,苏洵也很悲伤,写了《祭亡妻文》,负疚之情跃然纸上。
苏家子弟,30年后才与程家有往来。苏轼与姐夫程之才则在42年之后释怨。
当时苏轼被贬在惠州,宰相章惇派程之才提刑广东,本想利用两家结怨之事让苏轼难堪,谁知年老的程之才有意要化解两家怨气,与苏轼携手交好。结果,两人往来密切,诗酒唱酬,书信频繁。
应该说,程夫人可以含笑于九泉了。
我钦佩苏轼,钦佩“三苏”,然而,我更钦佩程夫人,钦佩“三苏”背后的这位伟大女性。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21031109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