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大学(全日制本科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坐落在江苏省镇江市,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共建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B类建设高校,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江苏船舶与海洋类高校协同发展联盟牵头单位。学校源自1933年创办的上海大公职业学校,1952年更名为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1953年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机械科、上海第一机器制造工业学校船舶制造科、上海水产学院附设水产学校轮机科、福州工业学校造船科合并组建上海船舶工业学校。1961年上海工厂设计学校并入。1970年迁至镇江,更名为镇江船舶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并更名镇江船舶学院,1993年更名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1999年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并入。1999年学校从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划转江苏省管理。200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与学校合并。2004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拥有镇江长山、梦溪2个校区和张家港校区以及上海办事处,占地3979亩;在校普通本科生1825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060余人,本、硕、博学历留学生730余人;有教职工2200余人;设有20个学院,66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4个。/n

江苏科技大学(全日制本科大学)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1933年,上海私立大公职业学校在上海市乔家浜创立。为实现实业报国,创办人林美衍先生专门与当时的上海市党部委员吴开先商议,并召集志同道合者许恒、张桐等,合力筹办学校。创办者们公推林美衍先生为校长。建校伊始,设初级机械科、商科、高级工科(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应用化学)、高级商科,附设初中部。

1934年春,因得时任上海市长吴铁城、社会局局长吴醒亚及沪绅杜月笙、实业家吴蕴初等赞助,于南市局门路兴建校舍及实习工厂。当年秋季开学,学生增至七百余人。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学校因与江南造船厂毗邻,时有敌机袭击。为避免牺牲,学校决定先迁至法租界霞飞路1968号(今淮海中路)临时校舍上课,同时将学校图书仪器及工厂机器材料迁入租界,以保安全。随着上海战争形势进一步危急,政府当局下令将上海市私立大公职业学校一部分迁往重庆市小龙坎,自建校舍复学;一部分迁至浙江天台县溪南创设大公中学,租赁房屋专办普通科;留沪部分继续于法租界内的霞飞路办学。1938年8月,日伪上海当局通令租界各学校向伪市教育局登记备案,企图加以控制,先后有大公职业学校等百余所中等以上学校联合登报声明,拒绝向伪政府登记。

1939年2月,学校留沪部分又改租上海汉口路131号庆云大楼办学。1939年,留沪部分第四届100余名学生毕业,社会各界诸多名人为毕业纪念册题词,其中抗日名将谢晋元题词:“国家至上,民族至上”;著名教育家陈鹤琴题词:“学以致用”。1944年5月2日,林美衍校长因病逝世,董事会公推许恒继任为校长。1945年11月,抗战胜利后,当时的上海市教育局批准大公职业学校在上海复校。由于原址校舍、器材等曾被日军侵占并辟为司令部,后又拨给毗邻的江南造船厂,政府当局另拨给上海市虹口区峨嵋路400号四层大楼为新校址,继续办学,设机械、水产、商业三个专业科类。上海解放后由民主人士孔另境任校长,孔离校后,由中共党员许海涛任校长。学校自开办之初,即有董事会组织,在抗战以前董事长为吴铁城先生;“八一三”之后,为屈映光先生;迁渝以后为吴开先先生;1949年7月,大公职业学校组成新一届董事会,董事长为胡厥文先生。

1952年6月,为了有计划的培养中级工业技术人才,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同志亲自签署文件“要求接办私立大公职业学校新建技术学校”;7月3日,上海市教育局发文将上海私立大公职业学校改归公立,并更名为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由许海涛继任校长。调整专业设置,设机械、电机两科,增派教师,并选优秀毕业生留校充实教学力量。当年有在校生729人(其中机械科631人,电机科98人),教职员工66人。同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决定在上海建立船舶工业学校,于是上海市选定上海机电工业学校除电机科外整体转为船舶学校。

船校时期

1952年11月,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局计划将原福建省立高级航空机械商船职业学校(源自1866年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造船科与华东工业部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源自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学堂)造船科并入在上海筹建的船舶工业学校。从1954年至1962年间,上海船校先后培养了朝鲜、越南等国的留学生,越南、朝鲜驻沪领事馆就此专门来信致谢;在新中国建国10周年时,越南驻华大使受胡志明主席的委托,特意向上海船校校长赠送了友谊徽章一枚;至1962年之前,学校还先后接受了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的华侨生来校学习。1955年6月,学校被确定为国防工业学校,开始按培养军用舰船中等技术干部的要求和条件招收新生。

2018年版校史沿革图1956年,一机部聘请苏联专家契尔诺沃伊来校帮助建立船舶电气装置专业。1958年,增设电动装置专业;1959年专业设置又调整为6个,即:船体制造、焊接、船舶机器制造、船舶动力装置、船舶电气装置、船舶无线电装置等。1957年后,学制由三年改为四年制。1958年,由学校师生建造的第一艘百吨驳船提前下水。

1958年11月和1960年3月,上海船校曾两度升格为上海造船专科学校,后因国家计划调整分别于1959年6月和1962年8月下马,未列入大专院校。1959年4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国防工业重点学校。1960年9月,学校改由第三机械工业部领导。

1961年,上海工厂设计学校并入。1963年4月,学校复名为上海船舶工业学校。1963年9月以后,学校归属第六机械工业部主管。在1966年“文革”之前,有教职员工近600名,在校学生年平均数1862名(1961年最多时达2808名)。1966年“文革”爆发后,学校停止招生。1967-1969年在校的4届学生先后毕业。1970年3月,第六机械工业部军管会下令将学校搬迁至江苏省镇江市(原总后勤部252汽车管理学校旧址)。1971年2月,上海船舶工业学校正式更名为镇江船舶工业学校,肖流同志同年调任镇江船舶工业学校校长,次年10月学校恢复招生。学校保留原有的6个专业,是当时六机部仅存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1975年,学校成立造船指挥组,组织象山造船车间建造千吨油轮,开展以典型产品组织教学。1977年,学校制造的千吨油轮“鲁烟油2号”下水。/t

船院时期

1978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镇江船舶学院,正式成为一所国防工业性质的工科本科大学。1979年1月25日,六机部下发《关于镇江船舶工业学校改为镇江船舶学院的通知》,首批设置船舶工程、船舶电气自动化、电子计算机技术、船舶焊接、机械制造、船舶内燃动力装置、工业管理等7个四年制本科专业。学校受六机部和江苏省双重领导,以六机部为主。肖流同志为院长。著名书法家舒同为镇江船舶学院题写校名。1

979年4月21日,举行镇江船舶学院成立大会,1980年起,开办夜大学。1982年1月15日,国务院批准学校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学校之一;同月,第六机械工业部批准学院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学校副院长杨槱教授任主席;5月4日,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成立,第六机械工业部建制撤销,学院隶属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84年,经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批准,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高校学生军事训练试点单位。1985年,经国家科委批准,创办《镇江船舶学院学报》。举办第一期埃及海军维修人员培训班。1988年,学院与美国美中教育服务机构(ESEC)共同举办首期IIT班。1989年,学院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联合办学,由学院培养的首届5名硕士研究生答辩通过,被授予硕士学位。1990年,学院建成国内缸径最大的高速柴油机万能单缸试验台,与天津新河船厂联合研制成功我国造船史上第一个喷涂焊工业用机器人。1993年6月,经国家教委批准,镇江船舶学院更名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写校名。

1994年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0月24日,召开董事会成立大会,首批参加董事会的有50家大中型国有企事业单位。1995年,学校首次招收研究生。1998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同年通过江苏省委教育工委的党委工作评估和江苏省教委的优秀校风建设评估。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1979年,江苏省镇江粮食学校成立,隶属于江苏省粮食局。1995年,江苏省镇江粮食学校更名为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1951年,中央农业实验所动物生产科蚕桑系(1932年在南京成立)与浙江蚕桑试验场、无锡蚕桑试验场、镇江蚕桑试验场、华东纤维研究所等单位合并,在原中国蚕桑合众改良会镇江旧址上建立华东蚕业研究所。1955年华东区撤销后,改名为镇江蚕业研究所,由江苏省代管。195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后,改称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1979年和1986年,先后开始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995年,增挂“江苏省蚕业研究所”牌子,实行部、省双重领导体制。/n

合并发展

1999年4月,学校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管理划转江苏省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11月,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并入,成为学校南校区。200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与学校合并(2001年3月正式合并),实行省部共建、以江苏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并继续保留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名称和独立法人地位。2002年3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建立民办二级学院——南徐学院,并于当年招生;同月,海军政治部与学校签定了“关于海军依托华东船舶工业学院选拔培养干部协议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学校设立了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工作办公室,学校成为当时江苏省唯一的海军后备军官培养基地。

2002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防科工委签定了共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协议书;9月,学校在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内建成西校区。2003年4月,经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批准,在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的基础上筹建江苏科技大学。2003年,江苏科技大学庆祝建校七十周年,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发来的祝贺信;学校成立了全国百余家研究所、造船企业及江苏省所辖各市人民政府等参与的合作发展委员会。2013年,学校八十周年校庆之际,时任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发来贺信。/n

2004年5月18日,教育部批准同意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并于5月28日举行揭牌典礼;6月,江苏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在学校设立。2005年,学校与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合作建办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2006年12月,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同年还先后通过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认证和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2007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博士学位授予点从中国农科院划转学校,学校成功晋升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同年,张家港新校区建成启用,形成了一校四区的办学格局。

2011年9月,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2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迁址张家港市,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由江苏科技大学和张家港市金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举办;9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签约共建江苏科技大学。2013年,学校被评为“首批江苏省国防教育示范学校”。2014年3月,由江苏科技大学作为牵头单位的江苏高校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获批。2016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约共建江苏科技大学。2020年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8月,江苏科技大学与扬州市人民政府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9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12月26日,加入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n

办学条件/n

院系设置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生物技术学院、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粮食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公共艺术教育中心)等15个专业学院,以及国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优秀生学院—深蓝学院、独立学院—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等;开办本科专业66个。

学院

招生专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工程力学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

电子信息学院

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水声工程

经济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工业工程、经济学、金融工程

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应用统计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焊接技术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子封装技术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安全、人工智能

能源与动力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轮机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

生物技术学院

生物技术、生物工程、蚕学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应用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外国语学院

英语、翻译、俄语

人文社科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旅游管理

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

粮食学院

粮食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张家港校区

冶金工程(此为校区独开专业)、机器人工程等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2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10余人。具有正高职称人员240余人,副高职称人员740余人,博士940余人。拥有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70余人;拥有省高校“青蓝工程”团队、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14个。

学科建设

东校区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类别;有国家国防特色学科5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3个,江苏省“十三五”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5个;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n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汇总表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名称

隶属学院(所)

工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

工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学院

农学

畜牧学★

蚕业研究所

生物技术学院

系统科学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汇总表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名称

隶属学院(所)

工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电子信息学院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学院

软件工程★

计算机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冶金工程★

张家港校区

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能源与动力学院

电气工程★

电子信息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学院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能源与动力学院

力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理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经济管理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经济管理学院

理学

生物学★

蚕业研究所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科学技术史★

人文社科学院

农学

畜牧学★

蚕业研究所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学院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领域)汇总表

硕士专业学位类型

领域名称

所属学院

电子信息

电子与通信工程

控制工程

计算机技术

电子信息学院

计算机学院

机械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

材料与化工

材料工程

化学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能源动力

动力工程

能源与动力学院

土木水利

建筑与土木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能源与动力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

工程管理

工业工程

项目管理

经济管理学院

农业硕士

蚕业研究所

生物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硕士

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硕士

经济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硕士

人文社科学院

省级重点学科

类 别

名 称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

船舶与海洋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

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

先进材料及加工技术

江苏省一级学科

重点学科

船舶与海洋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江苏省一级学科

重点(培育)学科

畜牧学

江苏省级重点学科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材料加工工程

轮机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

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冶金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能源化学工程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拥有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省级卓越计划联盟试点专业,获批省级卓越计划(软件类)试点高校。

国家级、省级“卓越计划”试点(联盟)专业建设项目

编号

级 别

本科专业

1

国家级

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

2

省级(软件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3

省级(联盟)

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能源与动力工程

4

校级

海洋工程与技术,焊接技术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土木工程

江苏省“十二五”省级重点专业类建设项目

编号

专业类名称

内涵本科专业

1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

2

材料类

焊接技术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3

自动化类

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4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

5

土木类

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环境工程

6

海洋工程类

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7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

•/t省级精品课程

船舶结构力学、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会计学、大学物理学、物理化学、材料连接原理、大学体育。  

•/t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船舶设计课程群教学团队  

•/t国家级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t省级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力学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船舶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船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船舶机械装备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船舶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船舶机械装备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t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应用化学、金属材料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工程  

•/t办学成绩

截至2020年11月,近年来,获省部级以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13项。连续三届“挑战杯”竞赛成绩优异,两次捧得“优胜杯”。学校享有“中国造船工程师摇篮”的美誉,在中国船舶工业骨干企业中的技术与管理人才中学校毕业生占有很高比例。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每年保持在98%以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学校设立了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工作办公室,截至2018年5月已为部队输送国防生1149名。

合作交流

2020年12月2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共同支持江苏科技大学建设具有船舶特色的一流大学,并签署《关于共建江苏科技大学的协议》。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牵头成立了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江苏船舶与海洋类高校协同发展联盟,先后与海军政治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省粮食局等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学校建有海外教育学院,与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美国、英国、法国、印度、日本等国积极开展科研与办学合作。中乌、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为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与各类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中国船舶工业工程师继续教育学院设在学校。江苏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江苏联络处)办公地点设在江苏科技大学内。

2019年3月,教育部批准江苏科技大学与俄罗斯奥加辽夫莫尔多瓦国立大学合作举办能源动力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

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古巴期间,赠送给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桑树种子就来自学校。/n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发改委国地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农业部、4个省教育厅和1个中国农科院重点实验室,1个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国家培育点;3个江苏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2个江苏省科技厅、3个农业部、3个中国农科院、1个江苏省农林厅、1个江苏省经信委和1个江苏省经贸委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跨国技术转移中心;与企业合作共建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拥有1个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4个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学校蚕业研究所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蚕业研究机构,是世界蚕桑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中心、蚕桑科技研究中心和蚕桑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

科技成果

江苏科技大学截至2018年5月,学校获得国家级项目291项、省部级项目385项,科技经费12.67亿元。合作参与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1项;授权发明专利1372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3888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94项,其中一等奖14项。

学术资源

学校学术期刊主要有《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外船舶科技》、《中国蚕业》、《蚕业科学》等公开出版学术刊物。江苏科技大学图书馆截至2018年12月,江苏科技大学图书馆馆藏中外纸质文献总量1606592册,订购中外文期刊1192种,1384份;报纸45种,77份。建有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的各类中、外文文检索数据库82个(以供应商分割的最小销售单元为计量单位),提供403.1万册电子图书(包括与图书类似的出版物)和32071种电子期刊的阅览支持服务。图书馆采用图书集成管理系统软件,Windows平台下支持机读目录格式,三校区馆网络互联,文献统采统编并可通借通还,电子资源实现共享。图书馆还参与中国高校文献保障体系(CALIS)、江苏省高校文献保障体系(JALIS)和区域性的共建共享。

校园文化

校标

设计说明:

(1)标志图形是一组扬帆起航的船,是对大学由船院发展而来的历史的概括,也体现了学校百舸争流的时代精神和鲜明的办学特色。

(2)图形又恰似两个奔跑跃动的人,代表了学校生机勃勃、求新竞争的学术气氛。

(3)标志取色科技蓝,有如深邃的思想和蔚蓝的理想。

(4)标志富于动感、具有鲜活的时代气息,能够代表大学的形象,对学校的凝心聚力,对外提升品牌形象将是有力的支持。

(5)内外圆直径比符合黄金分割率(0.618:1)。

校训

“笃学明德,经世致用”为学校校训。

“笃学明德 经世致用”,体现的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治学传统,体现的是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和特色,体现的是学校倡导并遵循的价值追求和教育宗旨。

笃学:即专心致志地学习。其典故出自《三国志·吴志·孙瑜传》:“济阳人马普笃学好古,瑜厚礼之”。“笃学”要求学生志于学,专于学,厚于学,在知识与技能上实现厚积厚载。

明德: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一开篇就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明”即是“使彰明”,这里的“明德”,即是弘扬光大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追求,阐明学习的目的第一条就是明晓道理、修养品行和道德,做人有坚定的信念,执著,有节操。若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也就能以服务于民生为乐事,也就能做事认真,追求真善美。

“经世”最早出自《庄子》“春秋经世,先王之志”;“致用”出自《周易》“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经世”即“经国济世”,强调要有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求索治世之道;“致用”即“学用结合”,强调积极入世、致力社会民生的实践精神和智慧。经世致用作为一种思潮和精神,发端于宋代,形成于明末清初,以王夫之、顾炎武为代表,后来的魏源、龚自珍、康有为、谭嗣同等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倡导变法。经世致用之学,即“实学”,就是“实习、实讲、实行、实用之学”,说实话、干实事、务实际、求实效。这就是经世致用,匡世济民。

校歌

江苏科技大学校歌

石大庆 等作词 吕远 作曲

(一)

你从黄浦江畔启航,

托起实业报国的理想。

敬公奋朴,业精用宏,

精心培育崛起的栋梁。

啊,巍巍船魂,

鼓舞我们艰苦创业,

啊,巍巍船魂,

砥砺我们不息自强。

(二)

你从第一江山远航,

肩负民族复兴的希望。

笃学明德,经世致用,

热血铸就腾飞的华章。

啊,巍巍船魂,

引领我们继往开来,

啊,巍巍船魂,

激励我们再创荣光。

(副歌)

乘长风,破巨浪;

扬云帆,跨海洋。

前进!前进!向着那无限的深蓝;

前进!前进!向着那明天的辉煌。

向着那明天的辉煌。

学校荣誉

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校园,先后荣获江苏省高校校风建设优秀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高校和谐校园、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科技创新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

作为全国52所首批军训试点高校之一,学校多次被评为江苏省政府、江苏省军区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军训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军区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镇江市双拥工作三等功单位。

2020年7月1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授奖决定,江苏科技大学获中国专利奖银奖。

2023年9月,被确定为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

现任领导

职务

名单

党委书记

葛世伦

党委副书记、校长

周南平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景旭文

党委副书记

许俊华

党委常委、副校长

汤建、俞孟蕻、谈镇、嵇春艳

副校长

王加友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郑培钢

参考资料

校区建设

江苏科技大学新校区位于镇江高校园区,园区地处丹徒新城十里长山南侧,新校区建设周期三年,学校通过将现有西校区、南校区和东校区老东大门校内东西道路南侧地块土地与镇江市置换新校区,镇江市作为项目实施主体,负责融资、工程建设、校区置换和动迁等工作。新校区占地面积2460亩(约164万平方米)(包括398亩(约27万平方米)水库),另中科院蚕研所195亩,拥有独立的专业性图书馆与实训中心,建成完善的各类辅助设施。建成后,学校将从三个老校区一次性搬入新校区。

江苏科技大学此次规划建筑面积59.79万平方米(原定远期规划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其中一期政府负责建设52万平方米,学校自建1.54万平方米,二期学校自建6.25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公共教学大楼、学院楼、图文资讯中心、体育训练中心、行政办公大楼、研发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公寓、食堂、蚕研所科研办公楼、国防大楼及若干后勤及附属用房等。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215135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