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乡县景点哪里值得旅游 平乡县旅游景点排行榜前十名

1、东岳天齐庙

东岳天齐庙  东岳天齐庙位于邢台市平乡县东南部的河古庙村内,据传说,始建于东周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泰山有一名道人西去华山布道,路经此地,目睹此处有九条大路汇入此地,外观上像有九条龙口相汇,称谓“九龙口”,观其地貌,确是一块建庙修身的风水宝地。老道经过深思熟虑,确定在此建一规模雄伟的庙宇,弘扬道教。当时,因人烟稀少,靠四方善男信女舍施已无能为力,老道从其本观内调来资金,亲自设计,亲自督工,在此建造而成。因建此庙于泰山有关,故命名为东岳天齐庙。东岳天齐庙。始建于战国(前475——前221)时期,占地28亩,其中:备用地14亩,庙观房屋93间,其他用房42间,计135间。有福禄寿宫,慈航殿、财神殿、文王殿、阎王殿、药王殿、龙母宫、三霄圣母殿、碧霞宫、斗母宫、仁圣大帝殿、睡母宫、天生母殿、逍遥宫、三清殿、玉皇阁、鬼王殿、火神庙、天师府、钟鼓楼,各神象115尊,本寺有口洪钟,撞响之后,其声音可听五州(庙周围五个村名)四县(平乡、广宗、邱县、曲周)两省头(邱县秦时归山东,平乡县属钜鹿郡,为河北省)。据传秦始皇东巡亲自到天齐庙降香。唐朝初期,唐王李世民,为了实现出身名祖的愿望,认老子李耳为其先……

2、北柴村造像碑

北柴村造像碑  北柴村造像碑,始刻于北齐天统元年(公元565年),青石质,碑身为一整块石料刻制而成,通高2.3米,宽0.84米,厚0.27米。碑身上部已断裂,圆首、六龙盘顶,龙头向下,做吸水状,龟趺座,头右外伸,头部已断裂,碑阳有佛龛三层,额龛呈珪形,中刻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圆形华盖,菩萨、弟子足蹬莲花,肋侍左右。中龛为方形,上部凸出成圆顶状,佛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华光四射,烈焰腾空似炽成光佛,肋侍六尊,有二龙口吐莲花承托。下龛一佛四侍、佛桃形光顶,结跏趺坐,四侍蹬莲花,上有二龙腾空护侍,下部刻左右金刚力士,底部平列六龛,刻托举力士阿修罗,作擎天之意。碑阴有佛龛两层,造像已毁,按残痕似刻佛传故事。龛下阴刻碑铭,隶书、有部分残缺,其余碑身空隙处刻满供养人姓名官职,上至太子侍官、太守将军、下至邑令、参军约40多人,皆为柴姓。此碑当为柴氏家族发愿碑,相传柴家为官甚多,人称“柴半朝”。原碑曾作彩饰,现今佛龛人物等处仍残留零星彩饰。此碑俗称“响铃碑”,相传风吹作响,声脆如铃,故名“响铃碑”,亦称“五彩避尘碑”,原碑曾作彩饰,现今佛龛人物等处仍残留零星彩饰此碑虽残,但历史、艺术价值较高,1982……

3、梅拳始祖墓群(邹氏墓群)

梅拳始祖墓群(邹氏墓群)  梅拳始祖墓群(梅拳圣地)位于平乡县后马庄村。清康熙年间,邹宏义的文武-已练至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名声大振,他为了将梅花拳推向社会,便离开徐州云游到开州(今河南濮阳),先后收蔡光瑞、王西征、孟有德为徒,尽授文功武法。三人艺业学成,便分路传拳授艺。蔡光瑞在开州收韩化礼、孙盘龙后,便北上开道传拳,途经内黄县时,收八里庄杨炳为徒,即后来康熙壬辰年(1712)的武探花。之后继续北上,来到顺德平邑(平乡县)马庄桥(后马庄)收张复为徒。遂在马庄传授武艺,后收徒孙李进德、徐进德、郑玉德。清康熙乙酉年(1705)蔡光瑞命李、徐、郑三人去河南迎请师祖邹宏义,这就是被武林界传为佳话的三德请师。邹宏义被请到马庄后,便定居下来,在此设场收徒,传拳授艺,“一时从学门徒不下百人”。自此,梅花拳才正式在民间公开广为传播。一时间,平乡、广宗、南和、威县、巨鹿、鸡泽、曲周、永年、沙河、邢台等县弟子纷纷来马庄拜师学艺。清乾隆九年(1744)邹宏义之子邹文聚思父心切,遂率全家北上寻父,几经辗转:头站南和三关店,二到广宗魏村,魏村无有站脚地,平乡马庄扎根(《根源经》记载)。邹文聚全家来到马庄时,其父已故去数年,遂在其父墓……

4、兴固寺

兴固寺  兴固寺位于平乡县城正东四公里窦冯马村中,东临漳河,南距邢清公路一公里,是一处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该寺院占地面积108亩,寺内建有大雄宝殿,二殿、三殿、大悲殿、舍利殿和东西厢房、方丈室、戒堂、课堂等,规模宏大,蔚为壮观。据古代修缮残碑留有“天竺白马以及金山石雍慈恩”字迹记载,兴固寺始建西汉末年为印度僧人所造。佛教渊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初传中国,逐步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信仰之一。后赵时期在北方影响最大的高僧是由印度经西域来华的佛图澄,佛图澄受后赵皇帝石勒信赖和恩宠,在今邢台的襄国一带广置寺院,-传道,携大量金银造寺者,非皇室供养不能有此巨资,故由残碑考究,兴固寺可能由常年居襄国的印度高僧佛图澄在原寺基础上加以完善,逐渐成为北方闻名的寺院。据记载,北宋时期兴固寺为汴京安国寺上寺,安国寺作为下寺直接受兴固寺总领。民间流传每次开坛受戒,寺内有一口大锅,一担二小米下锅,熬出的小米粥依然是清汤寡水,可见僧人众多,香火鼎盛,佛事也因此达到热潮。至元元年,兴固寺经大规模修缮,“金碧辉煌,见者改观,宫殿巍峨,佛像森列,气势非凡”。民间流传皇都建制按兴固寺格局布置,其建筑图纸由兴固寺抄走,“先有兴固寺,后有北京……

5、元代仿木结构纪年壁画墓葬

元代仿木结构纪年壁画墓葬  元代仿木结构纪年壁画墓葬位于平乡县治西南约15公里,西郭桥村北偏东约200米处。两墓皆遭破坏,为坐北朝南向,墓道在南。M1为仿木结构圆形单室砖室墓,由墓道、门楼、甬道、墓室4部分组成。墓室最大内径3.2—3.5、残存深2.54米。墓底为高0.38米的“凹”字形棺床。墓壁共分3层,墙基周壁砌17个壶门;墓壁下层砌砖倚柱14颗、假门5座、灯檠1个、椅子2把,柱头枋上砌柱头铺作14朵,补间铺作10朵;上层砌大铺作6朵。M2位于M1的东南侧1.4米,为仿木结构的八角形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墓门、墓室等组成。墓道平面为长方形,底部南部为台阶,北部为平底。甬道为单单券拱券形顶。墓门正面在甬道翼墙上层上内缩起砌假门,其上原砌有门楼,今毁。外口砌菱角牙子形封门砖。墓室平面做八角形。砖壁内侧东西3.9、南北3.8米,残存最高2.58米。墓壁基部以叠涩式砌法并装饰以壹门,基上每角都砌有覆斗形柱础,上砌高大的倚柱,倚柱上承托普柏枋,枋上有转角大铺作8朵,补间铺作7朵。柱头枋上的拱眼壁间砌小铺作。每面壁上除南面砌甬道外,其余皆砖砌高1.8、宽1.2米左右,结构相同的门楼式仿木建筑。各建筑上层斗拱的拱眼壁之间皆……

6、王固商代遗址

王固商代遗址  商王朝建立后,由于洪水为灾,自盘更为王时曾五次迁都,即《记·殷本记》所记“乃五迁,无定处。”历史学家从古音韵学、文献学、地理考古学多角度反复论证: “沙丘台在邢州平乡东北二十里即今王固一带。”(平乡县丰州镇西北2公里处)。 平乡县商至春秋末期地域名称为“沙丘”,明初迁民时,保存下来的一些谱碟和墓志铭证实了“沙丘平乡”之说。经历代文化积淀,地下遗址、遗存相当丰富。自1984年起,河北省、邢台市及平乡县文物考古工作者多次在该区域进行考古调查,发现多处古文化遗址,并出土了大量的文化遗物,经众多著名考古专家鉴定,进一步确认为殷商至战汉时期历史遗物,与《史记》、《汉书》、《括地志》等所记载的“沙丘宫”、商纣王的历史时期相吻合。 从出土的陶鬲、陶纺轮、平底盆、罐等遗物分析研究,与邢台曹演庄商代晚期遗址、邢台东先贤商代晚期遗址、安阳小屯殷墟晚期遗址,在文化特征上有很多共同之处,说明平乡区域内的商代文化与上述地区的商文化发展是一致的,其时代均为商代晚期。沙丘苑台范围内的王固商代遗址也可以和历史文献沙丘宫“在平乡东北二十里”的记载相印证。这说明自商纣王营建沙丘苑台,赵武灵王困死沙丘宫,秦始……

7、平乡大观圣作之碑

平乡大观圣作之碑  大观圣作之碑,北宋大观元年资正殿学士郑居正“奏乞以御笔八行诏旨摹刻于石,立于宫学,次及太学,辟雍天下郡邑”。于次年刻石,立于平乡县旧城(今平乡镇)的学宫之内。碑通高5.14米,宽1.38米,厚0.38米,碑额身高1.40米,宽1.50米,浮雕七龙盘顶。碑额“大观圣作之碑”为权相蔡京题写;碑身高2.94米,正面刻宋徽宗颁发的孝、悌、睦、姻、任、恤、忠、和“八行”取士的诏旨,共1021字,现残存729字,为书学博士李时雍奉敕仿宋徽宗“瘦金体”摹写而成,笔法俊逸;碑阴额书“大钟主柴如意姊大娘”字样。碑两侧亦刻有文字,但镌刻年代在金大安三年之后,与碑初立之时相差103年;龟趺座,高0.80米,宽1.50米,长2.70米。为两半块拼制而成。此碑虽残,但历史、艺术价值较高,2007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沿革据史料记载,北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九月十八日,资正殿学士郑居正“奏乞以御笔八行诏旨摹刻于石,立于宫学,次及太学,辟雍天下郡邑。”大观二年(1108年)八月二十九日,礼部尚书兼侍讲郑久中“令以所赐刻石”,遂尊上命,刻石立于县学宫文庙内。大观圣作之碑初立时,仅正面撰文。其……

8、平乡县抗日英烈纪念碑

平乡县抗日英烈纪念碑  河北省平乡县革命历史悠久。1937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实行残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全国人民奋勇-,洪康村也组建了抗日九大队,该村是冀南“盐民-”的发源地,1938年4月8日在此打响“冀南对日作战第一枪”,消灭日伪军40多人,我抗日战士5名殉难;1940年农历10月初10,县抗日九大队在此遭到日伪军的围击,伤亡150多人,是平乡县抗日史上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战斗。1943年6月19日,刘邓大军129师25团的150多名抗日战士在下町村被300多名日伪军围击,我军战士浴血奋战,打死打伤日伪军20多人,我抗日战士牺牲18人,安葬于下町村北,解放后,有4位烈士被移葬故土,现尚有14位烈士长眠于此。为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平乡县政协积极拓展履职新领域,成立“平乡县抗日历史资料征集小组”,历时两年多时间,搜集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资料,2008年4月,在当年战斗现场———平乡县寻召乡封洪康村东刻立了“纪念冀南抗日第一役七十周年暨平乡县抗日英烈纪念碑”,将革命先烈的壮烈事迹永载青史,以警后人。纪念碑两侧分别雕刻着原中央委员、全国妇联–、党组书记郭立文撰写的“抗日英烈永垂不朽”,原省检察院检察长孙光瑞撰写的“民……

9、董家村寺庙遗址

董家村寺庙遗址  董家村寺庙遗址位于河北省平乡县河古庙镇董家村村西北500米处,遗址南北长28米,东西宽18米,总面积504平方米,南临邢临高速,北临董庄、东临张庄、西临田固,据平乡县城20公里。平乡自古以来佛教道教十分兴盛,据平乡县志记载,后赵初期(319-332年)在北方影响最大的印度高僧佛图澄经西域来华,受到后赵皇帝石勒的恩宠,在今邢台一代广置寺院,弘法传道,只平乡境内兴修寺院就达三十多座,该寺当是那时所建。魏景初元年(公元237年)七月大水,寺庙被淹,随废。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重建。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大水,漳河决口平地水深2丈,寺庙复被洪水淹没。2004年4月群众起土时发现了该遗址,出土白石质罗汉圆雕像5尊,现场散布有砖、板瓦、陶盆、陶罐和不可辩陶器以及人骨等,2004年五月邢台市文物管理处会同平乡县文物管理所对该遗址进行文物考古调查、勘探。根据勘探和出土砖瓦石造像综合分析,这是一处具有地方特色的寺庙遗址,该寺庙应为一道教活动场所,建制应为底层砖砌,其上为土坯墙瓦房顶,基址西侧有砖室墓分布。北部、东部文化层较厚包含物丰富,应为一古村落遗址。 2008年,董家村寺庙遗址被河北省人民……

10、平乡文庙大成殿

平乡文庙大成殿  平乡文庙大成殿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平乡镇学前铺。该殿始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据《平乡县志》学宫图可知,文庙建筑分为东西两路,大成殿位于西路中轴线的中心位置,东路为附属建筑,整个文庙建筑群的占地已不祥,但规模宏大,功大成殿建筑面积315平方米,为元代建筑风格,单檐歇山绿琉璃屋面,面阔五间(25.8米),进深三间(11.27米),殿高12米,四椽伏对乳伏用四柱,重昂五铺做斗拱置于平板枋之上。功能齐全,主次布局分明。目前文庙的其他建筑已毁,仅存大成殿。大成殿自始建以来曾于宋徽宗大观元年、明洪武七年、明永乐三年、明英宗正统六年、明武宗正德十五年、明穆宗隆庆九年、清乾隆十六年先后七次进行过重修改建,为县学所在地,是历代全县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关。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飞机轰炸平乡城,将大殿顶部西北角炸毁。六十年代初将木质屏风加固为砖式墙体,做粮库沿用30余年,1993年由县政府出面协调将粮库迁出。该殿因年久失修部分木结构已腐朽,殿顶琉璃瓦及四檐斗拱残破严重,但整体保存较完整,仍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1993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将该殿公布为省级文物保……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2060876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