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县十大特产有哪些 潼关县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1、潼关酱笋

潼关酱笋  “潼关酱笋”是渭南市名扬四海的传统名优特产,由潼关县酱菜食品厂生产。它以选料考究,做工精细,外形美观,红褐透亮,色泽鲜润,酥脆鲜嫩,咸中有甜,笋香浓郁,酱香扑鼻,食之开胃,风味独特,耐于长贮,最宜佐餐而闻名遐迩,素有“十里放香”的美誉。    潼关酱笋营养丰富,富含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粗纤维、糖分、氮化物、铁、磷、钙等多种营养成分。并有促进食欲、壮健身体之功能。    潼关酱笋创始于清代康熙年间,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初由山西省临晋县(今临猗县境内)陶康村籍姚三才的曾祖父试制成功。其人在陕西潼关县城开了一个菜店,兼卖油为生。为了减少蔬菜损失,增加收益,常注意钻研蔬菜的贮存问题,以及淡季的蔬菜供应。先以陶瓷盆罐加盐试腌莴笋,边试边改进,后来又用面酱腌晒,获得成功,制出的酱菜味道鲜美,生意兴隆,就在潼关石桥西开设了一个专门经营酱菜的店铺,名曰“万新合”酱园。由于经营有方,规模不断扩大,至清嘉庆八年(1803年),资本发展成万余两白银,专卖酱笋酱菜,相继增设“万盛合”、“万顺合”等十多家分号……

2、金矿资源

金矿资源  金矿资源潼关县秦岭地区,埋藏有金、银、铅、石墨、大理石、蛭石等多种矿物,分布范围较广,藏量比较丰富。据今发现北宋“崇宁三年”(1104)的矿洞石刻,大约900年前就有民开采金矿石。在潼峪、蒿岔、太峪、东桐峪等峪道都发现有矿洞遗址,仅麻峪就有72孔。历代官府屡禁庶民开采利用。明代17任兵宪都残酷地镇压过矿民。清康熙《潼关卫志》在“乡贤”中记述潼关卫指挥使盛德的镇压矿民情况:“嘉靖二十九年矿寇猖獗,公率兵击之,兵溃,公奋力战,遂为贼害”。《潼关县新志》记述:西潼峪佛头崖下有铜矿,官府曾经开采,因矿苗未成熟而终止。清代还有矿师勘查,立石标记。又载:西南牛角岭有煤矿,民国十年(1921)有人集资开采,因资竭而辍,但不知其是否有煤矿。建国后,1958年“大炼钢铁”时,群众在东桐峪河浪铁砂发现砂金,一度广为流伟。1965年陕西省地质局派出勘探队在本县秦岭山区对矿产资源进行普查,经普查、初查、详查确有金矿石。1972年县筹建开发大理石矿。1975年前后,近山地区社、队集体和个人挖掘蛭石、大理石、蛭石加……

3、潼关黄河鲶鱼汤

潼关黄河鲶鱼汤  以黄河风光为主体的风景名胜地———潼关黄河风景区以拥有黄河母亲唯一的:万里黄河第一弯;黄蓝相间的黄、渭、洛三河交汇;芦荡密布的万亩内河岛屿黄河鸡心岛而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特别是创始于潼关且为潼关黄河风景区独有的潼关黄河鲶鱼汤,更使游人趋之若鹜,流连忘返。国内外名人纷纷提字赋诗,赞不绝口。特别是中央电视台摄制的鲶鱼汤专题片播放之后,更使潼关黄河鲶鱼汤名声大振,享誉国内外。其实黄河鲶鱼汤是在一种偶然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自古以来,潼关、黄河沿岸的人大部分以打鱼为生,传说在70年代,几位渔民在捕鱼之后,上滩休息做饭。当时渔民生活还颇为艰辛,大家只挑上几条不值钱的鲶鱼,在就地挖好的土灶上,架起了锅,填足了柴,做起清炖鲶鱼。一切就绪,几位渔民在地上玩开了“狼吃娃”的游戏,大家把炖在锅内的鲶鱼忘得一干二净。等到想起锅中炖的鱼时,只见锅面上浮着一层乳白色的汁盖,而盖下的鱼块却全都熬成了小渣渣。不料一尝,几人竟不约而同地叫道:“好喝,好喝……

”“吃了半辈子鱼,还从没喝过这样美的鱼汤!”潼关黄河鲶鱼汤……4、潼关酱菜

潼关酱菜  潼关酱菜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曾在1915个获巴拿马世界仪器博览会金奖,清末曾被选为皇家贡品,称为“廷笋”。潼关酱菜为潼关县传统土特产,源于唐代进献皇帝的贡品。其色泽鲜润、红中透黄、咸度适中略带甜味、质脆爽口、口味醇厚。品种有八宝酱菜连皮酱笋等。曾于1916年获巴拿马世界名特食品博览会银质奖,享誉海内外。潼关县酱菜食品厂具有生产正宗酱菜50年历史,所生产的“潼冠牌”酱菜以其优质廉价,热情周到的服务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声誉.特别是在秦、晋、豫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获得过部优省优及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银奖,消费者产品信得过单位等一系列荣誉。潼关县万盛园酱菜酿造厂是生产、加工、经营传统风味酱菜的龙头企业之一,其“万盛园”商标是潼关酱菜古老品牌的杰出代表,它的历史已有300余年,该厂是目前潼关酱菜酿造行业最具代表性的厂家。厂长宋岗山,16岁从事酱菜行业,秉承“万盛园”传统工艺,注重管理,努力钻研潼关酱菜深加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开发新产品。厂内有原万盛园“百年酱缸”……

5、潼关肉夹馍

潼关肉夹馍  对于潼关肉夹馍,大家并不陌生。潼关肉夹馍的招牌早已名扬四海,成为备受国人喜爱的一种美食,也因此,成了潼关一张美食名片,2011年,潼关肉夹馍制作技艺更是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如果去探寻肉夹馍的历史,就不难发现,在这巴掌大的肉夹馍中,包含着许多的变通与坚守。月牙泉小镇上,老板对肉馅的改良便是一种变通,而这种变通在之前的千余年里也发生过很多次。且让我们从头说起。在潼关,广泛流传着肉夹馍与李世民的故事。传说在唐初,秦王李世民路过潼关时,品尝过潼关肉夹馍后赞不绝口:“妙妙,吾竟不知世上有如此美食。”由此,这潼关肉夹馍便闻名天下。或许这里便是第一个变通之处。要知道,烧饼这玩意并不是古代汉族人的发明。秦汉以前,汉人们习惯在餐桌上食用“汤饼”或“蒸饼”,这两种饼却和现在的烧饼完全不是一回事,一个好似如今的烩面片,另一个则像如今的煎饼。后来,大约是在汉代,张骞或是班超联通西域,才带回了大概是烧饼的前身“胡饼”,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馕”。而这胡饼最兴盛之时,也恰好是在唐代。也许,当时正在……

6、潼关烩饼

潼关烩饼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作为关中的东大门,潼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亦是如此,这片军事重地留下了中国军旅饮食文化最鲜明的烙印。潼关的肉夹馍,酥脆外壳中丰腴的肉香耐人回味,这是戍边战士站着不动就可以完成的午餐;潼关的烩饼,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面”;潼关的酱菜,古法制作里有浓郁的风味与脆嫩的口感;潼关的烤鱼,篝火上架起的是军旅生涯的苦中作乐。千百年来,质朴特色的食物在传承中各逞风流,深深地印在陕西人的骨子。战争年代,长期驻防潼关的士兵为了解决温饱问题,随身携带着一种用死面烙制的薄饼,吃的时候加料烩制,慢慢的就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面“烩饼”,随着时间的推移,烩饼经过智慧的潼关人改良后慢慢的就演变成了独具特色的老潼关烩饼。潼关烩饼饼子好,细如丝,口味劲道,菜香十足。这道潼关特色十足的食物符合当地人饮食习惯,备受秦人青睐。“烩饼”是一道主食小吃,制作方法简单快捷,口感软糯,很适合于老年人食用。关键是对主料的选择不挑剔,如果家中有了剩余的饼,干干巴巴的很难食用,那就用它制作“烩……

7、贲秃娃“卤烧鸡”

贲秃娃“卤烧鸡”  贲秃娃“卤烧鸡”染上了吸食鸦片的嗜好,家有四口人,日子贫困,家贫如洗。后有友人苏跛子(医生)为他传授卤蒸烧鸡制作方法。该人立志好学,并热心从事这一行业,于1924年(民国十三年)开始与其妻精心制作经营这一小吃,在潼关享有50年之声誉。该产品最大特点是:肉酥、味鲜、色美、虹好,调料得当,干净卫生,在同行中一直名列前茅,博得当地顾客和各界人士以及外来客商的喝彩称赞,每日供不应求,成为潼关小吃的热门货,曾远销国内各地,如河南、浙江、四川、湖南、湖北、广东、广西……

等地。每月都有十多次外来客商前来定货。当时由于条件有限,曾用土办法包装。……8、饽饽馍

饽饽馍  砂子馍、饽饽馍又称石子饼、石头馍。选用拇指头大小的鹅卵石,放在生铁锅里用旺火烧焙,待锅底烧红、石子冒烟后,取出部分石子,把擀好的面饼平放在锅里的石子上,再用取出的石子覆盖在面饼上。约四、五分钟左右,透体金黄、葱香四溢的砂子馍即成。 砂子馍、饽饽馍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颇具古代“石燔”的遗韵。“石燔”是将谷物置于烧烫的石块上焙熟。砂子馍以发酵面团包裹猪板油和配制的佐料用滚烫的鹅卵石焐焙而成,其做法与古代的“石燔”一脉相承。地方风味小吃最能反映民族和民俗文化的内涵,唐代李匡义所著的《资暇录》一书中就有石子烙饼的记载。同州人“好相彦(好争斗之意)”,为打官司事先备好牢粮,用烧烫的石子烙烤熟薄面饼,故名“彦饼”,后因此饼是用石子代替鏊烙成的,又称“石鏊饼”。在唐代,石鏊饼还曾作为贡品入宫。且与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介绍的“天然饼”亦异曲同工:“用上白飞面加糖及脂油为酥,随意搦成饼样如碗大,不拘方圆,厚二分许,用洁净的小鹅卵石衬而焙之,随其自为凹凸,色半黄便起,松美异常,或用盐可。”饽饽馍源于“香……

9、徐有才红烧黄河鲤鱼

徐有才红烧黄河鲤鱼  徐有才红烧黄河鲤鱼特点:肉嫩味香,色红汁浓。高中档合一,古城名产,可口经济。主料:活黄河红尾鲤鱼一只(一市斤半重),发海参二两。配料:玉兰片、水木耳、辣角、生姜丁、豆酱油、菜油、精盐、蛋清、粉芡、炼大油、料酒。作法:1、将海参、玉兰片切成黄豆大小粒;2、把鱼去鳞去鳃,顺肚剖开,两面划成菱形刀花,淋去血污,浸入酱油或盐水少待片刻,捞出挂上粉芡3、将菜油烧热,把鱼放入锅内不停翻动,待外皮呈黄而未焦时即捞出;4、撇开炸油,净锅后用炼大油一两烧热先放入姜块、葱段、精盐,后放入海参,玉兰片、木耳,即刻加入清肉汤约半斤,滚开放入炸鱼,翻两次,打上粉芡,再下料酒,豆酱油,待灸成稀糊状,即可出锅。注意:火要旺,时间要短。……

10、潼关酱菜酱笋

潼关酱菜酱笋  潼关酱菜酱笋潼关县特产:潼关酱菜酱笋“潼关酱笋”是渭南市名扬四海的传统名优特产,由潼关县酱菜食品厂生产。它以选料考究,做工精细,外形美观,红褐透亮,色泽鲜润,酥脆鲜嫩,咸中有甜,笋香浓郁,酱香扑鼻,食之开胃,风味独特,耐于长贮,最宜佐餐而闻名遐迩,素有“十里放香”的美誉。潼关酱笋营养丰富,富含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粗纤维、糖分、氮化物、铁、磷、钙等多种营养成分。并有促进食欲、壮健身体之功能。潼关酱笋创始于清代康熙年间,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初由山西省临晋县(今临猗县境内)陶康村籍姚三才的曾祖父试制成功。其人在陕西潼关县城开了一个菜店,兼卖油为生。为了减少蔬菜损失,增加收益,常注意钻研蔬菜的贮存问题,以及淡季的蔬菜供应。先以陶瓷盆罐加盐试腌莴笋,边试边改进,后来又用面酱腌晒,获得成功,制出的酱菜味道鲜美,生意兴隆,就在潼关石桥西开设了一个专门经营酱菜的店铺,名曰“万新合”酱园。由于经营有方,规模不断扩大,至清嘉庆八年(1803年),资本发展成万余两白银,专卖酱笋酱菜,相继增设“万盛合”、“……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2051968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