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百香果历史和由来 特产福建百香果简介

福建百香果福建百香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福建百香果椭圆形或卵圆形,果皮色泽紫红,表皮着色均匀光亮,密布浅色小点;果肉橙黄色或黄色;口感酸甜适中,汁多味浓,香气浓郁。福建百香果富含氨基酸、维生素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5%,总酸≧2.5%,Vc≧20.0mg/100g。

“福建百香果”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包括福建省所辖福州市鼓楼区、仓山区、台江区、晋安区、马尾区、福清市、长乐市、闽侯县、连江县、罗源县、闽清县、永泰县;厦门市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莆田市城厢区、涵江区、荔城区、秀屿区、仙游县、湄洲湾北岸开发区;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漳州市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市、云霄县、漳浦县、诏安县、长泰县、东山县、南靖县、平和县、华安县;龙岩市新罗区、永定区、长汀县、连城县、上杭县、武平县、漳平市;三明市梅列区、三元区、永安市、沙县、尤溪县、大田县、明溪县、清流县、宁化县、将乐县、泰宁县、建宁县;南平市延平区、建阳区、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邵武市、武夷山市、建瓯市;宁德市蕉城区、东侨开发区、福安市、福鼎市、古田县、霞浦县、周宁县、寿宁县、屏南县、柘荣县;平潭综合实验区全域,共计86县(市、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0′至120°40′,北纬23°33′至28°20′之间。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福建百香果总保护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生产规模1.33万公顷,年产量20万吨。

土壤地貌情况:福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跨南亚和中亚两个气候带,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由西、中两列大山带构成福建地形的骨架。两列大山带均呈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平行,以福州-福清-永春-漳平-上杭一线为界。由于地形地貌多样,通过露地与设施栽培相结合,基本上可全年供应福建百香果。

水文情况:福建地处丰水带,年总降水量为2011亿立方米,河水径流总量平均每年为1.2万立方米。同时,河流众多,共有24个水系、663条河流,总长度达12850公里,较大的河流有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和木兰溪。河网密度大,加之山地坡度大,所以水力资源颇为丰富。另外,福建的水质属于重碳酸钠钙型水,适宜饮用和灌溉。丰富的水资源、良好的水质为福建百香果的种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气候情况:福建省处于北纬23°33′~28°20′之间,靠近北回归线,是百香果种植的最北缘地带。年平均气温17~21℃,有70%的区域≥10℃的积温在5000~7600℃之间,大部地区冬无严寒,夏少酷暑,年平均降雨量1400~2000毫米。生态条件好、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福建百香果生长,有利于福建百香果营养物质的积累和糖分转化,因此,福建生产的百香果品质优越。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2081993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