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新冠疫情过后,全球经济将走向何方

【研究】新冠疫情过后,全球经济将走向何方?(时代变革的可能性)

新冠病毒后我们将面对什么?

揭示各种社会层面发展的可能性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作了分析,认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征会使它长期存在于人类的社会中,在疫苗普及之前不会轻易消失,所以,我们需要学习与病毒共同生活,并且还须适应由病毒带来的各种可能的社会变革。

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物种多如牛毛,在基因的角度看,人类只是远古的细菌进化而来,文明只是时钟的最后一刻才出现。

当我们自视过高不懂敬畏自然,为任何事物赋予意义和目的之时,大自然却从未改变它的运转逻辑,“诸事不分好坏,没有残忍或善良,而且无动于衷”。此时如果还在恐惧、彷徨、哀伤和不安的情绪中,还不如重新上路和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

参考黑死病的历史,瘟疫发展到一个无法控制的地步,人们彷徨恐惧,拼尽全力抵抗死亡还是无法逃避的时候,会出现一些狂热和危险的行为。

在当时鼠疫沦陷的日耳曼地区,成群的宗教狂热之徒,以鞭打自己为赎罪筹码,希望这些行为能平息上帝的愤怒,得到上帝的珍视,并且让他们生命得到延续。

然而,瘟疫并不领情,上帝也恍惚缺了席,继续大肆“屠杀”他们,于是他们转而迁怒犹太人,认为其传播鼠疫,是瘟疫的罪魁祸首,这群人与电影《达芬奇密码》的杀手赛拉斯(Silas)一样,被称为“自挞者”。

电影《达芬奇密码》赛拉斯(Silas)角色原型就是“自挞者”

说起犹太人,他们多次成为受攻击和发泄的对象是有历史原因的,希伯来文明发展自中东地区的耶路撒冷。

由于地处地中海重要位置,又是各大国文明交错的边界,长期处于风雨飘摇,反抗与征服交错着,战事不断令犹太人流离失所,没有群体团结的力量对抗迫害。

最要命的是犹太人的古老宗教犹太教,是伊斯兰和基督教的源头,然而,犹太人却从来不认为伊斯兰和基督教是合法(教义)存在的。

在黑死病时代,欧洲是神权社会,简单点说就是相当迷信,基督教是一神论,实际上本身是相当排外的,犹太人被看作异教徒,对异教徒的迫害本身就是“合法”的。

另一个原因是,由于犹太人被歧视,在中东与欧洲的社会阶层里,他们都不能爬到上层阶级,只能从事当时不被重视的工农业。

而且当时犹太人已经占得市场主导,我们已知黑死病是蒙古人带来的,但是回到那时的欧洲,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只留意到这是从港口传入的外来烈性传染病。

港口是商人们控制着的,继而迁怒于犹太人,就这样可怜的犹太人。在黑死病时期成了攻击和屠杀对象,仅一些地区的记录,一天就烧死1.6万犹太人。

我们究竟想表达什么?大家可以留意,新冠病毒的规模正在扩大,西方世界抗疫形势严峻,犹如黑死病最高潮时一样,从西方甩锅病毒发源地开始,到特朗普的“中国病毒”论。

以致后来有美国亚裔候选人发表“亚裔羞耻论”(可能这些亚裔已经在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中感觉到危险的存在,在害怕被攻击的状态下选择划清界线),都显示“自挞者”们正在组织他们的攻击借口。

我们要慎防新冠病毒的“自挞者”出现,历史的记录还历历在目,所以说,海外的华人同胞,无论你的政见是什么,在白人眼里,你的肤色始终是黄色的,不会有任何的改变。相反,更需要的是低调谨慎,切勿疏忽大意,要保护好自己。

然而,“自挞者”的报复大潮过去之后,迎来的就是对人类心理的大影响和改革,甚至创造出一种新的思想。回到黑死病时期,当瘟疫过去,人们开始怀疑神权统治,好端端的人竟然在24小时内悲惨死去,引起了对理性神学否定,从而又产生了很多个人神秘主义和仪式,怪诞和多样化形式的信仰出现。

再往下发展,便造就了著名的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成功,另外黑死病还引起了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社会改革。回到新冠病毒的发展上,历史的滚轮又会让我们走向哪一种新思想呢?诚然,无论最终走向哪一个方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改革必然会发生,所有人都应该为此而做好准备。

艺术方面,黑死病过后,艺术家围绕着死亡,阴暗的人生境况,神秘等主题展开创作。后来,社会变得更世俗化,享乐主义和冒险主义盛行,思想取向和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为文艺复兴的到来发挥了重大作用。

我们相信,在新冠之后,文学和艺术将会和黑死病时期的发展相似,无论初期的悲观主题如何发挥,最终都会走向新一轮享乐主义和冒险主义。

在后续的经济走向方面,继续用黑死病时期对比已不合时宜,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与当时的封闭社会可谓天差地别。有人说,这次新冠病毒引发的经济危机有可能重演1929年的美国大萧条之惨状,但我们的看法却并不相同。

在分析经济的后续发展之前,需要把什么是经济的主要动力搞清楚,经济是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所以经济的核心就是“人口”,为免我们陷入长篇冗杂的经济策略和分析所烦扰,姑且用一个公式来代表它的运行模式:

劳动力数量 X 劳动力生产率 = 人口消费力

由美国学者Harry Dent提出的人口消费理论揭示了这个公式,虽然简单但却极为有效地预测未来经济走向,根据以上公式的变量,劳动力显然是精华所在。

回到1929年,美国大萧条的成因大概有以下因素:

导致1929年大萧条的主要因素为了角力欧洲,各种势力向美国贷款投入竞争。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导致欧洲大量无法兑现的债务。战争和流感造成的大批有劳动力的人员死亡,把战后潜在的消费力消耗一光,造成消费力刚性衰退,引起不可逆转的螺旋式通缩。美国国内在一战前出现了金融狂热,市场严重泡沫化。美国的金融业当时还未建立保障系统。

综合以上的成因,对新冠病毒疫情后的经济环境作一个对比:首先,在国际环境上,我们看到虽然有各种势力在竞争,但大环境还是和平的,没有发展出大型的战争,人口数字基本保持平稳没有发生急剧下降。

有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阵亡士兵有1000万,平民死亡约600多万,死亡数字包含大量青壮年,加上西班牙流感约2500万~4000万人死亡。

这种急剧减少的劳动力数量,就形成了人口消费黑洞,为大萧条时期的螺旋式通缩打下坚实基础。而新冠病毒死亡率不高,且死亡对象偏好中老年人,并不会产生如一战后的病毒和战争双重因素下所造成的劳动力(青壮年)人口断崖。

其次,2008年发生的金融海啸,为全球经济泼了一次冷水,大方向已经转入缓慢发展时期。在新冠疫情发生前,并未形成类似大萧条前的金融狂热现象。而且也因为08年的金融危机,各主要经济体都不同程度收紧了金融保障系统,也防止了疫情后的大规模金融市场快速崩溃的出现。

所以,我们判断疫情过后,经济会出现小幅报复性反弹后进入短暂的萧条期,然后,很快便会重新恢复,依靠着2024年开始的世界性人口消费反弹大潮(篇幅有限,容后再论)又再蓬勃发展。

在全球产业链方面,有声音说疫情过后会出现去中国化,这种观点我们也不敢苟同,或许短期各国有此思想,但是最终必会因为无法实现而放弃。

中国是联合国唯一一个认证拥有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有此成就还需从思想发展史上探究。在西方,科技发展的基础社会是工商业,这种社会环境造就的习惯,必然是频繁交流以交换商品,亦因为这种社会特点,才使西方得到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

反观中国,我们数千年生活在封闭地貌中,形成了一种自我的“中华大地”模式,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即使是开放改革了也没有改变,导致发展出中国这样完全可以独立存在,不依靠任何国家的工业产业链。

所以产业链去中国化,西方根本没有基础思维的支持,这种无法得以持续的思想,在短暂的冲动之后便恢复原状。我们认为,未来去中国化的关键,还是回到生产力效率和劳动力成本上的,不应过分担心。

综上分析,新冠疫情对经济和生活影响虽大,但是一定是短暂的,不应过于悲观。当熬过寒冬之后又会再出现一轮经济飞跃,也正是那些有准备的聪明人成功实现阶级跳跃的好时机,危机等于生机!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2082695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