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忆念术数生命学的兴衰与起落

最近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热播,随即掀起了一波追捧传统文化的浪潮,电视剧充分展现了盛唐时期的繁华景貌。挺好的!让现代的中国人多了解一些自己老祖宗的文化底蕴。

中华传统文化的崛起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时期:汉朝是兴起,唐朝是发展,宋朝是变革,元明清是大成。

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步应该始于汉朝,至唐代出现鼎盛之势,但此两个朝代皆为农耕社会,农业是其经济主体。

宋朝,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从农耕社会向商业社会过渡,中华传统文化亦随着历史洪流而作出变革。接下来,经过元明清三代的发展衍变,最后迈向大成。

术数

兴起与发展

术数生命学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它的发展之路与文化振兴完全同步。

汉代中后期,东方星相学-紫微斗数的前身五星术面世。此外,后汉及东晋时期,玄空(玄空学)的提法开始出现。注意了,佛教亦是于此时期,从印度传入中国。

至唐代,术数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五星术大行其道,统领江湖。当时门派多达一百多个,以琴堂派为代表者,列诸家之首。

另一门预测学-四柱亦兴于唐代,其代表人物为李虚中,他被认定为最早使用四柱学算命的人。风水方面,杨筠松是唐末古窦州马贵(今广东高州市马贵镇)人,因以风水之术扶危济困,后人称其为“杨救贫”,

在唐僖宗的时候,杨筠松被拜为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官级越过了唐初的袁天罡和李淳风。他在堪舆(看风水)方面的学术造诣,与孟子在儒学上的地位相当,被后人尊为“杨公”。

由此可见,无论是占星、算命及风水,在唐代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从而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术数生命学的坚实基础。可以这么说,没有唐代的弘扬,就没有今天的成就。

斗数

变革与大成

宋朝初期,农业经济主体开始转型,逐步向商业社会过渡。由于社会背景发生巨变,术数应用亦跟不上潮流,导致很多口诀都失去准确性,适用于农业社会,不一定适用于商业社会。

有见及此,宋人着手实施变革,曾经成为预测学主流的五星术被修衍为十八飞星。四柱学得到徐子平为首的一众大师的大力弘扬,一跃成为命理学界之“王”,无论在普及化、系统化、教学化等方面,皆远超东方星相学-十八飞星。

时至宋代末年,十八飞星亦不甘示弱,在前辈们前赴后继的努力之下,紫微斗数终于诞生。其重大改革有二:

一者为星曜量化,脱离天文学体系,用符号来替代星名,一下子,把星曜数量增加到一百多颗,为创建多维度的星系概念夯实了基础。

二者为重排十二宫系统,尤其是命宫系统,从伦理系统结构进化为社会关系结构。举例,详见下图所示,五星术与十八飞星的命宫系统,三方四正关联命宫、夫妻宫、迁移宫、男女宫(子女宫)。而紫微斗数则修改为命宫、官禄宫、财帛宫、迁移宫,充分显示了人们对社会背景转型的强烈需求。

须知道,农耕社会注重耕种人口,所以,五星术与十八飞星的命宫三方四正系统设置了夫妻宫与男女宫。而商业社会则注重职业与财富,所以,紫微斗数命宫系统设置了财帛宫与官禄宫。

唯一相同之处就是迁移宫,二千年多来,它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古代社会战事连绵,导致百姓家园破落、流离失所,加之交通工具落后,往往外出迁动则意味着颠背流离的灾难性命运。而且在古代,安居乐业的传统观念早已根深蒂固,出外谋生、族群迁徙等社会现象皆被视为动荡之表征。

及后经过元明清三朝的不断修正与增补,紫微斗数已见大成,可惜由于统治阶层的封禁,导致东方星相学-紫微斗数无法形成普及化。当时紫微斗数与奇门遁甲被列为宫廷专用术数,民间不得广传与使用。

从汉代中后期始兴,一路流传到今天,术数生命学已经远远落后于科技文明的发展步伐。假如再不作出与时俱进的大变革,相信最多数十年后,所有技术(术数生命学)都将面临逐步失传的悲惨结局。

此并非危言耸听,当今时世,术数界乱象丛生,更被意识形态封杀,实践应用又受到局限。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试问有谁会坚持正道而行之呢!可见中华民族正离这个文化隗宝越来越远,最可悲的是,我们全然不觉。

此时此刻,多么怀念唐朝的开放与开明啊!如果能够穿越就好了……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20919100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