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汉语汉字)

敏,汉语一级字,读作mǐn或mǔ,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本义是做事动作快捷,即《说文解字》所谓的“疾也”,后延伸至勤勉努力、脑子反应快等。

敏(汉语汉字)

字源演变

敏,会意兼形声字。在字形上,商代甲骨文中的“敏”字由“每”和“又”(或“攴”)组成(图1、图2、图3),形旁“又”为手之象(“攴”为手持器具之象),表示“敏”字的本义与手相关;形旁兼声旁“每”从“女”或“母”,表示“敏”字的本义与女师相关且表声。两形会意,表示老年女人可以十分迅速地将头发梳理好,借以表示快捷。

战国文字中的“敏”字(图6、图7)左边是一个“每”(表示已经生育过儿女的女人)和右下一个“又”(表示用手梳理头发的意思)组成。小篆中的“敏”字(图8)将“又”改写为“攴”,隶书中的“敏”字(图9、图10、图11、图12)在演变过程中逐渐将“攴”改写为“攵”,楷书缘此写作“敏”。在字义上,“敏”字的本义是做事动作快捷,引申指勤勉努力,又引申指脑子反应快等。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感。~锐。~达(敏捷而通达事理)。灵~。聪~。神经过~。

奋勉:~求(勉力以求)。

详细字义

敏mǐn

〈形〉

(1)(形声。从攴(pū),每声。甲骨文字形,像用手整理头发的样子。本义:动作快)

(2)同本义[quick;agile;nimble]

敏,疾也。——《说文》

曾孙不怒,农夫克敏。——《诗·小雅·甫田》

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3)又如:敏给(敏捷);敏赡(敏捷而多智);敏睿(敏捷聪慧);敏疾(敏捷,迅速);敏思(才思敏捷);敏才(敏捷的才思)

(4)思想敏锐,反应快[intelligent;clever]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我虽不敏。——《孟子·梁惠王上》

礼成而加之以敏。——《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注:“审当于事也。”

(5)又如:敏悟(聪敏伶俐;善解人意);敏博(聪明博学);敏达(敏捷而通达事理);敏隽(聪明俊秀);敏智(聪敏机智);敏识(聪明博识);敏瞻(机灵多智;敏捷而丰富)

(6)勤勉[perseveringly]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人道敏政。——《礼记·中庸》。注:“犹勉也。”

(7)又如:敏行(指勉力修身);敏求(勉力以求);敏学(勤勉好学)

敏mǐn

〈名〉

假借为“拇”。足大指[big toe]

履帝武(足迹)敏,歆,攸介攸止。——《诗·大雅·生民》

常用词组

敏感mǐngǎn

(sensitive;susceptible)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皮肤上比较敏感的部分。

敏捷mǐnjié

(quick;agile;nimble;fleet;prompt)反应迅速快捷。

敏捷地跳上敞篷车。

敏锐mǐnruì

(1)(perceptive):对感官刺激反应性强。

敏锐的洞察力

(2)(keen;sharp;acute;quick):知觉精细而灵敏。

敏锐的审美眼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第三下】【攴部】

敏,疾也。从攴,每声。眉殒切。

说文解字注

【卷三】【攴部】

敏,疾也。

注:《释诂》、《毛传》同。

从攴,每声。眉殒切。

注:古音在一部。《生民》诗(《诗经·大雅·生民》):“履帝武敏歆。”《释训》:“敏,拇也。”谓“敏”为“拇”之假借。拇,足大指也。古作“母”。/n

康熙字典

【卯集下】【攴部】敏/n古文:勄。/n《唐韵》:眉殒切,《集韵》:美殒切,并音愍。《说文》:疾也。《释名》:敏,闵也。进叙无否滞之言也,故汝颍言敏曰闵。《书·大禹谟》:黎民敏德。/n又《说命》:惟学逊志务时敏。《诗·大雅》(《诗经·大雅·文王》):殷士肤敏。/n又《类篇》:足大指名。《诗·大雅》(《诗经·大雅·生民》):履帝武敏歆。笺:敏,拇也。/n又《尔雅·释乐》:商谓之敏。注:五音之别名。/n又《博雅》:捷敏,亟也。《谥法解》:速也。《广韵》:聪也,达也。《玉篇》:敬也,庄也。/n又《韵补》:叶母鄙切。《诗·小雅》(《诗经·小雅·甫田》):农夫克敏,与止喜叶。《前汉·叙传》(《汉书卷一百下·叙传第七十下》):宣之四子淮阳聪敏,舅氏籧篨,几陷大理。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21118114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