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伏(汉语词语)

数伏,俗语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初伏的第一天,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数九是从冬至算起,而对于数伏来说,每年的初伏起始日却总在变化,其依据干支纪日法推算得出。

释义

伏,俗称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有三伏,共三十日,为夏季最热的时间。数伏指进入伏日或伏日开始。

详细解释

中国使用的农历历法中,有一种“干支纪日法”,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字相配组合成60组,用以编排年、月、日、时的顺序,周而复始,重复使用。根据“干支纪日法”的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起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起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起始日,并规定初伏和末伏各为10天。根据这个规则,有的年份中伏是10天,有的年份中伏是20天。

现代日历中很少标出“干支”历法,所以一般看不出哪天是“庚日”,需要去查“黄历”。2010年夏至是6月21日(干支是壬寅),其后的第一个庚日是6月29日(干支是庚戌),那么,第三个庚日是7月19日(庚午),即为初伏的首日,第四个庚日是7月29日(庚辰),而立秋是8月7日(庚寅),其后的第一个庚日是8月8日(庚寅),即为末伏的首日。

如果立秋那天恰好是庚日,则应该从下一个“庚日”起末伏,而不是立秋当天起末伏。以2012年为例,2012年8月7日立秋,当日的干支是“庚子”,而末伏的第一天是下一个“庚日”8月17日。因为每一年的立秋,不管是8月7、8还是9日,如果当天恰逢是“庚日”,那么这个“庚”是从前一天的23:00开始的,也就是说,先到了“庚”而后才立秋的,所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就是十天之后了。

结论

在祖国各地,因地域的不同,流行着在入伏的当天吃点什么的说法。比如在华北地区就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民间谚语。我想,这种说法的产生,可能是在历史上的农耕时代,物质匮乏,缺少精米细面,伏期正值新麦收获不久,找个理由解解嘴馋。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21129116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