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惊蛇(汉语成语)

打草惊蛇,拼音是dǎ cǎo jīng shé。意思是打的是草,却惊动了藏在草丛里的蛇。比喻做事不密,致使对方有了警觉和防范。出自《南唐近事》。

成语出处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谁更敢倒凤颠鸾,撩蜂剔蝎,打草惊蛇,坏了咱墙头上传情简帖。”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九回:空自去“打草惊蛇”,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一回第一须,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操切从事,以致打草惊蛇,反为不美。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偏偏又碰着这位胡统领好大喜功,定要打草惊蛇,下乡搜捕。土匪没有办到一个,百姓倒大受其累。统领自以为得计,竟把剿办土匪,地方肃清禀报上去,希图得保。

《景德传灯录·省念禅师》:“问:‘四众围观,师说何法?’师曰:‘打草蛇惊。’”

宋·朱熹《答黄仁卿书》:“但恐见黄商伯狼狈后,打草蛇惊,亦不敢放手做事耳。”

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多用于否定句。

示例

不要出声,免得打草惊蛇。

警察调查的时候不能使罪犯察觉到有任何的风吹草动,这是为了避免打草惊蛇。

这帮犯罪分子非常狡猾,隐藏很深。警察分析,如果再没有充分把握的情况下贸然行动,很可能会打草惊蛇。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21129116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