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峇娘惹(古代华人和马来人后裔)

峇峇娘惹,或土生华人,是十五世纪初期定居在满剌伽(马六甲)、满者伯夷国(印度尼西亚)和室利佛逝国(新加坡)一带的明朝人后裔,是古代中国移民和东南亚土著马来人结婚后所生的后代,大部分的原籍是福建或广东潮汕地区,称为baba nyonya,峇峇娘惹是翻译,在土生华人,在马六甲、槟城、新加坡都比较多。男性称为Baba“峇峇”,女性称为Nyonya“娘惹”。

峇峇娘惹(古代华人和马来人后裔)

历史

峇峇娘惹(或称土生华人/侨生)是指十五世纪初期定居在满剌伽(马六甲)、满者伯夷国和室利佛逝国(印尼和新加坡)一带的中国明朝后裔(峇峇娘惹也包括少数在唐宋时期定居此地的唐人,但目前没有来源证明唐宋已有唐人定居此地,所以一般上峇峇娘惹都是指大明后裔)。

这些唐宋明后裔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地马来人或其他非华人族群的影响。男性称为峇峇,女性称为娘惹。六十年代以前峇峇娘惹在马来西亚是土着身份(Bumiputra),但由于某些政治因素而被马来西亚政府归类为华人(也就是马来西亚华人),从此失去了土着身份。峇峇娘惹今天在马来西亚宪法上的身份和十九世纪后期来的“新客”无分别。

这些峇峇人,主要是在中国明朝或以前移民到东南亚,大部分的原籍是中国福建或广东潮汕地区,小部分是广东和客家籍,很多都与马来人混血。

某些峇峇文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例如他们的中国传统婚礼。峇峇人讲的语言称为峇峇话,并非单纯的福建话,在使用汉语语法的同时,依地区不同,参杂使用马来语与泰语词汇的比例也随之不同。有些受华文教育的华人也称那些从小受英式教育的华人为“峇峇”,这个用法有藐视的意思,表示此华人已经数典忘祖或者不太像华人了。

此外,当地的闽南人亦有句成语叫作“三代成峇”,根据这句话的定义,所有在马来西亚出生的第三代华人也都成了峇峇,但这句话没有藐视的成份,只是意味到了第三代华人,由于适应当地的社会环境的原故,其文化难免带有当地色彩。

此外,峇峇亦特指一个自称并被称为“峇峇”的华人族群,也就是今日在马六甲以及马来西亚独立前在槟城和新加坡的峇峇。峇峇华人讲马来语,他们也自称为“Peranakan”——马来语中“土生的人”,故“Cina Peranakan”即土生华人,这一词本用来识别“峇峇人”与“新客”——也就是从中国来的移民。

在19世纪的马来半岛,这样的分别很明显也很重要,“峇峇”是土生的,而“新客”是移民,两者的生活习惯和政治意识不太一样。虽然现在的马来西亚华人大都是本地出生的,可是“Peranakan”一词已成为“峇峇人”的专用自称。不过现在,一位马来西亚华人娶了一位马来人为妻,他们的儿子也不是峇峇娘惹,是混血儿。峇峇娘惹可谓当世产生的特殊民族。

英殖民时代

由于英国殖民统治马来亚,故当年大多数土生华人接受英语教育,懂得三种语言能够同时接触中国人,马来人和英国人,也因为他们懂得三种语言的缘故,在英政府统治期间有大部分土生华人从事国家行政和公务员职位。

由于长期和英国人交往,有很多土生华人皈依基督教。渐渐地土生华人也就成为了海峡殖民地(槟城,马六甲和新加坡)有影响力的一个团体,并也被称为“King's Chinese”(国王的华人)同时也效忠英女王。由于土生华人“土生土长”的身份又受到英政府的重用,生活基本上已经属于富裕,故把后期到来的华人和华工区分为新客。

相关影视

《小娘惹》电视剧

本剧以一个大家庭几代人的恩怨情仇,融合娘惹文化精髓,展现了新加坡的历史变迁。哑女菊香(欧萱饰)出生在一个新加坡土生华人大家庭,温柔漂亮更有一手好厨艺和女红,由于是姨太太所生而身份低贱。

在日军南下前夕,她被安排嫁给一位富有峇峇当妾,却不甘命运安排而逃婚,巧遇一名日本青年摄影师,最终两人私定终身。战争爆发后,菊香夫妻不幸遇难身亡,留下孤苦伶仃的女儿月娘(欧萱饰)。

月娘逃到外祖父家,在外婆的督导下,继承了娘惹的厨艺、女红,长成像她母亲一样娇俏的少女。战后外祖父一家逃难回来,月娘就像当年的母亲一样,被歧视、毒打、折磨,为了保护外婆,她忍辱负重。

由于一次误打误撞,她结识了“身无分文”的小司机陈锡(戚玉武饰),此后两人来往不断。原来陈锡出生名门,隐瞒身份与月娘交往,却被她的纯真、善良和坚强感动,对她一往情深。由于身份地位悬殊,各自的家庭不断施压,两人决定私奔,但命运却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错过……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21207119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