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汉语汉字)

步(拼音:bù)是现代汉语常用字,最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步是会意字,字上面的“止”是左脚。下面反写的“止”是右脚。“步”字的本义就是行走,如徒步行走的士兵称为步兵。“步”字的字形是两只脚一前一后,所以又引申为跟随的意思。用脚走路,就会有一长段的距离,“步”就引申为阶段,如:初步。用脚走路总要走到一个目的地,这样“步”字又有了地步、境地的意思。“步”字在古代是一种长度单位。古人以举足一次为一跬,举足两次为一步。人们在估量距离时,也常说走了多少步。

步(汉语汉字)

字源演变

会意字。最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字形(图2)由一个“止”和一个反写的“止(?读作tà)”构成,一像左足,一像右足,“步”字像左右二足前后相承之形。甲骨文或从“行”旁(图1),示在道路上行走之义。其本义就是行走。甲骨文的“步”是线条状的。金文的“步”是色块状的(图3、4)。无论是甲骨文还是金文,这两只脚形状相反,就像一个人的左脚和右脚。小篆(图7)继承金文,也是一正一反的两个“止”字。隶书、楷书整齐化,写作步。

《说文·足部》有“踄”,训“蹈也”,蹈、行同义,“踄”与“步”当为一字,“步”为象形字,“踄”叠加义旁“足”字。《中山王兆域图》“步”字两止左右并列,形意略有讹变(图11)。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步  bùㄅㄨˋ

行走:~兵。~行(xíng)。徒~。信~。闲~。固~自封。望而却~。

踏着别人的足迹走,追随:~韵。~其后尘。~武前贤。

行走时两脚的距离:~伐。~测。寸~难行。

事情进行的程序、阶段、程度:~骤。初~。

中国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

古同「埠」,多用于地名。

姓。

详细释义

步bù

〈动〉

(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同本义[walk]

步,行也。——《说文》

跬步而不敢忘,孝也。——《礼记•祭义》

王朝步自周。——《书·召诰》

步路马必中道。——《礼记•曲礼》

见夫人之步马者。——《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步余马兮山皋。——《楚辞•屈原·涉江》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又如:止步;信步(随意走动;散步);步步虚心(时时虚怀若谷,毫不自满);步阁(步廊,走廊);步趋(行走)

以脚步测量远近[measure]。如:步一步两房之间的距离;步景(测量日影);步量(用脚步测量);步弓(丈量土地用的一种木制器具)

按照,跟着;跟随[follow]

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毛泽东《浣溪沙》

又如:步人后尘;步武(追随前人脚步而行);步趾(犹追随);步趋(追随,效法)

踏[stepon]。如:步斗(步玄斗。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据说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步舞(踏步起舞)

推算;测算[calculate;reckon]

迎日步气。——《时令论上》

又如:步天(测算天体);步漏(推算时刻);步历(推算岁时节候)

词性变化

步bù

〈名〉

脚步,步伐[step]

纤纤作细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盈盈公府步(方步),冉冉府中趋。——《乐府诗集•陌上桑》

又如:方步(斯斯文文的大而慢的步子);放步(迈开大步);阔步(迈大步);碎步(小而快的步子);纵步(放开脚步)

古时一举足叫跬(半步);两足各跨一次叫步。今指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pace]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唐·杜牧《阿房宫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又如:跑步;大踏步;步伐(行走的步子);朝门走了两步,停了下来

通常是连续发生的一次行动、一个步骤[step;procedure]。如:下一步怎么办;初步(第一阶段)

步兵(诸兵种之一)[infantry]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资治通鉴》

又如:步士(步兵);步队(步兵队伍);步骑(步兵与骑兵);步哨(专任警戒的士兵)

时运,命运[luck]

於乎有哀,国步斯频。——《诗·大雅·桑柔》

又如:不幸落到这一步;后步(余地);地步(处境;景况)

埠[dock],水边停船处

宅有新屋,步有新船。——韩愈《柳州罗池庙碑》

江之浒,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柳宗元《铁炉步志》

步bù

〈量〉

长度单位,历代不一,周代以八尺为一步,秦代以六尺,为一步

舆六尺,六尺为步。——《史记•秦始皇本纪》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荀子•劝学》

古籍释义

广韵

行步。《尔雅》曰:“堂下谓之步。”《白虎通》曰:“人践三尺,法天地人,再举足步,备阴阳也。”又姓,《左传》晋有步扬,食采于步,后因氏焉。又虏三字姓,三氏。《后魏书》步六孤氏,後改为陆氏。又西方步鹿根氏,后改为步氏。《北齐书》有步大汗氏。

校释:步扬,原作“步场”,据巾箱本、景宋本、四库全书本等及《左传·僖公十五年》文改。

说文解字

【卷二】【步部】薄故切(bù)

行也。从止相背。凡步之属皆从步。

说文解字注

行也。

行部曰:人之步趋也。步徐,趋疾。《释名》曰:徐行曰步。

从止相背。

止、相竝(并)者,上登之象。止、相随者,行步之象。相背犹相随也。薄故切。五部。

康熙字典

【辰集下】【止字部】步·康熙笔画:7·部外笔画:3

《唐韵》《正韵》薄故切。《集韵》《韵会》蒲故切,竝(并)音捕。《说文》:行也。《书·武成》:王朝步自周。传:步,行也。《正义》曰:《尔雅·释宫》云: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彼相对为名耳,散则可以通,故步为行也。《楚辞·招魂》:步骑罗些。注:乘马为骑,徒行为步。

又《小尔雅》:跬,一举足也。倍跬谓之步。《白虎通》:人践三尺法天地人,再举足步备隂阳也。《周礼·夏官》射人以貍步张三侯。注:郑司农云:貍步,谓一举足为步,于今为半步。

又《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礼·王制》:古者以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正义曰:古者八寸为尺,周尺八尺为步,则一步六尺四寸。《史记·秦始皇纪》数以六为纪,六尺为步。注:索隐曰:《管子》《司马法》皆云六尺为步,非独秦制。

又王制八尺为步,今以六尺四寸为步,步之尺数亦不同。

又辇行曰步。《韵会》:世称辇车曰步辇,谓人荷而行,不驾马也。

又徐行曰步。《屈原·离骚》:步余马于兰臯兮。《说苑·建本篇》:走者之速,步者之迟。

又促行曰趋,阔行曰步。《庄子·田子方》:步亦步,趋亦趋。

又任昉《述异记》:水际谓之步。上虞县有石駞步,吴中有瓜步,吴江中有鱼步、龟步,湘中有灵妃步。按吴楚闲谓浦为步,语之讹耳。《水经注》:赣水迳豫章郡北为津步,步卽水渚也。《青箱杂记》岭南谓村市为墟,水津为步。

又《柳宗元·铁炉步志》:江之浒,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韩愈《孔戣墓志》:蕃舶至泊步,有下碇之税。通作埠。今人呼船侩曰埠头。埠音如步。

又《尔雅·释乐》:徒击鼓谓之步。疏:凡八音备作曰乐。一音独作不得以乐名也。

又人才特出谓之独步。《晋书·王坦之传》:江东独步王文度。

又马步,谓神为灾害马者。一曰行神。《周礼·夏官·校人》:冬祭马步。

又人物烖害之神皆曰步。《周礼·夏官·校人疏》:玄冥之步,人鬼之步是也。

又《地官·族师·祭酺注》:酺者,为人物烖害之神。故书酺为步,盖步与酺字异而音义同也。

又习马曰步马。《左传·襄二十六年》:左师见夫人之步马者。

又牵行也。《礼·曲礼》:步路马必中道。

又行师曰步师。《左传·僖三十三年》: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

又行爵曰步爵。《礼·少仪》:未步爵,不尝羞。

又推历曰步历。《左传·文元年疏》:日月转运于天,犹如人之行步,故推历谓之步历。《后汉·杨厚传》就同郡郑伯山,受河洛书及天文推步之术。陆机《演连珠》:仪天步晷,而修短可量。

又《律历》,书名,五星为五步。见《汉制考》。

又运也,国运曰国步,天运曰天步。《诗·小雅》:国步蔑资。又:天步艰难。

又陟大位曰改步。《周语》:改玉改步。

又步骤。《后汉·曹褒传》:三五步骤,优劣殊轨。注:《孝经钩命决》曰:三皇步,五帝骤,三王驰。宋均注云:步谓德道用,日月为步,时事弥顺,日月亦骤,勤思不已,日月乃驰,是优劣也。

又姓。《广韵》:晋有步场,食采于步,后因氏焉。孔子弟子有步叔乗,三国吴丞相步骘。

又三字姓。《后魏书》:有步六孤氏,后改为陆氏。

又西方步鹿根氏,后改为步氏。

又《北齐书》有步大汗氏。

又百步,溪名。《广舆记》:在台州临海县,一呼恶溪。

又千步,香名。任昉《述异记》:南海山出千步香,佩之香闻千步。今海嵎有千步草,是其种也。《杂贡籍》曰:南郡贡千步香。

又步光,剑名,见《越绝书》。

又步摇,妇人首饰名。见《采兰杂志》。《俗书正讹》:从,反止也。从少,非。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21219123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