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氏祖籍在哪里(廖姓起源哪里)

廖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五十八位姓氏,在华南地区比较有影响。当今廖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37%,总人口大约在487万。

廖的名义
廖氏祖籍在哪里(廖姓起源哪里)

《说文》:廖,人姓。作为姓氏,古时廖、嫪、飂通用,古有廖叔安,也作飂叔安,实际上廖姓由飂姓演化而来的。《说文》:飂,高风貌。高风即西风也。飂人以高风为氏族原始图腾。又,廖也通蓼、鄝。蓼,一种水草名。蓼人以水草蓼为图腾。以此两种分别成为氏族的名称和族徽,进而出现飂地、蓼地和廖地等,发展形成了飂国、蓼国或廖国,最终出现了廖姓。

廖姓起源
廖氏始祖:廖公

廖氏祖籍在哪里(廖姓起源哪里)
廖氏始祖——廖公

廖姓的起源与演变主要有三:
一、出自董姓
高阳氏颛顼之后裔祝融氏吴回,吴回之子陆终,陆终有六子,后分别发展为六个大部落。陆终的第二子惠连,亦名参胡,董姓。惠连之子飂叔安,封于飂,飂的古址在今河南唐河的湖阳镇,是夏商时代的侯国,西周初为周吞并。古代飂、蓼、廖通用,飂叔安也称廖叔安,其后以国为氏。董姓廖氏的历史至少有3000年。
二、出自偃姓
皋陶为尧舜时代的刑官,皋陶氏族属于东夷族一支,皋陶,字庭坚,偃姓,为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西周初其后裔被封在蓼,蓼国古城在今河南固始东北蓼城冈,公元前622年被楚穆王所灭。古代蓼、鄝、廖通用,蓼国之后有廖氏,偃姓廖氏的历史有2600多年。
三、出自姬姓
周武王灭商后封周文王之子伯廖于古飂国之地,在今河南唐河南的湖阳镇,春秋初灭于楚国。子孙以国为氏。由于廖国国小势弱,也不见于经传,难以确考。很有可能廖、蓼、鄝、飂同为一地,同出一人之后。
外族基因融入
据说早在商朝末,缪、颜二姓,因纣无道,同隐于黄河西北,改姓廖。到战国后期秦昭王时,四川地区的巴夷賨族中也出现了廖姓,后来成为川中大族。因此,我国的廖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动。加入廖姓群体中的主要事件还有:宋朝时广西环江、贵州荔波一带的抚水州民即今毛南族先民中出现大批廖姓,清朝辽东地区的蒙古人也多取廖姓作为自己的姓。这些少数民族与汉人长期混居,逐步同化而成为当地的廖姓汉族了。

廖姓分布
廖氏祖籍在哪里(廖姓起源哪里)
廖姓分布频率图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廖姓人口由23万激增到487万,增长了21倍多,廖姓人口的增加速度远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廖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四川、广西、湖南四省,大约占廖姓总人口的56.1%。其次分布在江西、台湾、重庆、湖北、福建,这五省市又占了30.3%的廖姓人口。广东居住了廖姓总人口的15.2%,为廖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粤桂湘、川渝鄂、赣闽台三个廖姓聚居中心。在600年期间,廖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流动方向由东南部向西部、西南部迁移、同时向华中回迁。

廖姓血型
廖氏祖籍在哪里(廖姓起源哪里)
廖姓人群的血型分布图

廖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
O型占38%,A型占29.1%,B型占25.5%,AB型占7.4%。

廖姓名人
廖纪
廖纪(1455年—1532年),字廷陈,号龙湾,民间称作廖天官,万宁市礼纪镇三星村一带(原属陵水县)人,出生于河北大运河畔,明代杰出政治家、儒学家,官至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是明代得到最高地位和最高荣誉的文臣之一,是海南历史上两个进入朝廷权力中枢的一品重臣之一,是海南“十大廉吏”之一。
廖仲恺
廖仲恺(1877年—1925年),原名恩煦,号夷白,字仲恺,广东省惠阳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曾协助孙中山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全力辅佐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并极力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其擅长诗词、书法,著作编为《廖仲恺集》《双清文集》(上卷)。
廖平
廖平(1852年—1932年),初名登廷,字旭陵,号四益;继改字季平,改号四译;晚年更号为六译。这些名号的更改,反映了他的思想和经学的变化过程。他一生研治经学,做出了超越前人的学术贡献,并起到了一个融合古今中西各种学说,富有时代特色的经学理论体系,他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经学大师,在中国近代学术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廖姓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廖姓的郡望主要有巨鹿、汝南、武陵等。廖姓的堂号除了与郡望同名外,还有中乡、果烈、紫桂等。“中乡” 和“果烈”堂号均典出三国蜀时的廖化。廖化为关羽的主簿,关羽兵败麦城,廖化在战场上装死得以逃回蜀。后拜宜都太守,迁右军车骑将军,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所以称“中乡”堂。又因廖化做事果敢刚烈,又叫“果烈”堂。
廖姓的重要楹联有五副:
名荣万石;性慧六岭。
绿荔名族;紫桂书堂。
著归田录;称谪仙人。
肇侯封于德庆;倡节义于南宫。
伤心春尽,嫠妇悲吟;感念恩深,小姑呕血。
家训格言:廖氏家训以清朝廖冀亨《求可堂家训》最为著名。廖冀亨,清福建永定人,康熙年间举人,以为官清廉著名,其教子孙也有章法,其家训切于伦常,多从日用处入手,朴实无华。他要求子孙以读书和立品为先,认为“生意为求财之路,财为养命之源”,“礼义生于富足”。主张不必拘泥于读书、行医、为商等,“星卜为下,其余手艺即为糊口而已,然百姓百条路,肯学皆可”。提出四戒:戒使性、戒赌博、戒贪酒、戒游手。提出四要:要勤俭、要谦恭、要慎言、要和气。提出四慎:慎交游、慎起居、慎闺门、慎祭祀。认为这是“人生立身、行己、持家、善世之务”,子孙必须恪守。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21228126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