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气(汉语词语)

客气(kè qi),一指谦让,讲究礼仪。二指言行虚伪,并非出自真诚。三指文章虚夸浮泛。四指一时的意气;偏激的情绪。五指中医术语。指侵害人体的邪气。客气是人与人之间一种最简单的语言交换,他说谢谢,你就会说不客气,这样的目的是为了给彼此对方心理上一种平衡感,使其对方产生某种印象。

解释

①对人谦让、有礼貌:~话ㄧ不~地回绝了他。

②说客气的话;做客气的动作:您坐,别~ㄧ他~了一番,把礼物收下了。

引用详解

(1).谓言行虚骄,并非出自真诚。

《左传·定公八年》:“公侵齐,攻廪丘之郛……主人出,师奔。阳虎伪不见冉猛者,曰:‘猛在此,必败。’猛逐之,顾而无继,伪颠。虎曰:‘尽客气也。’”杜预注:“言皆客气,非勇。”杨伯峻注:“客气者言非出於衷心。”

《宋书·颜延之传》:“虽心智薄劣,而高自比拟,客气虚张,曾无愧畏。”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守愚曰:‘公生长富贵,故持论如斯,寒士不贫贱骄人,则崖岸不立,益为人所贱矣。’余曰:‘此田子方之言,朱子已驳之,其为客气不待辨。’”

章炳麟《箴新党论》:“彼虽恃其客气,外以风节自高,则不得不有所饰伪。”

(2).指文章虚夸浮泛。

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中》:“其书文而不实,雅而无检,真迹甚寡,客气尤烦。”

清阮元《与友人论古文书》:“是故两汉文章,著於班范,体制和正,气息渊雅,不为激音,不为客气。”

(3).一时的意气;偏激的情绪。

宋司马光《赵滋札子》:“今滋数乘客气以傲使人,争小胜以挑强胡。”

元姚燧《癸巳九日》诗:“客气已为强弩末,宦情空遶大刀头。”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粤民谋抵制日货事》:“吾民之以散沙腾笑也久矣,所恃者一时奋迅之客气耳。”

(4).中医术语。指侵害人体的邪气。

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证上》:“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憹。”方有执注:“客气,邪气也。”

明·洪应明《菜根谭》拔去名根,融化客气。客气未融者,虽泽四海利万世,终为剩枝。

典故

“客气”这句俗语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一场战争。据《左传·定公八年》记载,鲁定公八年的春天,鲁国以阳虎为大将侵略齐国,在廪丘这座城的外城,两军发生了激战,鲁军猛攻城墙,守卫的齐军则用火焚烧攻城的战车。眼看战车陷入了敌军的火攻阵,鲁军中有聪明人想出了一个主意,把粗布衣服浸湿用来灭火。这一招果然奏效,鲁军很快攻破了廪丘外城。不料,守卫内城的齐国守军一看再无退路,背水一战,反而从内城里杀将出来,鲁军阻挡不住拼了命的齐军,只好撤退。

阳虎着了急,急中生智,假装没有看见本国最有名的勇士冉猛就在军中,自言自语地大声说道:“假如冉猛在这里,一定可以打败齐军!”这招激将法果然激励了冉猛,只见他驾着战车,哇哇暴叫着就向齐军冲了过去。还没有冲到一半,冉猛回头一看,却发现没有一个人跟上来的,心里一下就胆怯了,赶紧假装没站稳,从战车上摔了下来。一瘸一拐地回来了。阳虎遥遥望见这一幕,不由得说道:“尽客气也!”

对阳虎口中的“客气”一词,杜预解释说:“言皆客气,非勇。”杨伯峻解释说:“客气者,言非出于衷心。”本军战败,作为有名的勇士,冉猛本来就该奋不顾身地上前冲锋,可是冉猛没有,而是很“客气”地待在军中,直到阳虎点名激将,为了维护勇士的名誉,冉猛才不得不冲上前去;哪知发现没有跟随者之后,冉猛心生胆怯,上演了一出“假摔”的闹剧,最终还是灰溜溜地回来了。因此,阳虎评价他“尽客气也”,是说冉猛两次都不是出于内心真实的想法去行动,言行虚夸,只不过“客气”一下、应付一下而已,哪里称得上勇士?

这就是“客气”这句俗语的来源和本义。阳虎为什么会想到使用这个词呢?我想也许跟他的亲身经历有关。阳虎是鲁国权臣季氏的家臣,肯定深谙为“客”之道,也肯定见惯了数不清的门客、客人的嘴脸。本来周礼对主客之道有详细的规定,客人上门只需按照礼节即可,但到了春秋乱世,礼崩乐坏,主客之道早就变得不伦不类了,因此很多客人养成了非常不好的坏习惯,包括反复无常、言行虚夸、谦让过度等等。

客人的这种习气给人们的印象一定非常深刻,因此除了阳货口中的“客气”之外,中医也把侵入人体的邪气称作“客气”。人们还用“客”来命名新发现的星或者彗星,这就是“客星”一词:“客星,非常之星,其出也无恒时,其居也无定所,忽见忽没,或行或止,不可推算,寓于星辰之间,如客,故谓之客星。”这段解释“客星”的话倒非常像是对反复无常的客人的描述。

今天“客气”这个词已经变成了一个中性词,含有彬彬有礼、谦让之意,只有在说“您千万别过分客气了”的场合,才含有一丝贬义,指光讲场面话,不吐真言。同义词“客套”就说得更加明白了,“客”的全是套话,没有一句真心实意的话!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103128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