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终点)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北起首都,南至浙江省会杭州。众所周知,京杭大运河是元朝在隋唐大运河的基础上重新浚通的,原因很简单,首都不在一个城市了。隋唐的国都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古称长安),五代十国之后,再没有国都定都于长安,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元朝定都于大都(今北京)。

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终点)

无论西安还是北京,在当时都不是国内的粮食生产基地,所以国都要吃粮食,必须从丰腴的江南运输。人力或畜力运输成本太高,水利运输是成本相对较低的方式,隋唐和元明清都非常重视这条大运河。虽然这几个朝代的国都不同,但大运河的终点却没有变化,始终放在浙江杭州。那么问题来了,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的终点(说起点也可以)为什么要放在浙江杭州?
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终点)

我国最早的经济发达区域是黄河流域,但从汉朝以后,有一个经济明显向南迁移的趋势,尤其是六朝时期,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意义上的江南)的大开发如火如荼。在南方地区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是两大省级州——荆州和扬州(下皆不独指湖北省荆州市与江苏省扬州市)。传统意义上的荆州约包括现在的湖北省与湖南省,扬州则约包括江苏省南部、安徽省南部、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
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终点)

荆州位于长江中游,扬州位于长江下游,享尽水利之优。荆州有肥沃的两江平原,扬州有肥沃的长江中下游平原,非常适合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关于隋唐之前的江南发展,南朝著名史学家沈约在《宋书》卷五十四的史臣曰中,说:“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 帛之饶,覆衣天下。而田家作苦,役难利薄,亘岁从务,无或一日非农,而经税横赋之资,养生送死之具,莫不咸出于此。”其中,就包括浙江杭州。
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终点)

杭州位于太湖以南,杭州湾以西,天目山以东,钱塘江的入海口。杭州以东是位处平原地区经济发达的绍兴、宁波。如果单纯说农业生产,可能江苏扬州和苏州比杭州的条件好一些,毕竟二州周边全是水网密布的平原地区,而杭州周边有很多山地。在古代,江苏扬州就是大上海之于现在我国的地位,人称“扬(扬州)一益二(成都)”,经济地位非常高。可有一点不利,扬州位于长江的北岸,江南这个地理概念有时也包括江苏扬州,但更多的是指长江以南地区。如果大运河的终点放在扬州,那么江南地区的钱粮运输依然要人力和畜力,消耗成本较高。如山的货物人驮马拉到了长江南岸,再大费周章用船运到江北岸,再经运河送到洛阳,这将非常麻烦。
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终点)

苏州是江南的核心城市之一,在很大程度上,苏州也是最能体现江南风情的城市之一。苏州古为吴国都城,《史记-货殖列传》称苏州为“江东一都会”,在六朝时期,苏州是全国一线城市,响当当的吴郡。作为地市级的吴郡太守,地位非常高。如果把运河的终点放在长三角(地理意义上)的中心点苏州,浙江北部的粮食通过人力畜力运到太湖之滨的苏州,成本不是太高。
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终点)

图-元朝京杭大运河

不过苏州也有相当的劣势,最大的劣势就是上面提到的长三角相对地理意义的中心点,苏州向北、向东、向南都是海,向西直接面对浩瀚的太湖,辐射力有限。在这一点上,杭州要比苏州更具有优势。
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终点)

图-俯瞰杭州京杭运河

浙江现在经济发达,浙江的发达不是最近才有的,两千多年就已经很发达了。隋唐之前的南朝时期,吴兴郡(湖州)、东扬州治所会稽郡(绍兴)、东阳郡(金华)、临海郡(台州地区)、永嘉郡(温州)都是有名的大郡。以《宋书》(刘宋王朝的史书)举例,国都南京所在的丹阳郡,辖人口约23.7万,东阳郡人口约10.7万,会稽郡更多,约34.8万!这还是南朝初期刘宋时的人口数据。杭州相比于苏州,最大的优势是位于浙江地区的北端与江南地区无缝衔接(皆为平原),浙江各地运送钱粮到杭州,要么走富春江水路(通衢州、金华),要么走浦阳江(也通衢州、金华),要么走浙北平原(通绍兴和宁波),交通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方便的。运河终点放在杭州,有利于朝廷征运浙江地区的钱粮。
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终点)

图-杭州京杭运河和钱塘江交汇处

另外还有一点,古代的浙江地区富庶,很容易产生割据势力。把运河的终点放在杭州,朝廷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控制浙江地区,防止地区割据。隋唐大运河的终点放在杭州有此考虑,京杭大运河的终点放在杭州也有此考虑。从经济角度看,大运河中(含二条运河)是一条钱粮运河。从统治角度看,大运河又是朝廷伸向江南地区的大触角,一有风吹草动,朝廷可以及时做出反应。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109128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