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计算机专业涵盖软件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是指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发展历程

国际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到60年代专业教育逐步进入了科学研究的轨道,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则采用学术团体提出的参考方案。

从20世纪中期开始,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国家采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基本上都是参考美国的体系。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启动了高等理科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计划,并批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由复旦大学等九所学校组成项目组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分类、分层次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思路。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代码080605)取代原计算机及应用(080709)、计算机软件(080710)、计算机科学教育(080714)、软件工程(080717W)、计算机器件及设备(080719W)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722W)等专业。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国家又启动了35所重点大学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建设工程,力图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式。

2012年9月,教育部将新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0901)专业取代旧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0605)和仿真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0638S)两个专业。

专业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专业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接受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和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件、硬件与应用的基本能力。

目标培养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教学特色

重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技术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以“案例教学”为中心组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工作,把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专门技术技能的培养和具体的应用事例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专门技术技能,具有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扎实基础和从事应用开发的实际动手能力;部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实施开放式教学、订单式培养:与企业进行多方位的合作,为学生开拓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教学条件

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总体上应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2004)的相关要求。

师资结构

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满足该专业教学需要,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高,各专业的专任教师不少于12人,专业生师比不高于24:1。教师须将足够的精力投入学生培养工作。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60%,其中中青年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60%。

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不低于30%。来自企业或行业的兼职教师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专业背景

大部分授课教师的学习经历中至少有一个阶段是计算机类专业或计算学科学历,部分教师具有相关学科、专业学习的经历。专业负责人学术造诣较高,熟悉并承担该专业教学工作。

教学能力

全职教师必须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具有与承担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能力,掌握所授课程的内容及其在毕业要求中的作用,以及它与培养目标实现的关联,能够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与特点、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因材施教。参与学生的指导,结合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

教师发展

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有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为教师进修、从事学术交流活动提供支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重视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

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为教师从事学科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基本条件,营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学生指导、学术研究与交流、工程设计与开发、社会服务等。

使教师明确其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满足专业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

设备资源

总体上应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2004)的相关要求。

教学设施

1、教室、实验室及设备在数量和功能上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生均教学行政用房不小于16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少于5000元;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良好,方便教师、学生使用。

2、保证学生以学习为目的的上机、上网、实验需求。

3、实验技术人员数量充足,能够熟练地管理、配置、维护实验设备,保证实验环境的有效利用,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4、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基地或实验室,在教学过程中为全体学生提供稳定的参与工程实践的平台和环境;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员理解实践教学的目标与要求,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具有项目开发或管理经验。

信息资源

注重制度建设,管理规范,保证图书资料购置经费的投入,配备数量充足的纸质和电子介质的专业图书资料,生均图书不少于80册,师生能够方便使用,阅读环境良好,包括能方便地通过网络获取。 

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能满足专业教学、建设、发展的需要,专业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少于1200元。每年正常的教学经费包含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人员经费、实验室维护更新费、专业实践经费、图书资料经费、实习基地建设经费等。

质量保障

教学要求

1、各高校应建立质量监控机制,使主要教学环节[包括培养方案制定、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的实施过程处于有效监控状态;

2、对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

3、建立对课程体系设置和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的定期评价机制,评价时应重视学生与校内外专家的意见。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

各高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质量、毕业生职业满意度和工作成就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等,以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毕业生跟踪反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作为质量改进的主要依据。

专业持续改进机制

各高校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针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保证培养的人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学习要求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

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字分析、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电子工艺实习、硬件部件设计及调试、计算机基础训练、课程设计、计算机工程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或理学学士

相近专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该专业应用十分广泛,它以计算机基本理论为基础,突出计算机和网络的实际应用。目前我国计算机专业主要分为三大类:计算机基础专业、与理工科交叉的计算机专业、与文科艺术类交叉的计算机专业。根据各专业开设课程不同,获得这些专业的学士学位可以相当于计算机等级三级或四级水平。

微电子学、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信息科学技术、软件工程、影视艺术技术、网络工程、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光电信息工程、广播电视工程、电气信息工程、计算机软件、电力工程与管理、智能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字媒体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发展前景

人才需求

据《电脑迷》2017年第3期刊发的一篇论文显示: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薪资仍然处于一个不错的水平。预计在未来的十年,中国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仍将以每年100万左右的速度增加。

在一份样本有8000人的调查问卷表明,中国目前网络信息技术开发行业大部分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网络开发和软件开发上,大约各占调查人数的32%和27%,其他还包括15%左右的毕业生选择从事网络测试技术方向的职业,以及有大约10%的毕业生选择了网站优化和推广宣传方面的工作。

考研方向

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工程、网络工程以及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关的其它所有学科和专业。

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宽、就业前景可观,能够在网络通信类科研院所、政府机构、银行、电力企业、计算机网络公司、通信公司等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科学研究、系统设计、系统防护、系统管理与维护和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系统开发、设计和系统集成等工作。

开办院校

北京

 中华女子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印刷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农学院、北京物资学院

天津

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商学院、中国民用航空学院、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天津农学院

上海

上海杉达学院、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华东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水产大学、华东政法学院、上海海事大学

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电力学院

重庆

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邮电学院、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学院

重庆交通学院、重庆三峡学院、重庆文理学院

河北

华北科技学院、唐山学院、邢台学院、华北电力大学(本部)、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燕山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工程学院、河北理工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唐山师范学院、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河南

平顶山工学院、许昌学院、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

信阳师范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中原工学院、河南财经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南阳师范学院、河南中医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黄河科技学院

山东

泰山学院、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大学、石油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聊城大学、烟台大学、烟台师范学院、莱阳农学院、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财政学院、泰山医学院、临沂师范学院、潍坊学院

山东工商学院、德州学院、山东交通学院

山西

运城学院、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财经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大同大学、太原师范学院

安徽

黄山学院、巢湖学院、铜陵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安徽工程科技学院、阜阳师范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庆师范学院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皖西学院、合肥学院、淮南师范学院

江西

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东华理工学院、赣南师范学院、江西中医学院、宜春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忻州师范学院、井冈山学院、上饶师范学院、九江学院

江苏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河海大学、江苏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工业学院、淮海工学院、盐城工学院、南京工程学院、盐城师范学院、南京审计学院、常州工学院、南京晓庄学院

浙江

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财经学院

杭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浙江林学院、中国计量学院、浙江中医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浙江万里学院、浙江科技学院

嘉兴学院、浙江海洋学院、湖州师范学院、台州学院

湖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长江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三峡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江汉大学、武汉科技学院、湖北师范学院

武汉工业学院、黄冈师范学院、[湖北民族学院、襄樊学院、孝感学院、咸宁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经济学院

湖南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南华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吉首大学、湖南理工学院、湖南文理学院

湖南中医学院、衡阳师范学院、湖南商学院、湖南城市学院、邵阳学院、怀化学院

广东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汕头大学、深圳大学

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湛江海洋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商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五邑大学

湛江师范学院、广东药学院、韶关学院、韩山师范学院、肇庆学院、茂名学院、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惠州学院、嘉应学院、东莞理工学院

广西

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学院、广西民族学院、桂林工学院、广西工学院、广西师范学院、玉林师范学院

云南

 楚雄师范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财贸学院、西南林学院

大理学院、玉溪师范学院、曲靖师范学院

贵州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贵州遵义师范学院、贵州大学、贵州工业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贵州财经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四川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四川天一学院、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理工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乐山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宜宾学院、攀枝花学院

陕西

西安文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长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程科技学院

陕西理工学院、西安工业学院、宝鸡文理学院、西安财经学院、延安大学、西安邮电学院、渭南师范学院、咸阳师范学院

青海

 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学院

宁夏

宁夏大学、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

大庆石油学院、佳木斯大学、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学院

吉林

白城师范学院、长春东方职业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

北华大学、延边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师范大学、长春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长春工程学院

长春师范学院、长春税务学院、通化师范学院、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化工学院

辽宁

 辽宁工学院、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科技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化工学院、渤海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大连水产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大连民族学院、鞍山师范学院

西藏

 西藏大学

新疆

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学院、伊犁师范学院、塔里木大学

内蒙古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

海南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

福建

闽江学院、莆田学院、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漳州师范学院、仰恩大学、泉州师范学院 龙岩学院 

甘肃

河西学院、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天水师范学院

甘肃政法学院

港澳台

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

就业前景

第一,短期内社会需求仍然很大,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前景广阔。从全球IT行业的发展看,经过几年的低迷发展,IT行业已经走出低谷、大有卷土重来之势,IT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日益显现出蓬勃生机。从中国情况看,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达到180多万,印度达到90万,而中国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不足40万。这就说明,中国计算机软件人才短缺,这将严重束缚中国IT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中国东部与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出现很大的差距,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急需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

第二,随着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增多,就业竞争将更为激烈。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03年,中国普通高校总数为1683所,本科学校679所,其中505所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全国专业点数之首;2003年,计算机专业在校学生人数27万,占理工科在校生总数的14.6%,加上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在校生达到63万人。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数量占全国所有理工科学生总数的1/3。这样势必导致计算机学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第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选择余地增加,导致对毕业生的要求将越来越高。由于今后一段时间内,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国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仍将存在结构性的矛盾,最终导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职业选择时会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经济发达地区或工资待遇高的地区,仍将成为学生职业的首选,致使毕业生的需求显得相对过剩。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有充分的选择余地,致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包括核心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专门技能。因此,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职业能力日显突出和必要。

就业现状

1.网络工程方向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大型电信服务商、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教育培训等工作。

2.软件工程方向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研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

3.通信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信息产业、财政、金融、邮电、交通、国防、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

4.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宽口径专业,主干学科为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学生毕业后可为政府、国防、军队、电信、电力、金融、铁路等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安全领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并可继续攻读信息安全、通信、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117130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