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具有特定功能的高校集聚区)

广州大学城,位于番禺新造,城区分布在珠江两岸,面积为34.4平方公里。广州大学城是华南地区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国家一流大学园区,中国南部的“信息港”和“智力中心”。

历史

2003年1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上任仅两个月,就来到番禺的小谷围岛视察广州大学城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并提出“建设中国一流大学城”和“2004年9月开学招生”的要求,为大学城建设指明了方向,广州大学城建设全面启动。

大学城这种高校高度集聚的空间模式,具有相对特殊的商业服务需求。大型商业建筑作为大学城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相应重要的商业服务功能,因而必须对其布局、空间形态、建筑功能等方面进行专门研究,以应对大学城商业服务需求的特殊性。

2003年1月22日,广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研究落实张德江的指示精神,结合省委、省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广州大学城的要求,成立了广州大学城建设指挥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广州大学城的建设。在指挥部办公室的直接组织和指挥下,大学城一期工程包括225万平方米的房屋建筑、所有城市市政、公共及校园绿化、公共配套设施以及配套的水、电、煤气等公用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4年8月底,入驻高校的8000多名师生如期进驻。

2004年9月初,31000多名新生和4000多名教师也相继进驻。广州大学城成功实现了开学招生。

入驻高校

一期

进驻大学城一期小谷围岛的十所高校为:

中山大学大学城校区:九大学院进驻大学城:确定进入东校区的学院除了新办的工学院和传播与设计学院将全部放在东校区外,还有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管理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法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等7个学院,这7个学院进驻的专业和学生类别各有不同。

华南师范大学教学楼

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用地面积1658亩(教学区1221亩,生活区437亩)新校园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华工老校区定为北校区,新校区定为南校区。老校区要做强,以传统学科为主;新校区要做出特色来,重点发展新兴学科,如生物工程,经济、新闻传媒及计算机软件等学科。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总占地面积1462亩,总建筑面积50万M2,其中教学楼建筑面积达55545M2,图书馆建筑面积达到37590M2;建设总投资超过18亿元人民币。

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用地面积:1975.6亩(教学区1389.7亩,生活区585.9亩),新校园总建筑面积59.6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区36万平方米,标志性建筑:图文信息中心。

广州大学正门

演艺中心、多功能体育馆等。广州大学新校园位于番禺区小谷围岛西南端,南面及西北面毗邻珠江南航道,东南以中部快线为界,西与广东科技中心相对。过江隧道、地铁七号线及中部快线分别在学校的南面、西面和东北面经过,交通便利。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学城校区为南校区,与白云山北校区并为主体校区,发展本科教育。目前南校区一期建设23栋单体已完工。将实行以选课制为中心,导师制和主辅修制为辅助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体制。管理重心、师资安排和校园文化建设都向南校区倾斜,9个学院将进驻。

广东工业大学是进入大学城十所高校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学校,该校提出,到2007年,大学城校园本科生将达到24500人、研究生3500人的规模,拟主要招收平价学生;其余几个校区将招收公办新机制学生约18000人,实行按全成本收费用于还贷;此外按教育部要求招收软件“蓝领”2000-3000人。届时,学校在校生规模将达到49000人左右,成为广东省学生规模最大的高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的2004级新生将全部入住广州大学城,部分专业的老生也将入住,总人数大约为2700多人。大学城校区将成为学校的中心区,主要用于开办本科教育,原有的老校区将作为研究生部继续使用。

广东药学院大学城校区将成广东药学院的主校区,新学期有32个专业及专业方向进驻,除药学、药物制剂、预防医学等三个名牌专业外,另新增临床医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7个专业。而赤岗校区以临床医学为主,宝岗校区将以成人教育为主。

星海音乐学院拥有大教室27间,琴房187间,钢琴210架,其他各种乐器269件,另有一座设有600个座位的音乐厅。1986年建立基本乐科电化室,内设20多台电子琴。音乐图书馆藏书51989册,乐谱52926册,唱片17304张,录音带2579盒,中外报刊500种。

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新校区占地面积414亩,约为老校区的2.8倍(老校区150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老校区8万平方米),是老校区建筑面积的3倍。

二期

大学城二期拟入驻五所高校(另有两所高校名单暂未确定):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暨南大学。

简介

广州大学城是一个以大学为特定功能的新城区,其布局采用城(大学城)→组团(功能组团)→校区(大学校区)的空间结构层次。

地理位置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东南部,选址番禺小谷围岛,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邻长洲岛,与琶洲岛举目相望。小谷围岛面积17.9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少有的岛屿大学用地,为象牙塔提供了一处天然的世外桃源。

广州规划院副院长叶青博士谈大学城选址:广州大学城所在的位置在整个大广州都会区实际上是一个中心的区域,当初为什么选择小谷围岛,主要是因为小谷围岛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第二个就是在交通方面是离市区是最近的,同时它有一个相对独立和空阔的用地,这个是硬性条件。

实际上有一个选址的原始的驱动力,整个广州市的城市发展都是沿着珠江水道由西往东再往南发展,大学城的选址应运广州市发展的方向,所以选址在小谷围岛表面上看是偶然因素,实际上有一些必然性在里面。这一点在公开性的文件没有这样提过,但是接下来大学城再往下发展,广州新城、广州南沙地区都是沿着珠江水道发展,所以选址小谷围岛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位于珠江江心的小谷围岛,自古以来就是风水胜地。不仅从形状上看,神似一只富有灵性的神龟,守护着珠江水域的出海口,作为广州风水大局的水口辰星,这只“神龟”,其与珠江三塔一起,构成了粤府文昌风水格局。小谷围岛在风水布局上文昌之位尤为突出,其东南巽位正是“广州文昌位”。这里先后有郭塱私塾、官山书院等桃李满天下的古代学堂,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周边亦有多个近代史上较为重要的历史遗存,是名副其实的历史人文中心。政府投入300亿的巨资建设大学城,意在将此人文渊源一脉相承。

内环全长4.2公里、中环全长11.1公里、外环全长14.9公里。

周边环境

广东科学中心位于小谷围岛西端,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75万平方米,总投资19亿元人民币,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科学馆,中国“绿色建筑”的代表工程,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

馆内设有儿童天地、实验与发现、数码世界、交通世界、绿色家园、飞天之梦、人与健康、感知与思维8个常设主题展区;三维巨幕、四维、球幕、虚拟航行4座科技影院;数字家庭体验馆、开放实验室和多个临时主题展区。其中三维巨幕影院是亚洲最大的IMAX电影院。

广东科学中心先后荣获“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国民旅游休闲示范单位”、广东省首个“科技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多个荣誉称号。

广东科学中心拟继续投资6亿元启动二期工程,以社会前沿科技为内容重点,突出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并利用广东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的资源优势,完善各种科技活动服务设施,把广东科学中心建设成为广东省重要的科技发展成果展示窗口,成为泛珠三角地区重要的科普教育平台和科技资源中心。

岭南印象园位于小谷围岛南部临江地段,总占地面积16.5公顷,是体验岭南乡土风情和岭南民俗文化的旅游景区。这里有典型的岭南传统风格建筑群落,民居依水而建,或窄门高屋,或镬耳高墙。悠长的青云巷、古朴的趟栊门、精致的满洲窗,小溪蜿蜒,池塘清澈,处处散发着岭南水乡的韵味。

岭南印象园中富有特色的街巷、宗祠、民居和店铺等,充分展现了岭南传统文化的精华。景区突出原生的岭南文化和乡土景观,复原岭南民间繁荣生活场景,以岭南建筑完整、民间文化深厚、田园乡村风情浓郁,成为现代人了解岭南古文化的窗口。

岭南印象园以园中岭南风格的特色建筑受到了许多剧组、广告商、影楼和摄影爱好者的青睐。

小洲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广州市首批14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是广府地区唯一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存最完整的水乡,曾被评为“中国生态文明楷模”、“第一批中国生态村”、“广东省旅游特色村”、“广东省古村落”和“岭南书画原创基地”等,以“草根”闻名,中国艺术界早有“北有798、宋庄,南有小洲”之说。

这里聚居着广州的文艺青年和艺术院校考生,快速路桥底有大量自由生长的绘画、雕塑工作室,长期有艺展开放。另有在水一舫、丰衣足食等大型农家乐,附近为瀛洲生态公园、万亩果园。计划升级“广府第一水乡”。

规划定位

1、功能定位

结合上述关于大学城功能组织的分析和论述,广州大学城的功能同样是以大学为核心和主体,以有机联系网络(包括开放式办学、校际学术与教学协作、资源共享、后勤社会化等等)为基础,包括居住、休闲、生产等多种职能,是学、研、产、住一体化的综合性城市区域。

通过其核心功能(高教科研)、基本职能(大学产业集群)、服务及辅助功能以及延伸功能(文化旅游、生态维育等等……),广州大学城完善了一系列大学产业链,形成了与城市中央商务区(CBD)、休闲商务区(RBD)相对应的中央智力区。

2、地区定位

从地区定位来看,广州大学城应综合发展大学的三大功能,成为中国的重要科教节点之一,珠三角地区乃至华南地区的高级人才培育中心、科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创新中心与产业化基地,广州地区的科教核心和中央智力区。

3、形象定位

广州大学城选址于广州番禺区北端小谷围岛及其南侧珠江对岸扩展地区,该地区位于大广州都会区的中心位置,也处于区域生态结构的“绿心”位置,故此,作为广州中央智力区(CID)的大学城就明确了“绿心、智心、中心”三心合一的形象定位。

功能组织

广州的地区特点和实际情况,广州大学城的功能组织如下:

1、城市资源共享区:

①教育研究类:图书馆、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科技馆、推广教育中心、比较文化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中心……

②大型体育设施类:大型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网球中心……

③生活服务类:国际交流酒店、医院、中学、实验表演中心、商业服务设施(如大型商业、书店、餐饮等)、影剧院……

④行政管理类:行政中心、物业管理……

⑤综合类:师生联谊、活动中心、大学城入口标志、中央广场、大学城广场……

⑥城市公共绿化

2、大学校园区:

由若干大学园区组成,每一大学园区又由若干所性质相似的大学构成,其中每一所大学包括:

①校际资源共享区:

学术资源单元:校级图书馆、会议厅

体育运动单元:校级体育场馆(标准田径场、篮球场、网球场等)

公共教育单元:教学主楼、基础科目教育、公共教室等。

生活服务单元:餐厅、小型教育超市

②行政办公区:行政综合大楼

③二级学院区:由若干学院教学楼(实验室、研究室、专业阅览室等)构成;

④研发孵化区:包括研发用房、实验场地等;

⑤生活居住及配套设施区:

教职工居住单元及配套设施:安排20%—30%教职工居住;低年级学生居住单元及配套设施:安排1年级学生居住;大学招待所……

3、生活居住单元:

①教师居住组团:可根据情况分为专家标准、教授标准、讲师标准、助教标准等;

②学生居住组团:包括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的宿舍及公寓,分为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不同标准的居住用房,但可以混合居住

③生活配套设施:餐厅、超市、冼衣房、开水房、公共浴室、阅览室、医务室、活动中心、影剧院、书店、理发等各类服务设施;

④相应教育配套设施:小学、托儿所等;

⑤管理用房:物业管理。

⑥活动场地:篮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室等。

⑦绿化

4、国际大学园区

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吸引国际名牌大学在广州大学城设立分校或办事机构,另一方面通过网络与各个国际著名大学连接,营造国际氛围,与国际接轨,其组成包括:

①虚拟国际大学管理中心:包括各个国际著名大学办事机构及国际大学园管理中心等。

②国际教育中心:包括教室、实验室等。

③国际教育共享单元:包括图书馆、会议厅、教育展示厅等。

④国际学生公寓:提供不同标准的居住用房,满足不同居住档次的要求。

5、中试生产区

包括中试基地、创业中心、软件基地及配套生活设施等。

发展策略

1、开发推进

①政府主导与市场化操作方式相结合;

②设立开发基金(包括通过发行彩票为大学城募集资金)

③通过规划等政策引导投资、推进开发

2、市场开拓

①重点选择、开拓合适的目标市场

②多元化的市场开拓手段

优惠条件的吸引

对外联系与外部开拓

形象建设与推广

行政干预:包括规划引导与控制

③若干建议

通过优惠、行政干预等手段,吸引、引导、促进新中大总部或研究生院、新广东工大总部甚至整体、新广州大学整体进驻,形成先锋与龙头,带动大学城发展;

通过行政干预、优惠吸引等手段促进部分现有的大学、研究机构(特别是位于老城区、布局分散、用地扩展受限制的)整体或部分向大学城搬迁;

通过规划手段,要求今后新设立的大学、研究机构或现有机构的空间扩展在大学城选址;

以优惠政策鼓励与吸引私立大学、研究机构的发展并进入大学城;

以各种优惠条件与方式吸引名校、名科研机构进大学城办分校或分支机构。

3、环境营造

根据目标市场及其需求特征,营造合适的大学发展环境,以保证大学的集聚、发展。包括:

①物质环境:规划布局,景观建设,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筑;

②社会文化环境;

③政策环境:体制、政策建设,可考虑建立专门的政策、专门的体制、专门的机构、专门的区域——大学特区。

4、效益提升

注重大学城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①乘数效应

带动关联产业,如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设施提供等

②创新扩散

重点是高技术产业发展

③空间效应

带动城市向南的发展

建立全新区域及空间亮点

推进知识密集区域的建设

大学品牌

大学品牌与资源共享、社会化的关系

广州大学城的发展概念在最大限度地提供共享资源(信息、设施与空间等)的前提下,重视各大学品牌的保持和校园的相对独立,强调各大学独自的特色,妥善处理好社会化与品牌化的关系。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123131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