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县(春秋时舒国)

春秋时舒国,汉置舒县。多指今安徽省舒城县。

历史考证

《三国志·吴书》记载:“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这里的“庐江”指庐江郡。“舒人也”,指周瑜系东汉末年舒县人。如今地望之争,名望之争激烈,说周瑜是今舒城人,说周瑜是今庐江县人。到底周瑜是何县人氏?东汉末的“舒”,是舒城,还是庐江?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依据史志记载和历史事实,对古庐江郡舒县和龙舒县进行一次研究考证,实事求是地加以辨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古今县名考无法退回时间实证,仅是研究,各县边界怎能千年不变,舒县、龙舒相邻,古代划分当今相互交错才是,无论所属,实属一家。

建置沿革

三国战乱,庐江郡分治为二:魏庐江郡治六安、吴庐江郡治皖城(潜山),原庐江毁于战祸;

至西晋复庐江郡,治舒县,行政中心在今舒城县县城东北处。

舒城县,古为郡舒,后又分立舒蓼、舒庸、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国。汉置龙舒县。应劭曰:龙舒县,即郡舒之邑。《辞源》:舒鸠故城在今安徽舒城县。《安徽人物大辞典》注释:“舒城县取古龙舒县为名,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

汉置龙舒县,属庐江郡。后汉改龙舒侯国,后复罟龙舒县。

南朝宋废,梁时为潜县地,

隋为庐江县地。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析合肥、庐江县地始置城县”。

现存地名

古龙舒即今舒城县。舒城县境至今仍存有“龙舒”名,宋《太平寰宇记》:“龙舒河,在舒城县南三里”。现“龙涧口水库”即“古龙舒河”口。舒城县不仅有“龙舒河”,而且有龙舒山。《舆地记胜》:龙舒山“在县(桐城)西北三十里,与舒城、六安接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龙舒山,在安徽舒城县西南八十里,接桐城县界,即龙眠山也”。《舒城县志》有“南溪,一名欧溪,发源县西孤冲,南入巢湖,盖即龙舒之水也”。山此可见,只有龙舒县(今舒城县)有“龙舒”二字,有“龙舒山”、“龙舒河”、“龙舒水”,三、汉舒县为今庐江县和舒城县,晋舒县为今舒城县根据史实,七门堰是刘邦侄子刘信在舒县建立的,位于今安徽舒城干汊河镇境内,因此汉舒县包括今庐江和舒城的部分。

考证地名、县名,“事必法古,名地者必求于古”,“地近则易核,时近则易明”。杜预(222-284年)注《左传》早《太平寰宇记》700多年,他据当时史实对《左传》加以注释,以“庐江(郡)南有舒(县)城(今庐江县城池埂),舒(县)城西南有龙舒”。

光绪《安徽通志》辩讹关于“古舒县古龙舒县考”也明确记载:“旧说及府志皆以舒城为古舒县,而以庐江为古龙舒。按,萧齐志庐江郡舒县注:建元二年为郡治。《隋书》庐江县注:齐置庐江郡,梁置湘州,据隋志所云置郡之地与齐志合,是舒与庐江皆为郡治,而今之庐江即古之舒县明矣”。“又按,汉志庐江郡所领有舒、龙舒二县,杜预注庐江南有舒城,舒城西南有龙舒,明是舒县在东,龙舒在西。今舒城在庐江之西,则舒城之为龙舒尤为明证,且其县唐时所置,上取古舒(县)城为名,后人泥其名,以为即古舒县,遂反以庐江为龙舒,误矣”。

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年),庐江郡治迁皖城(今潜山县梅城镇),改六县为六安县。建安十九年(214年),吴拨皖城,庐江郡一分为二,吴庐江郡仍治舒(今庐江县城池埂、大城坂),魏庐江郡阳泉(今霍邱临水镇)。复隋始建庐江县,唐始建舒城县。

“凡史志所载之州,郡、县、邑,必详其建置,释以今地”,“甚至一山、一水、一镇、一地方位偶移或分属两邑,辄列为数名数处,钩稽考证,误者正之”。

舒县范围

舒县范围有多大?是否等同于今天一个县的概念?史料证明,舒县的范围包括今天安徽舒城、庐江、桐城、无为、怀宁、鹊尾渚五个县和地区,远非今天一个县的概念。

《后汉书·郡国志》记载:“舒有桐乡”,即舒县包括桐乡,即今天的桐城市。

舒城是舒县的主要地区。《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原注:“以舒之众屠破六县。舒,今庐江之故舒城县也。故六城在寿州安丰南百三十里。”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典传记》注:“率领舒之军屠六。舒即今安徽省舒城,六即六安。”不仅记载了“舒”,即“舒国”,而且对“舒”及“六”均作明确注解说明。

《汉书·高帝本纪》中也有“以舒屠六”的记载,注解“舒”与“六”与上同,证明舒城是汉是舒县。

《三国志·臧霸传》和《三国志·张辽传》中臧霸讨伐东吴陈兰的史实,也证明舒城在汉时属舒县。史实中所出现的“舒”、“舒口”地名均在今天的舒城县,先后交战的地点“夹石”、“逢龙”都位于舒城与桐城、舒城与潜山交界地区,出现的“潜山”,是指汉时的潜县,即今天霍山县。霍山与舒城相邻。史书所载史实证明,汉时舒城属舒县!

关于以上“舒”及“舒口”等地名,《三国志·吴主传》等也有同样的记载。

汉时舒县包括今天的庐江县。《汉书·地理志》“舒县”注:“故国,莽曰昆乡”,《宋史·志》云:“庐江县有昆山矾场。今庐江县南有大小矾山,是汉舒县兼有今庐江县境”。《汉书》和《宋史》都记载得非常明确,“汉时舒县兼有今庐江县境”,即今庐江县属汉时舒县范围,舒县“兼有”,而不是今庐江为汉时舒县所专有。

姚鼐在《汉庐江郡县沿革考》里分析了汉时舒县的范围包括今天的舒城县南、桐城市北、庐江县西:“舒县,盖得今舒城南、桐城北、庐江西地。

姚鼐的考证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修编的《续修舒城县志·卷四·舆地志》的记载基本相同,不过《续修舒城县志·卷四·舆地志》对舒县的地理范围有更全面完整的记载:汉时舒县的疆域“有桐乡、鹊尾渚,盖得今县(注:即舒城)及庐江全境、桐城北境,无为西南境,绝长补短,逾三数百里,屹然一大邦也……自唐以前,疆域广狭,其详不可得闻,可据者,惟历代地志,由明以来,详载之。”

因此,如果把汉时属舒县地区今天的某一个县说成是汉时唯独的舒县,或今天的某一个县是汉时的舒县,都是不科学、不准确的,也是违背历史的,是错误的。

史书和史料史料记载,晋时和南朝时的舒县,范围略小,主要地区在今舒城县。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202133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