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术(2012年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帝王术》是2012年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天行健V。

内容简介

《帝王术》通过讲述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刘邦、武则天、成吉思汗等著名帝王的夺权、治国、驭臣之道,展现了中国帝王管理方法的精髓,给现代管理者以启迪。皇帝作为中国古代的最高统治者,有自己的管理手段。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权、术、法。一、确立并维护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二、广泛召集天下人才,为己所用;三、治理国家,确保江山社稷之稳固。这就是《帝王术》所讲的帝王术。时间相差久远,手段却如出一辙,古代帝王的部分管理手段可以运用在现代管理中,将这些方法融会贯通就能够成为有智慧的管理者。

编辑推荐

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后,几千年来的中国帝王制度彻底成为历史。后人常用“披金挂银”、“珍馐佳肴”来形容皇帝的衣食,用“金碧辉煌”、“香车宝马”来形容皇帝的住行,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来形容皇帝的至高无上,用“三宫六院”、“佳丽三千”来形容皇帝的穷奢极欲。但是,并非所有皇帝的日子都过得非常舒坦,有些皇帝的日子,甚至可以用凄惨来形容。如果要避免过上这样的日子,皇帝必须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章节目录

前言

第一篇完美使用者——唐太宗李世民

第一章和谐统一之权——内外有别,恩威并重

第二章识才重才之术——屈己纳谏,任贤使能

第三章以民为本之法——水能载舟,亦能复舟

第二篇纯熟使用者——清圣祖康熙

第一章保证完整之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第二章知人善用之术——不拘一格,注重平衡

第三章民族融合之法——尊重文化,关注民生

第三篇疯狂使用者——汉武帝刘彻

第一章至高无上之权——高度集权,震慑内外

第二章随心所欲之术——毫无章法,得失突然

第三章倡德重制之法——推崇儒术,加强法治

第四篇顺势使用者——秦始皇嬴政

第一章顺势而为之权——紧锣密鼓,步步为营

第二章关键人才之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第三章严酷严密之法——重视法治,忽视德治

第五篇朦胧使用者——成吉思汗铁木真

第一章生存征服之权——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第二章亲情友情之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第三章全民皆兵之法——纪律严明,统一思想

第六篇智慧使用者——汉高祖刘邦

第一章能屈能伸之权——无势低调,得势逞威

第二章磁石探伤之术——吸引贤能,精确匹配

第三章宽松无为之法——减租减息,轻判轻罚

第七篇沉稳使用者——明太祖朱元璋

第一章不动声色之权——审时度势,秋后算账

第二章高压震慑之术——一旦发现,绝不姑息

第三章休养生息之法——制度创新,重视宣传

第八篇温和使用者——宋太祖赵匡胤

第一章避重就轻之权——兵不血刃,先易后难

第二章知根知底之术——用人以德,循序善诱

第三章关注实际之法——理清主次,天下为公

第九篇另类使用者——一代女皇武则天

第一章不择手段之权——绝处逢生,挡我者死

第二章识人用人之术——打破常规,充分包容

第三章贞观遗策之法——民为根本,给予尊重

第十篇理想使用者——光武帝刘秀

第一章深明大义之权——刚柔并济,以柔为主

第二章君子情义之术——心思缜密,宽宏大度

第三章面面俱到之法——治官治民,融会贯通

第十一篇“三刀”技术的最差使用者

第一章不善于用权者

第二章不善于用术者

第三章不善于用法者

作者简介

天行健:自由作家,对历史深有研究,中外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了然于胸,遂着成此书。

序言

权,顾名思义,指权力。对皇帝来说,至关重要,主要作用是彰显其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及权威。其业务也最多,具体应包括夺权、争权、维权、扩权四项细分业务。夺权就是指抢夺别人的权力,例如宋太祖赵匡胤发动的陈桥兵变。争权则指众人机会均等或实力相差不多时,为最终获取权力而展开的明争暗斗,例如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维权即维护自己的权力,这是每一位皇帝的最主要业务,具体包括三方面:朝廷内防止宦官、外戚、权臣等专权,朝廷外防止地方势力过于强大、威胁中央权力,以及抵御国外势力入侵。扩权也就是扩大自己的权力,多指版图扩充方面,例如汉武帝刘彻征讨匈奴。

夺权、争权多发生在开国之时,扩权一般发生在鼎盛时期,而维权则贯穿于每个皇帝统治时期的始终。如果一个皇帝一生之中开展了全部四项业务,那他必定是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本书中详细介绍的十位皇帝中,唐太宗李世民和成吉思汗铁木真属于这种类型。其他八位皇帝大都开展了两项业务,其中,做到争权和维权的最多,包括秦始皇赢政、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光武帝刘秀四人;做到夺权和维权的有两位,分别是宋太祖赵匡胤和一代女皇武则天;做到维权和扩权的也是两位,即汉武帝刘彻和清圣祖康熙。

术,指方法、手段、谋略等。对皇帝来说,也很重要,主要作用是利用其至高无上的权力来驾驭群臣,多运用在维权日寸期。这里的臣主要是指官职相对较高的高级官员,能对国事起到一定影响之人。术具体应包括三项业务:聚人、识人、用人。聚人指能将普天之下有才之人聚集到自己身边,是皇帝最基本的才能,一般可以依靠自己的品德吸引人或者制定优厚的人才招聘政策。识人则是了解并掌握人才的品德好坏、能力大小、忠诚度高低等,层次相对要高一些,更多的是一种鉴别能力。用人则是根据人才的特点,要求其开展相应的工作,水平相对最高。

英明的君主不仅可以用贤,让贤者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同时,也可以用奸,帮助其完成一定范围内的需求。而用人的一大特点还体现在管理宦官、外戚、权臣等,发现其有专权行为时,一定要进行限制或者打压,不允许出现大权旁落之情况。另外,术在夺权、争权过程中也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法,指法治,包括制定法律制度、政策规定等,并以此进行统治。对皇帝来说,同样重要,主要作用就是治国。具体业务包括治官和治民,这里的官主要是指具体干一些实事的中下层官员。当然,也可以治高级官员,但法往往对高级官员不起作用,正所谓“刑不上大夫”。

纵观历史,大多数皇帝往往更侧重治民,实际上这是不对的。治民必先治官,如果官治不好,民肯定容易出问题。本书中有介绍,光武帝刘秀和明太祖朱元璋都更重视治官。

通过前面对权、术、法的介绍,“三把刀”对皇帝的重要程度已见分晓。实际上,通过对历朝历代的历史进行研究,我们也会发现,真正的农民起义鲜有成功的。也就是说,法出了问题,对皇帝来说绝不致命。唐太宗李世民、清圣祖康熙、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等诸多明君统治时期,也都出现过农民起义,但在强大的军事势力打击下,那些农民起义没有泛起任何波澜。而且法的使用,相对来说最为简单,皇帝再不懂治国,最起码可以延续上一任的治国方式或者作出一些简单改变,甚至可以舍弃一些民怨相对较大的官员和法律条款。

但如果皇帝在术的方面出现了问题,那就比较危险了。例如,后周世宗柴荣在临死之时没有限制赵匡胤,或者说他根本不了解赵匡胤,最终直接导致江山易主。秦始皇赢政在消灭楚国时,听信了李信的吹嘘,而弃用了王翦,导致损失了十几万军队;最后请王翦出战时,险些凑不齐60万军队,差点儿误了统一大业。

刘邦、项羽的楚汉之争,刘邦虽自身能力一般,但身边人才济济;而项羽自身很强,但仅有范增~人,且未重用。最终,刘邦胜出也是理所当然。可以认为,不擅长用术,夺权、争权几无可能,维权更是危机重重。失权尚是小事,大则性命堪忧,甚至将面临江山易主。

当然,最危险的就是失权的问题。轻则成为傀儡,惶惶不可终日,重则丧命,国家灭亡也是迟早的事儿。作为一个皇帝,时时刻刻都要提防失权问题。

权、术、法三刀技术,最起码要掌握前两把,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皇帝宝座。但如果想让江山稳固,继续相传,则必须要掌握法。法是根基,权、术只能起到一时之效。本书中主要介绍的十位皇帝,堪称历代帝王中最杰出的十位。他们的三刀技术,各有各的特点,值得后人研究和借鉴。另外,本书的第十一章也简单介绍了权、术、法三刀技术使用最差的几位皇帝,意在从反面进行警示。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203133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