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英语: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简称上海自由贸易区或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政府设立在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属中国自由贸易区范畴。该试验区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于9月29日上午10时正式挂牌开张。2014年12月,上海自贸区由原先的28.78平方公里扩至120.72平方公里,其中包括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片区和张江高科技片区。2015年1月7日,上海市商务委官网发布《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的通知》,正式在上海自贸区启动平行进口汽车试点;2月10日,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17家试点企业名单。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审议通过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

简介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政府批准设立的首个自由贸易园区。所谓自由贸易园区,指在某一国家或地区境内设立的实行优惠税收和特殊监管政策的小块特定区域,类似于海关合作理事会(世界海关组织的前身)所解释的“自由区”。

自由贸易园区是从保税港区或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演变而来的,它除了具有自由港的功能之外,还可增加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开展工业加工、旅游服务、金融保险等多项业务,是扩大出口、增加就业和外汇收入的综合自由经济区。

“自由贸易试验区”或“自由贸易园区”一般会被称作“自由贸易区”,但此词亦用作对应英语的Free Trade Area,意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通过协定所建立的、提高贸易自由度的区域 ,属于区域主义的范畴。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位于上海东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的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中国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并将为上海带来十年发展红利。

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该试验区成立时,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为核心,辅之以机场保税区和洋山港临港新城,成为中国经济新的试验田,实行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制度、贸易服务、外商投资和税收政策等多项改革措施,并将大力推动上海市转口、离岸业务的发展。

该项目立项的过程中曾遭遇阻力,但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直接推动,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力排众议”的努力下,该项目最终成功启动。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艾宝俊出任第一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主任 。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中国第一个保税区,也是目前国内经济规模最大、业务功能最丰富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n依托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等优势,联动森兰区域,已形成以国际贸易、高端制造和现代物流为主的功能集聚区,全力打造要素资源高度集聚,充分畅通、广泛辐射的自由贸易枢纽城。/n在伦敦《金融时报》旗下FDi杂志举办的2020年度“全球未来自由区”评选中,外高桥保税区入围全球十大自由区前四,同时斩获四大重量级奖项:区域整体实力亚太区冠军、中下企业整体实力亚太区冠军、大客户欢迎亚太区高度评价奖,以及生命科学特别奖。

上海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前身是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是中国第一个保税物流园区,也是国内首家实施“区港联动”的试点区域。目前已形成跨国公司面向东北亚的出口采购中心和有色金属、IT零部件进口分拨基地,未来将以整合优化为重要发展契机,进一步提质、升级、开放、创新,积极拓展国际中转集拼、全球分拨中心、进口汽车展销、多式联运、跨境电商等功能业态。/n

建设背景

中国自贸试验区花落上海并非偶然。在国务院的期许中,上海自贸区将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很可能以“一国之内”自由贸易区的形式出现,它采取特殊的监管政策和优惠税收,对一国内的转口贸易、离岸贸易将有极大促进作用。

2013年3月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调研期间考察了位于浦东的外高桥保税区,并表示鼓励支持上海积极探索,在现有综合保税区基础上,研究如何试点先行在28平方公里内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园区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李克强所指28平方公里即为上海综合保税区范围,其中包括2005年与浙江跨区域合作建设的洋山保税港区、1990年全国第一个封关运作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以及2010年9月启动运营的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

上海口岸服务办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海口岸外贸货物吞吐量累计达3.6亿吨,同比增长5.9%,上海港继续保持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大港地位。外高桥港区完成1536万标准箱,连续八年蝉联全国国际船舶吞吐量最高的港区

发展历程

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该试验区成立时,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为核心,辅之以机场保税区和洋山港临港新城,成为中国经济新的试验田,实行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制度、贸易服务、外商投资和税收政策等多项改革措施,并将大力推动上海市转口、离岸业务的发展。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

2014年10月30日,微信平台“上海自贸区销售中心”,正式开启。 

区域格局

上海自贸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是“四区三港”的自贸区格局。

外高桥保税区 

外高桥保税区是全国第一个保税区,于199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外高桥保税区已成为国内经济规模最大,业务功能最丰富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也是全国第一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外高桥保税区做大做强酒类、钟表、汽车、工程机械、机床、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健康产品、化妆品、文化产品十大专业贸易平台,其中文化贸易平台被文化部授予全国首个“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

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是我国第一个保税物流园区,于200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封关面积1.03平方公里。作为全国首个实施“区港联动”的试点区域,可同时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相关政策和上海港的港航资源。依托“区区联动”、“进区退税”等政策功能优势,保税物流园区与外高桥保税区相辅相成、联动发展,是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重要基地。

洋山保税港区

洋山保税港区是我国第一个保税港区,于2005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12年1月批准扩区,规划总面积14.16平方公里,由小洋山港口区域、陆域部分和连接小洋山岛与陆地的东海大桥组成。洋山保税港区实行“区港一体”监管运作,是上海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核心载体,集聚了包括通信及电子产品、汽车及零部件、高档食品、品牌服装等的分拨配送中心,基本形成了面向欧美的分拨配送基地、大宗商品产业基地、面向国内的进口贸易基地以及航运龙头企业集聚地。

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

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于200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3.59平方公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实行保税物流区域与机场西货运区一体化运作,具有浦东机场亚太航空复合枢纽港优势,是上海临空服务产业发展的先导区。目前已引进包括电子产品、医疗器械、高档消费品等全球知名跨国公司空运分拨中心以及百多个融资租赁项目,UPS、DHL和FedEx三大全球快件公司均入区发展,一批重点功能性项目已启动运作,机场综保区已逐步形成空运亚太分拨中心、融资租赁、快件转运中心、高端消费品保税展销等临空功能服务产业链。

规模功能

规模

上海自贸区面积总120.72平方公里。其中浦东的金桥开发片区、张江高科技片区和陆家嘴金融片区被纳入其中。

1、外高桥保税区(10平方公里)1990年9月正式启动,是全国第一个,也是全国15个保税区中经济总量最大的保税区。

2、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1.03平方公里)国务院特批的全国第一家保税物流园区

3、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3.59平方公里)。

4、洋山保税港区(14.16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6.85平方公里,岛域面积:7.31平方公里)。

功能

2013年上海综保区将推进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融资租赁、期货保税交割功能、扩大保税船舶登记试点规模、研究建立具有离岸特点的国际账户等十项功能先行先试,即:深化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运作、融资租赁功能全面发展、以期货保税交割功能促进大宗商品产业集聚、扩大保税船舶登记试点规模、推动机场区港一体化迈出实质性步伐、做大洋山保税港区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全面推进亚太营运商计划、探索“前店后库”联动模式、试点全球维修检测业务、研究建立具有离岸特点的国际账户。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3年9月29日举行挂牌仪式,当天国家有关部门及上海市领导为第一批入驻自贸试验区的企业和金融机构代表颁发了证照。首批入驻自贸区包括25家企业和11家金融机构,其中11家金融机构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浦发及上海银行8家中资银行,花旗、星展2家外资银行,和交银金融租赁1家金融租赁公司。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是中国经济新的试验田,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的政策与经验强调复制性和推广性。

战略意义

国家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国家战略,是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这项重大改革是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重在提升软实力,各项工作影响大、难度高。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

主要任务是要探索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利于培育中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现代物流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主编杨达卿在2013年9月23日《论道》节目"升级的试验 自贸区"中指出,上海自贸区也是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下突围的重要一棋。

杨达卿指出,面对中国加入WTO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贸易国,美国要捍卫全球贸易霸主地位,采取三大步骤欲捍卫霸主地位,并逐步架空WTO:第一是在东半球,与太平洋沿岸国家建立TPP贸易同盟,第二是在西半球团结欧盟建立TTIP贸易同盟,第三是在全球建立PSA服务贸易同盟,而这三个同盟都把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全球第二大进口国中国排除在外。中国建立自贸区既利于捍卫中国在全球贸易竞争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利于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接轨。上海自贸区将促进上海成为亚太供应链核心枢纽。

上海

对于上海而言,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推行,获得机会的不仅是贸易领域,对于航运、金融等方面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将使上海突破已有的条框,放宽税收、外汇使用等优惠政策,有利于跨国公司内部的全球调拨、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在上海注册开业。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推进将使得海上保险等航运服务业务在上海得以培育和集中,解决航运中心建设中金融支持的问题,这将使得上海获得更多的制度红利。

免税和自由港将有利于吸引高端制造业,而贸易区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加工、制造、贸易和仓储物流企业聚集,叠加中国的产业升级。因此,自由贸易区对于物流的集聚效应将更加显著。

地理环境贸易试验区

上海自贸区所属浦东新区为长江冲积层,平均海拔3.87米。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一年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5.7℃,年降水量1100毫米。

交通

高速

通过S2、G1501和S20沟通三区与市内高速路网,方便地连接“长三角

”跨省市高速路网。

水路

洋山保税港区与外高桥港区之间已开通水上“穿梭巴士”集装箱驳运系统。规划建设中的内河航运系统可沟通“长三角”内河运输网络。

铁路

芦潮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成投入使用,年吞吐能力达180万标准箱,向外高桥、浦东机场方向延伸。

航空

浦东国际机场距外高桥保税区20公里,距洋山保税港区30公里,与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无缝衔接。

轨交

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连通外高桥保税区,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直通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直达临港新城。

地区区别

TZ与FTA的本质区别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Free Trade Zone 缩写FTZ):是根据本国(地区)法律法规在本国(地区)境内设立的区域性经济特区。这种方式属一国(或地区)境内关外的贸易行为,即某一国(或地区)在其辖区内划出一块地盘作为市场对外做买卖(贸易),对该地盘的买卖活动不过多的插手干预、且对外运入的货物不收或优惠过路费(关税)。

与国际上传统自由贸易区(FTA)不同的是,传统自由贸易区是多个国家一起玩,游戏规则多国共同制定;而这种方式是一国在自己的地盘玩,自己地盘自己做主,游戏规则自己制定。

传统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缩写FTA):是根据多个国家之间协议设立的包括协议国(地区)在内的区域经济贸易团体。指多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体)之间做买卖生意(贸易),为改善买卖市场,彼此给予各种优惠政策;至于怎样做买卖,不是某一国说了算,而是在国际协议的基础上多国合作伙伴一起商议制定游戏规则,按多国共同制定的规则进行。

FTZ与FTA的中文译名:

FTZ与FTA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为降低贸易成本促进商务发展而设立。为避免两者混淆,商务部等部门2008年专门提出将FTZ和FTA分别译为“自由贸易园区”和“自由贸易区”,以示区分。

规划建设

年9月18日,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该总体方案就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营造相应的监管和税收制度环境,扎实做好组织实施等主要环节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出,扩大投资领域的开放,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银行业机构、信息通信服务除外),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方案》又指出,扩大服务业开放。选择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领域扩大开放。

规划方案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包括:在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并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等金融创新;未来企业法人可在上海自贸区内完成人民币自由兑换,个人则暂不施行;上海自贸区也很可能采取分步骤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方式,比如先行推动境内资本的境外投资和境外融资;上海自贸区在中国加环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中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有望成为中国加入TPP的首个对外开放窗口。

入驻企业

在挂牌仪式上,上海百家合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成为第“001号”入驻企业。这家由美国微软公司与中国电视新媒体企业百视通公司合资成立的企业如愿吹响了外资企业进入上海自贸区的第一声号角。

除百家合外,2012年入股平安保险的泰国华人企业卜蜂集团、德国保时捷汽车和意大利服装品牌杰尼亚等十一家外资企业也在首批进驻名单之内。其中花旗银行和新加坡星展银行以支行形式入驻,法国巴黎银行则在自贸区设立一般商贸企业。

据了解,已有包括汇丰银行、东亚银行在内的10余家外资银行获准在自贸区成立分支机构。由于自贸区银行采用简化准入方式,筹建支行审批远快于分行,汇丰银行、东亚银行等在第二批入驻的外资银行更是不惜将初审时提交的分行“降格”为支行,以缩短入驻审批所用的时间。

首批进驻企业具体名单:

【25家企业】

1、上海百家和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百视通、美国微软全球金融)

2、卜蜂进出口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泰国正大集团)

3、上海盛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盛大集团)

4、上海东方明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东方明珠集团)

5、广视通网络通信发展有限公司(SMG、国家电网)

6、上海跨境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东方支付)

7、上海东方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东方网)

8、上海泛亚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硅谷天堂资产、盛富投资、山水控股)

9、上海亚太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中铁物资、中信证券、上海乾洋投资管理)

10、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服务有限公司(上海联交所)

11、上海中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中国盐业)

12、上海汽车国际商贸有限公司(上海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

13、世天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荷兰世天威)

14、上海布瑞克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全球网交所、金砖国家创投基金、成都中美基丕基金)

15、联碧德(上海)商业发展有限公司(联碧德)

16、艾摩珂海洋工程设计(上海)有限公司(芬兰Almaco(爱买客)集团)

17、法巴商贸(上海)有限公司(法国巴黎银行)

18、上海运力集装箱服务有限公司(汇锝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宏世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19、上海浦东保时捷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保时捷)

20、杰尼亚(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意大利杰尼亚控股公司)

21、弘毅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弘毅投资有限公司)

22、申银万国智富投资有限公司(申银万国期货有限公司)

23、华安未来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4、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贸区分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5、大众保险股份邮箱欧诺公司上海市自由贸易区支公司(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8家中资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浦发及上海银行。

【2家外资银行】花旗、星展

【1家金融租赁公司】交银金融租赁

任务措施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行政透明度,完善投资者权益有效保障机制,实现各类投资主体的公平竞争。

扩大投资领域开放

选择金融、航运、商贸、文化等服务领域扩大开放。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改革境外投资管理方式,支持试验区内各类投资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投资。

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

积极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深化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鼓励企业统筹开展国际国内贸易,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级。 

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

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建立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促进跨境融资便利化。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鼓励金融市场产品创新。

完善法制保障

各部门要支持试验区深化改革试点,及时解决试点过程中的制度保障问题。上海市要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与试点要求相适应的试验区管理制度。

负面清单

截至2014年6月底,自贸试验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245家,其中通过备案的方式设立的企业有1136家,达91.2%。

2014年6月28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措施》。31条措施涉及服务业领域14条、制造业领域14条,采矿业领域2条,建筑业领域1条。在服务业扩大开放方面,在去年23条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的基础上,又新增14条开放措施,突出了航运贸易等自贸试验区主导产业;在制造业和采矿业扩大开放方面,突出了研发;在建筑业扩大开放方面,体现了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资的开放。

2014年7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公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4年修订)的公告》,自贸试验区2014年负面清单如期推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4年修订)》特别管理措施由原先的190条调整为139条,调整率达26.8%。按措施的类型分,限制性措施110条,禁止性措施29条;按产业分,第一产业6条,第二产业66条(其中制造业46条),第三产业67条。 

行政措施

随着总体方案的披露,上海自贸区服务业的扩大开放措施也同时公布,涵盖六个领域。包括银行业、电信增值业务、演出经纪、教育机构等以往对外封闭的行业将向注册于自贸区内的企业开放,外资、民企有望迎来新的商机。措施细则显示,金融服务开放的具体措施包括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试点设立有限牌照银行、允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开办离岸业务等。

在航运服务领域,放宽了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国际船舶运输企业的外资股比限制,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相关管理试行办法;允许中资公司拥有或控股拥有的非五星旗船,先行先试外贸进出口集装箱在国内沿海港口和上海港之间的沿海捎带业务;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国际船舶管理企业。

商贸服务方面,在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外资企业经营特定形式的部分增值电信业务,如涉及突破行政法规,须国务院批准同意;允许外资企业从事游戏游艺设备的生产和销售,通过文化主管部门内容审查的游戏游艺设备可面向国内市场销售。

专业服务方面,律师服务、资信调查、旅行社、人才中介服务、投资管理业务、工程设计以及建筑服务将进一步扩大开放。自贸区将探索中外律师事务所合作;允许设立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司、允许注册中外合资旅行社、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允许设立股份制外资投资性公司,对试验区内的外商独资建筑企业承揽上海市的中外联合建设项目时,不受建设项目的中外方投资比例限制。文化服务业方面,自贸区将取消外资演出经纪机构的股比限制,允许设立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为上海市提供服务;允许设立外商独资的娱乐场所,在试验区内提供服务。而在社会服务领域,自贸区将允许举办中外合作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允许举办中外合作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

详细领域

金融服务领域:

一、银行服务(国民经济行业分类:J金融业――6620货币银行服务)开放措施

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在条件具备时,适时在试验区内试点设立有限牌照银行。

在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加强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允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开办离岸业务。

二、专业健康医疗保险(国民经济行业分类:J金融业――6812健康和意外保险)开放措施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

三、融资租赁(国民经济行业分类:J金融业――6631金融租赁服务)开放措施

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单机、单船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

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

航运服务领域:

四、远洋货物运输(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521远洋货物运输)开放措施

放宽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国际船舶运输企业的外资股比限制,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相关管理试行办法。

允许中资公司拥有或控股拥有的非五星旗船。

五、国际船舶管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539其他水上运输辅助服务)开放措施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国际船舶管理企业。

商贸服务领域:

六、增值电信(国民经济行业分类:I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319其他电信业务,6420互联网信息服务,6540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6592呼叫中心)

七、游戏机、游艺机销售及服务(国民经济行业分类:F批发和零售业――5179其他机械及电子商品批发)开放措施允许外资企业从事游戏游艺设备的生产和销售,通过文化主管部门内容审查的游戏游艺设备可面向国内市场销售。

专业服务领域:

八、律师服务(国民经济行业分类: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221律师及相关法律服务)开放措施探索密切中国律师事务所与外国(港澳台地区)律师事务所业务合作的方式和机制。

九、资信调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295信用服务)开放措施允许设立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司。

十、旅行社(国民经济行业分类: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271旅行社服务)开放措施允许在试验区内注册的符合条件的中外合资旅行社,从事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旅游业务。

十一、人才中介服务(国民经济行业分类: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262职业中介服务)开放措施

允许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外方合资者可以拥有不超过70%的股权;允许港澳服务提供者设立独资人才中介机构。

外资人才中介机构最低注册资本金要求由30万美元降低至12.5万美元。

十二、投资管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211企业总部管理)开放措施允许设立股份制外资投资性公司。

十三、工程设计(国民经济行业分类:M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企业――7482工程勘察设计)开放措施对试验区内为上海市提供服务的外资工程设计(不包括工程勘察)企业,取消首次申请资质时对投资者的工程设计业绩要求。

十四、建筑服务(国民经济行业分类:E建筑业――47房屋建筑业,48土木工程建筑业,49建筑安装业,50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开放措施对试验区内的外商独资建筑企业承揽上海市的中外联合建设项目时,不受建设项目的中外方投资比例限制。

文化服务领域:

十五、演出经纪(国民经济行业分类: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8941文化娱乐经纪人)开放措施取消外资演出经纪机构的股比限制,允许设立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为上海市提供服务。

十六、娱乐场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8911歌舞厅娱乐活动)开放措施允许设立外商独资的娱乐场所,在试验区内提供服务。

社会服务领域:

十七、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国民经济行业分类:P教育――8291职业技能培训)开放措施

允许举办中外合作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

允许举办中外合作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

十八、医疗服务(国民经济行业分类:Q卫生和社会工作――8311综合医院,8315专科医院,8330门诊部〔所〕)开放措施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18] 

注:以上各项开放措施只适用于注册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企业。

发展情况

截止2013年11月22日,自贸试验区共接待企业、个人咨询和办理业务超过5.8万人次,其中企业办理核名近6000户。35个工作日内已办结新设企业1434家,其中外资新设企业38家,外资注册资本超过5.6亿美元;内资新设企业1396家,内资注册资本超过347亿元。上述新设企业中,以贸易类和服务类为主,占比分别为69%和26%。

金融机构和服务业开放项目相继落户,已有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基金、股权交易等40家金融机构入驻试验区,包括中、农、工、建、交等9家中资银行在区内设立分行;花旗、星展、汇丰、东亚等11家外资银行在区内设立支行。同时,外资游戏游艺设备生产销售、外资工程设计、融资租赁兼营商业保理等一批服务业开放项目已落地,其他服务业开放领域已形成一批项目的储备。

自贸试验区深化功能创新拓展、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试点内容,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已在区内设立了联合产权交易服务公司,上海期货交易所也将设立国际原油期货交易平台。同时,全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跨境通”已启动试运行,DHL北亚枢纽在浦东机场启动航空快件国际中转集拼业务试点。此外,在总部经济、文化贸易、大宗商品交易、融资租赁、航运运价指数衍生产品交易等方面也有一批新设项目落户自贸试验区。

2013年9月29日-2014年9月,上海市全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经过一年的改革实践,自贸试验区推进四大制度创新,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已经建立,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平稳运行,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基本确立,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基本形成。在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上,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投资管理制度

一是制定和完善负面清单。在2013版负面清单的基础上,今年6月修订出台2014版负面清单,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由190条减少到139条,调整率达26.8%,进一步提高了开放度和透明度,进一步衔接了国际通行规则,为中美BIT谈判提供参考,得到国内外各方的积极评价。

二是实施外商投资备案管理和境外投资备案管理制度。负面清单以外领域的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制和企业合同章程审批制全部改为备案制。同时,建立以备案制为主的境外投资管理方式,试验区管委会可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备案手续。

三是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商部门实施注册资本认缴制等改革,区内新设公司注册资本的申报出资、认缴年限等未出现异常情况。实施了企业准入“单一窗口”制度,企业准入由“多个部门多头受理”改为“一个部门、一个窗口集中受理”。质监部门推出了组织机构代码实时赋码。税务部门推出10项“办税一网通”创新措施,实现税务登记号码网上自动赋码。

四是落实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总体方案确定的服务业23项开放措施全面实施,并且建立了相应的监管制度和监管措施,目前已有283个项目落地。今年国务院又批准了新一轮31项扩大开放措施。

监管制度创新

一是创新“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自由”监管制度。海关推出“先进区、后报关”、“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23项监管服务创新举措。检验检疫推出“通关无纸化”、“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等23项改革措施。海事推出了船舶安全作业监管、高效率船舶登记流程等15项新制度。同时,海关、检验检疫联动实施“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监管试点,并在一线出境、二线入区环节实现通关单无纸化。

二是启动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制度。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建立贸易、运输、加工、仓储等业务的跨部门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今年先建设口岸监管“单一窗口”,6月18日已实现部分功能上线运行。

三是探索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制度。对保税货物、非保税货物、口岸货物进行分类监管,提高通关速度,控制监管风险。目前,海关已制定监管方案和操作规范,确定试点企业。

金融制度创新

在坚持宏观审慎、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推出了51条创新举措,在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投融资汇兑便利、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改革5个方面形成了“一线放开、二线严格管理的宏观审慎”的金融制度框架和监管模式,为国家金融改革做好“压力测试”。

一是金融创新措施不断推出。“一行三会”积极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和外汇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先行先试。人民银行出台了分账核算、外汇管理等7个细则文件。银监会出台了简化准入、风险评估等4个实施细则。证监会、保监会也出台了相关操作办法,进一步推进了金融服务业的开放。

二是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增强。87家有金融牌照的机构和一批金融服务企业已入驻区内,启动实施了一批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贸易便利化的金融创新业务。同时,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平台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国际黄金交易中心已批准成立。

三是建立完善金融监管和防范风险的机制。“一行三会”驻沪机构和上海市政府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和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机制,人行上海总部和试验区管委会建立“反洗钱、反恐融资、反逃税”监管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措施和切实加强机构风险管理自我责任。

政府管理创新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由注重事前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形成6项制度为主体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框架,加强对市场主体“宽进”以后的过程监督和后续管理。

一是建立安全审查制度。重点是建立在外资企业准入阶段协助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安全审查的工作机制。目前已经制定形成试验区安全审查办法。

二是建立反垄断审查制度。重点是探索在经营者集中、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方面参与反垄断审查的制度安排。目前已经制定发布自贸试验区三个领域反垄断的工作办法,形成了自贸试验区反垄断审查联席会议制度方案。

三是健全社会信用体系。4月30日正式开通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依托这一平台积极推动自贸试验区子平台建设,完善与信用信息、信用产品使用有关的一系列制度。目前,自贸试验区子平台已完成归集查询、异议处理、数据目录管理等功能开发工作,同时探索开展事前诚信承诺、事中评估分类、事后联动奖惩的信用管理模式。

四是建立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企业年检制改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后,企业通过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工商部门报送年度报告,特定企业还须提交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年度审计报告。目前,一批未按期限年报公示的企业,已被纳入首批经营异常名录。

五是健全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制度。在信息共享方面,重点是建设试验区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目前,平台已初步实现各管理部门监管信息的归集应用和共享,促进跨部门联合监管。在综合执法方面,重点是建立各部门联动执法、协调合作机制,包括相对集中行使执法权、建设网上执法办案系统、建设联勤联动指挥平台。

六是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制度。重点是通过扶持引导、购买服务、制定标准等制度安排,支持行业协会和专业服务机构参与市场监督。目前,自贸试验区《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的若干意见》正在征求意见。

针对《总体方案》明确的23项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国家主管部门和上海市已出台14个操作管理配套文件,从投资者条件、企业设立程序、业务规则、监督管理、违规处罚等方面,对扩大开放行业明确具体监管要求,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

法制环境建设

在国家层面,已暂时调整实施了3部法律、17部行政法规、3部国务院文件、3部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的有关内容。上海市人大制定实施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对自贸试验区建设涉及的制度创新内容和具体改革举措,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进行了全面规范。

政策试点

为适应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需要,国务院决定在试验区内暂时调整实施一部分规定,允许外商进入盐业高铁石油开发等领域。

国务院决定在试验区内暂时调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盐业管理条例》以及《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规定的有关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等准入特别管理措施。

2014年9月17日,根据2014年8月1日起实施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有关规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相对集中行政复议权实施办法》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行政规范性文件法律审查规则》将于2014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2015年1月7日,上海市商务委官网发布《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的通知》,正式在上海自贸区启动平行进口汽车试点。

2015年1月13日,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发布了《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放开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经营类电子商务)外资股权比例限制的通告》。通告指出,在自贸区内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经营类电子商务)的外资股权比例可至100%。

平行进口汽车

2015年2月15日,上海自贸区平行进口汽车试点正式开闸,这意味着此前处于灰色地带的平行进口汽车可以阳光化销售。

平行进口汽车是指未经品牌厂商授权,贸易商从海外市场购买并引入中国市场进行销售的汽车,俗称“水货”汽车。201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紧在上海自贸区率先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工作。

2013年12月2日,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提出《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金融支持具体内容包括四方面:一是探索投融资汇兑便利化;二是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三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四是深化外汇管理改革。

第一方面,中国实行严格的投融资汇兑管制。中国投资流入和流出都分成两大块:贸易项目和资本项目。贸易项目下的投资处于基本开放状态,主要是资本项目的投资处于管制状态。资本项目管制主要是对投资资金进入和进出的管制,中国对资本项目下的投资仍实行严格管制,投资资金流出实行QDII、流入实行QFII和RQFII。本次探索是在严格管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开投融资汇兑市场,有利于保持投融资市场良好秩序情况下,进一步支持企业走出去。

第二方面,中国人民币跨境使用在申请额度、申请主体资质、用途、收益流出和流入、税收等方面仍受较多限制。中国人民币跨境使用存在两个方面核心需求:一是推进的企业的发展。人民币跨境支付使用是中国企业、公司有进一步便利化的需要,有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需要,有进一步防范风险的需要。二是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是进一步的改革开放的重要需求。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有利于企业降低汇兑成本,减少汇率风险,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第三方面,中国利率市场化已进展到关键时期,除了存款利率,利率市场化已完成绝大部分。理财产品替代存款、债券替代贷款、小微金融的多元化创新,都极大推动中国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加快改革进程,实体经济发展得到更好发展。

第四方面,虽然中国外汇管理改革得到较大发展,但仍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外汇市场外汇交易主体过于集中、外汇市场与其它金融市场隔离、外汇衍生交易少且缺乏创造性、外汇管理法规滞后等。2012年8月起,全国推广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企业对外贸易收付汇时间缩短,成本降低。企业外汇资金周转速度加快,往返外汇局、银行之间的成本大大减少,这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是一个较好的外汇管理改革典范。

影响评价

评价

这是中国新领导人的一项“顶层设计”。——英国《经济学人》杂志;

“这一具有前瞻性的工程是迈向正确方向的一步。”——罗文尼希;

上海自贸区释放出金融改革信号,这里将成为放松资本管制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桥头堡。——《纽约时报》;

试验区将试行人民币交易等金融自由化措施,吸引海外投资,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原动力。——日本《产经新闻》;

“如果上海自贸区配套措施跟得上,它将对世界贸易产生巨大影响。”——罗文尼希;

上海自贸区有望成为泛亚地区的供应链枢纽,建成世界领先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经济学人》;

启动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探索改革开放新路径的试验场。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中国问题专家韩载振博士认为,上海作为试点,对中国经济可起到“试金石”作用,有助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进一步开放。——印度《经济时报》。

“相较于成果而言,上海自贸区这一年总体进展稍显缓慢,特别是在金融领域,上海自贸区在政策层面存在不足,部分中央的金融开放、改革的配套政策及措施没有落实到位,上海及上海自贸区方面需要谨防改革创新上的被动等待,传统体制机制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进入上海自贸区,让改革放缓脚步,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上海自贸区改革政策发挥优势所需的时间要比预期长。但是,上海自贸区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从上层制度框架设计到中层细则出台再到落地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创新势头很迅猛,自贸区一定会有大未来!”——宋清辉在英中贸易协会全面解读上海广东自贸区。

影响

金融创新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撰文称:2015年元旦前夕,中国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并扩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区域范围,将涵盖浦东金桥开发区、张江高科技片区和陆家嘴金融片区。其中,上海自贸区扩容方案2015年1月底有望获批,届时上海浦东将存在三种状态:即28.78平方公里的自贸区老区,新扩的近100平方公里的自贸区新区,加上1100平方公里的自贸辐射区。此次上海自贸区扩区无疑是对自贸区制度红利的进一步释放,为全国范围的改革开放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随着粤、闽、津三地自贸区的相继出炉,2015年中国自贸区建设正式迎来竞争模式和扩容潮。对上海方面而言,2015年上海自贸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辐射上海第一大行政区浦东,同时上海市政府职能转变试验的监管空间也将进一步扩大;对陆家嘴而言,本来就有很好基础的陆家嘴,一旦将自贸区制度推广到真个陆家嘴,陆家嘴金融片区必将释放出巨大活力。此外,对于张江、金桥来说,也存在很多可圈可点的探索空间。

高层推进建设上海自贸区的目的,并不是对保税区传统优惠政策的技术性升级,而是对现行贸易、投资、金融和行政制度深度改革的试验场。在这样的改革创新势头之下,“上海自贸区有大未来”。

时至2014年底,上海自贸区又一次作为国家改革的先行者,未来它的创新会成为新的标准,如从上海自贸区成立至今,已经有27项改革措施在全国或者部分地区复制推广,这样反过来又会推动上海市乃至整个国家的竞争力、就业和经济增长。

扩围影响

2015年1月底,随着上海自贸区的正式扩围,不但意味着自贸试验的复制推广正在“换挡加速”,迎来物理空间范围上的拓展,而且自贸区原有区域内产业结构单一的缺陷也将得到弥补。综合来讲,上海自贸区扩围将带来两个方面的深远影响:

一是突破了此前可辐射基调下的经验复制概念,直接步入实质性的物理扩围范畴。原来的上海自贸区只有28.78平方公里,面积太小,此次大幅扩围后,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即解决了物理空间的问题,也使得三大片区在产业布局、功能定位上有更好的作为。

相较于定位于高端制造业的金桥开发区片区和集中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的张江高科技片区,此次扩围对有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区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高端服务区,以及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现代商贸集聚区之称的“陆家嘴金融片区”影响最大。原因很简单,陆家嘴有丰富的金融资源和广泛的金融市场,而金融创新仍是上海自贸区的重中之重,也是上海自贸区辐射浦东、扩区浦东的重中之重。

二是扩围后的上海自贸区作为改革的先行者,肩负着更重的历史使命。2015年,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政府的全过程监管等,将会在浦东新区这个完整的行政区域内、完整的行政架构下,作为重中之重来操作。同时,自贸区改革也带有为国家进行压力测试的艰巨任务,只有在更大的范围内试验,压力测试的结果才会精准。

主要领导

管理委员会主任:艾宝俊

管理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姜梁

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

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简大年、王辛翎、李兆杰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203133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