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汉语汉字)

部(拼音:bù),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说文解字》对“部”的解释为“天水狄部”,即天水郡狄部所在地。现代有学者认为“部”本义是某一地域下分出的下级行政单位。后引申为统率,又引申为区分、分开的意思。又用作名词指类别之义。“部”因此也用为官署,行政机关。“部”还作量词用,多用来指书籍或影视片,如一部影片、两部电视片、三部书。也用于指其他事物,如说一部机器、两部汽车等。

部(汉语汉字)

字源演变

“部”为形声字。戰國文字字形(图1)從邑、咅(pǒu)聲。從邑,指與行政區域而言;咅聲,表示音讀。從篆文(图2)到楷書皆承戰國文字字形而來。

《说文解字》对“部”的解释为:天水狄部。即天水郡狄部所在地。但这是否为其本义还值得商榷。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提到:“部之言簿也,分簿之也”。即认为“部”有分开之义。另有一些对古文的注解中也有类似说法。例如:《荀子·王霸篇》:“如是,则夫名声之部发于天地之间也。”唐杨倞注:“部当为剖,谓开发也。

”柳建钰《从“咅”得声字初探》一文中通过对从“咅”得声字的分析概括出,从咅声多训背、增或开。结合“部”字的形旁和声旁,可推出其本义为“某一地域下分出的下级行政单位”,这一意义本身就包含了“整体与部分”的背景信息,这也为其可引申为“部分、单位、门类、部队”等意义提供了意义基础。

部由“行政单位”这个意义又引申为官署之意。中国从隋唐开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这个制度一直沿袭到清代。现代一些国家级的机构,诸如民政部、文化部等,也是这个意义的沿用。“部”在现代汉语中,除保留古代六部的意义以外,还扩大用于某些单位的名称比如经理部、销售部、采访部、流通部,甚至只有一两个人经营的食杂部。

用于量词是“部”的一个常见用法。在古代汉语中,“部”作为量词主要与三类词语搭配使用:乐队或乐器类词语、书籍类词语、部队类词语。《梁書·武帝紀上》:“(永元)三年二月,南康王為相國,以高祖為征東將軍,給鼓吹一部。”“鼓吹一部”是古汉语中“部”称量乐器类词语最常出现的一个短语。“鼓吹”作为古代的一种乐器合奏,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组合关系,这种语义特点与“部”的语义背景信息相吻合,故成为常用搭配。

同样,书籍因其种类或门类的特性、军队因其编制的特点,都与“部”的整体与部分的背景意义相吻合,因而可以组合搭配。也就是说,量词“部”是对由各部分组成一个整体性名词的范畴化。在现代汉语中,量词“部”搭配的类别有所改变。主要有书籍类、文艺作品类、机械类。

现代释义

基本解释

部bù(ㄅㄨˋ)

⒈ 全体中的一份:部分(“分”读轻声)。外部。腹部。局部。全部。部件。部位(位置)。

⒉ 机关企业按业务范围分设的单位:外交部。编辑部。部队(军队)。

⒊ 具有统属关系:所部五十人。部下。部将。部属。部首。部落(luò)。

⒋ 安置安排:部署。

⒌ 量词:一部小说。三部汽车。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部bù

〈名〉

(1)(形声。从邑,(fǒu)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汉地名。约在今甘肃省天水、清水、秦安、两当、礼县、徽县一带)

(2)同本义[Bu,anancientplace]

部,天水狄部。——《说文》

(3)古代军事编制单位,后泛指部队,军队[army]

瑜为前部大督。——《三国志·周瑜传》

(4)又如:部阵(队伍);部校(部队;泛称武官);部将(部下的武官;军中偏将)

(5)中央行政官署。有时也称一般衙署、地方行政官署[central gove rnment;board;department]

还部白府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又如:部费(向吏部行贿以便批准任职所用的钱);部尺(由工部制造的标准尺);部曹(旧指京师各部司官);部堂(清代各部尚书、侍郎称部堂。又各省总督多带兵部尚书衔者,也叫部堂);国防部;外交部;财政部

(7)地区。古代监察或行政区域名[area;district]

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汉书·尹翁归传》

(8)部落[tribe]

曾祖莫护跋,魏初率其诸部入居辽西。——《晋书》

(9)分类,门类[category]

名属教坊第一部。——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0)又如:部索(分部搜索);部居(分门别类的排列);古籍分经、史子、集四部

(11)部分[part;section]。如:上部;南部

(12)单位[unit;department]。如:编辑部;批发部

(13)军队领导机构[headquarters]。如: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师部

词性变化

部bù

〈动〉

(1)统率[command]

汉王部五诸侯兵。——《史记·项羽本纪》

(2)又如:部人(被统率的人);部握(统管,掌握);部率(统率)

(3)安排,布置[arrange]

部署诸将。——《汉书·高帝纪》。注:“分部而署置。”

(4)又如:部索(部署搜索罪人)

(5)管辖[administer]。如:部县(所辖之县,属县);部领(统辖率领);部事(所属的事情)

部bù

〈量〉

(1)用于书籍、机器、电影等

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又如:一部书,两部机器,三部电影

常用词组

部队、部分、部件、部将、部类、部领、部落、部门、部首、部属、部署、部头、部委、部下、部长、部族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六下】【邑部】蒲口切(bù)

天水狄部。从邑咅聲。

【注释】天水狄部:汉地名。约在今甘肃省天水市市区、清水县、秦安县、两当县、礼县、徽县一带。

說文解字注

【卷六】【邑部】

天水狄部。《地理志》天水無狄部,未詳。顧氏祖禹曰:“漢天水郡,今陜西鞏昌府以東秦州之境是其地。”

从邑,否聲。蒲口切,四部。按《廣韵》曰:“部,署也。”許《最目》曰:“分別部居,不相雜廁。”

广韵

裴古切,上姥竝‖部聲侯部

部,部伍。又部曲。

蒲口切,上厚竝‖部聲侯部

部,署也。又姓,出《姓苑》。蒲口切。十。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部】部;康熙笔画:15;部外笔画:8

(bù)《广韵》《正韵》裴古切。《集韵》《韵会》伴姥切。并音蔀。《集韵》:总也,统也。《前汉·地理志》:凡十三部置刺史。《后汉·宗室传》:柱天都部。注:柱天者,若天之柱。都部者,都统其众也。

又《广韵》:署也,六卿之署曰六部。

又分也。《荀子·王霸篇》:名声部发於天地之闲。注:部,犹分布。言声称四溢也。

又《正韵》:部曲也。《前汉·李广传》:行无部曲。注:将军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军侯一人。广尚简易,不立部曲也。

又星辰布列亦曰部。《史记·历书》:分其天部。注:分部二十八宿为距度也。

又五行谓之五部。《前汉·律历志》:起五部。注:五部,谓金、木、水、火、土也。

又书分四部。《正字通》:晋李充为著作郞,删定典籍,以类相从,分五经为甲部,史记为乙部,诸子为丙部,诗赋为丁部,甚有条贯,祕阁以为永制。《唐书·艺文志》: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因充制也。

又星名。《晋书·天文志》:北斗七星,七曰部星,亦曰应星,主兵。

又《字汇补》:斗盖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为盖,部长二尺。

又与棓同。大杖也。《淮南子·说山训》:羿死桃部。

又百部,药名。蔓生,根多百十相连。一名野天门冬。

(pǒu)又《唐韵》蒲口切。《集韵》《韵会》薄口切。并音培,读与剖近。部娄,小阜也。《左传·襄二十四年》:部娄无松柏。

(fǒu)又《字汇补》:府九切。音否。阚駰《十三州志》:谚云:仕宦不偶值冀部。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216135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