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六校(国防工业的六所院校)

在炮火中诞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分为今天的军工六校: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主体)、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

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因校址在哈尔滨,所以又简称哈军工。陈赓大将首任院长兼政委。1966年被迫转业改制,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1969年根据林彪关于战备的“一号命令”,学院被要求内迁,1970年正式分迁。

1970年分迁之后诞生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以及1960年按照常规分散原则,主动分建的南京炮兵工程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工程兵工程学院(现为解放军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6所学校称为“军工六校”,继承和发扬了哈军工精神。一个军工不幸倒下去,六个军工奋勇站起来。不仅如此,哈军工的血脉(部分专业和教师)还流入了西北工业大学、空军工程大学、海军工程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哈军工精神也渗透于这些高校之中。

军工六校简介

一、国防科学技术大学/n/n国防科技大学,它建于1953年,是一所实力非常强劲的985院校了,虽然性质上属于军工类院校,但是它在国防领域的造诣一样很高,自建立以来,为我国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人才,还担任了“天河”和“北斗”等大型项目的设计工作,为我国“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在群众心中地位非常高。

/n二、南京理工大学/n南京理工大学,学校位于南京,在许多外界的认知中,它是一所实力强悍的理工类211院校,好像与军工事业搭不上边。但其实,这所院校也是由原来的“哈军工”发展而来的,以兵器科学专业实力最强,素有着“兵器技术人才摇篮”之称。

/n三、哈尔滨工程大学/n哈尔滨工程大学,也是“国防七子”中的一员,虽然曾经有许多的院系被拆分,但是保留的原子系,导弹系和海军系,仍然让它迎来了新的生机,如今在国内的军事领域,它的涉及面是最大的,核能,航空,航海和航空以及兵器无所不能。

/n四、陆军装甲兵工程学院/n陆军装甲兵学院,直属于我国陆军部队,主要担任着我国装甲兵,现职军官陆军武器装备等培训和科研任务,有着“陆战之王的摇篮”之美称,其中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仿真工程等专业实力都非常的强。

/n五、国防工程学院/n国防工程学院,这所院校是2012年时才建立的,当时由人防工程系,国防工程系和军事环境工程等专业组建而成,主要是培养土木类的高层指挥军官。

/n六、陆军防化学院/n陆军防化学院,学校地处北京昌平,隶属于陆军部队,它的培养层次比较的广泛,从初级到高级指挥军官集教育与培训于一身,尤其它的辐射防护核安全和作战指挥,这两个专业的实力非常强。

/n这六所学校合称为“军工六校”,虽然有几所学校平日低调,但却也是实在在在地为我国的军事领域,输送了大批人才。

历史渊源

哈军工于1952年开始筹建,1953年4月25日基建破土动工,9月1日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1955 年初具规模,设有五个系和一个预科:一系空军工程系、二系炮兵工程系、三系海军工程系,四系装甲兵工程系、五系工兵工程系和预科( 1960 年又增设防化系)。 1959 年中央军委决定将学院培养目标改为研究、设计、制造方面的军事工程师,实施尖端专业集中,常规专业分散的方针。

1959年军委决定改变军工培养目标,由维护、使用改为研究设计。学院从1960年开始分建与扩建:将炮兵、装甲兵、工兵的常规专业和刚刚新建的防化兵工程系调出,交给有关兵种,扩建为单独的兵种工程技术学院,形成今天的南京理工大学、装甲兵工程学院、国防工程学院

(现为解放军理工大学一部分)和防化兵指挥工程学院;将空军工程系中的机场建筑、航空气象2专业和海军工程系中的舰炮、舰炮指挥仪、鱼雷、水雷、舰船消磁5专业与空军、海军已经建立起来的技术学校合并,使之成为比较完整的高一级的军种工程技术院校(形成后来的空军工程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的一部分);保留空军、海军工程系中的尖端专业和1959年2月新建的导弹工程系;将附属于海军工程系的核动力装置科扩大为原子工程系;将空军、海军、炮兵3个工程系中的雷达、无线电专业集中,扩建为电子工程系。

1966年哈军工被迫转业改制,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院系进行调整,改建和新建火箭工程系、计算机系。

其中主体,导弹工程系(1966年改建为火箭工程系)、电子工程系、1966年新建的计算机系以及基础课部和院机关划归第七机械工业部迁往长沙,成立长沙工学院,1978年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重回军队序列;把空军工程系划归第三机械工业部,迁往西安,并入西北工业大学;海军工程系划归第六机械工业部,拟迁武汉,后留原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原子工程系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迁往重庆,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有关专业合并组建重庆工业大学,但最终没办成,原子工程系最终还是留在了哈尔滨,与海军工程系共同组建了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更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并形成了现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三海一核的办学特色。风洞实验室改为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部)的一个研究所,现为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

人才培养

哈军工办学17年,直接培养了13期共计约1.6万名高级国防科技人才。迄今为止,上述“军工六校”培养的高级国防人才大概30倍甚至50倍于此,加上其他与哈军工有血脉关系的许多高校,为我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培养的高级人才,恐不下百万之众。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222137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