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砂(侧膜胎座目柽柳科植物)

红砂是侧膜胎座目柽柳科植物。超旱生小灌木,是我国干旱荒漠区分布最广的植物种之一,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直到东北西部。俄罗斯、蒙古也有分布。生长于荒漠地区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上和戈壁侵蚀面上,亦生于低地边缘,基质多为粗砾质戈壁,也生于壤土上。其青绿时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较高,是中等的饲用植物,以红砂为建群种的草地类型,是草原化荒漠和典型荒漠地区家畜的主要放牧地。红砂为良好的固沙植物,是保护干旱荒漠化土地的重要生物屏障。红砂种群具有种子、根基劈裂和不定根三种繁殖方式,其中部分以有性繁殖为主,部分以无性繁殖为主。

红砂(侧膜胎座目柽柳科植物)

形态

小灌木,髙达30厘米;树皮不规则薄片剥裂。多分枝。老枝灰褐色。

叶肉质,短圆柱形,鳞片状,上部稍粗,长1-5毫米,宽0.5-1毫米,微弯,先端钝,灰蓝绿色,具点状泌盐腺体,常4-6枚簇生短枝。花单生叶腋,无梗,径约4毫米;苞片3,披针形。

花萼钟形,5裂,裂片三角形,被腺点;花瓣5,白色略带淡红,长3-4.5毫米,宽约2.5毫米,内侧具2倒披针形附属物,薄片状;雄蕊6-8(-12),分离,花丝基部宽,几与花瓣等长;子房椭圆形,花柱3,柱头窄长。

蒴果纺锤形或长椭圆形,长4-6毫米,径约2毫米,具3棱,3(4)瓣裂,常具3-4种子。种子长圆形,长3-4毫米,全被淡褐色长毛。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长习性

荒漠和草原区域的重要建群种,生于荒漠地区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上和戈壁侵蚀面上,亦生于低地边缘,基质多为粗砾质戈壁,也生于壤土上。土壤都有不同程度的盐渍化,富含石膏。在盐土和碱土上可以延伸到草原区域。

对土壤要求不严,忌水湿。其水势之低(-60.40Pa),为沙漠植物所罕见。在荒漠区,几乎能生长在所有的土质上;在荒漠草原区见于盐渍低地。喜温暖,对热量的要求不严,在≥10℃的积温2000-4500℃的地区均能生长。

分布范围

分布于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东自鄂尔多斯西部,经阿拉善、河西走廊、北山山地、柴达木盆地、嘎顺戈壁,西到准噶尔和塔里木盆地边缘。俄罗斯、蒙古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牧草

红砂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值得重视的极耐旱灌木。阿拉善地区的牧民有“滩地三样宝,枇杷柴(红砂)、沙葱、节节草”的说法。红砂是品质中等的饲用灌木,是营造饲料灌木林和退化草场保护培育的主要灌木树种之一。其适口性因牲畜的种类和其本身的生育期不同而异。骆驼一年四季均喜采食,也是羊冬春的主要饲草,牛不采食,马仅在干枯后少量采食。

红砂植株含盐量很高,家畜食后可以代替补盐,可提高家畜的食欲,促进家畜增膘。在饲草缺乏的干旱年份,其食用价值显著提高,是骆驼和羊的度荒饲草。红砂耐牧性很强,红砂青鲜时含有较高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分枝期含量最高,粗蛋白占风干物质的18.26%、粗脂肪占2.21%、粗纤维占21.43%。开花期,含钙4.10%,含磷0.39%;胡萝卜素苗期最高,达204.99毫克/千克。

园林

可丛植于坡地、林缘、篱旁,又可做花坛、化境、庭院、路边绿化材料。丛植、片植,做背景材料及地被材料。

生态

红砂群落是荒漠绿洲与荒漠过渡带的重要植被,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的作用。

药用

红砂嫩枝、叶用于治疗湿疹、皮炎,还可以解热发汗。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228138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