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片(电影类型)

 强调景观和大卡司,通常有著名历史或 圣经情节的电影。由于强调视野,许多史诗片都是以各种宽银幕拍摄的。史诗片是一种非常讨巧的电影类型:一方面,它跟动作片一样能轻易地跨越国界和文化的藩篱,另一方面,它比文艺片更受各大奖项评委们的青睐。

简要介绍

史诗片和任何一种类型电影一样,很难给出一个精确的定义和目录。它和历史片、爱情片、战争片都存在着交集,交集的边缘严重模糊。同时,由于商业炒做和广告宣传的,这个词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滥用了。当冯小宁的《嘎达梅林》也被归入“史诗片”的范畴,而马钉斯科塞斯即将问世的《纽约黑帮》则被称为“黑帮史诗”的时候,对于这个标签的讨论就不再有任何意义。

所以有关“史诗片”的定义还是要回到“史诗”两个字上来,而后者的含义要明确得多。从《伊利亚特》到《尼泊龙根之歌》,人类各民族历史传承下来的伟大史诗。

大多数具有某种相同的特点:悠远的历史、宏大的场面、凸显的主角、恣肆的人格、对历史走向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把同样的标准应用于电影领域,我们就得到了一个至少可以把握得住的、判断“史诗片”的标准。这其中,《特洛伊的海伦》和《奥德赛》毫无疑问将雀屏中选;而像《宾虚》、《埃及人》以及其它许许多多的影片,其内容虽然并非直接取材于古典史诗,但因其风格上的近似性,仍然可以归入“史诗片”的范畴。

源流发展

从史前到近代,“史诗片”的内容横跨几千年,俨然一个庞大的家族。

蒙昧时代

这是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今天的我们只能通过考古学和民间传说研究管窥那个时代的大概。而影片中涉及这个时代就更少。不过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的《2001:太空漫游》,开头一段讲述史前猿类在外星生命的点化下进化出智能,倒可以算是一切“史诗片”的老祖宗。除此之外,就是形形色色的古典神话片了,1994年德国和意大利合拍的《创世记》,大概是最“正宗”的一类。

上古时代

史诗片如同生命形式一样,也有着发生、发展、兴盛和衰落的演变历程。包括整个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在内上古史,正是“史诗片”兴盛壮大的上升期。

在西方,相关“史诗片”的背景主要是古埃及、希腊和中东地区,而其素材则主要取自两条脉络。一条是希罗多德、普林尼、阿庇安等历史学家的所谓“正史”,而另一条,则是包括,《荷马史诗》、《圣经·旧约》在内的民间传说和宗教典籍。

20世纪60年代,《疤脸大盗》的导演霍华德·霍克斯把导筒转向30个世纪之前,执导了以古埃及胡夫王建筑大金字塔为背景的影片《法老之地》;迈克尔·柯蒂斯则从《卡萨布兰卡》的战火奇情里走出来,向东绕了一小弯,来到尼罗河口导演了一部反映古埃及王权、宗教之争的影片《埃及人》。

随着历史的推进,古埃及的光芒逐渐消退,史诗片编剧的目光也转移到了地中海北部的希腊半岛上。这其中,《斯巴达三百壮士》讲述了第三次希波战争中,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为了替联军争取时间,率300名国人扼守温泉关,独挡数十万波斯大军的进攻,最终全部战死的惨烈故事。

而《亚历山大大帝》,则已经是希腊城邦制末期,平民中犬儒主义横行,人心涣散,结果被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一一击破。亚历山大本人虽然后来成为希腊文化的传播者,但是影片结尾处他在远征途中病殁,标志着希腊的辉煌最终从历史舞台上消失。

继承希腊地位的是古罗马。不过此时的它还刚刚兴起,不足以成为史诗片的主角。1926的意大利默片《卡比里亚》描写了罗马共和国与迦太基之间的争霸历史,追忆了祖先的光荣。而罗马史诗片的真正繁荣,则要等待下一个历史阶段。

神话传说方面,《荷马史诗》可谓史诗片一大金矿。仅在银幕上扮演过奥德赛的名星就有柯克·道格拉斯等数人。罗伯特·韦斯导演的《特洛伊的海伦》则把以往一贯抨击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描写成为爱情献身的英雄,而希腊方面的勇士则一个个猥琐模样,也算是一篇翻案文章。

《旧约·圣经》也为史诗片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西席·地米尔导演的《十诫》取材于《出埃及记》,为了增强故事性,使情节更符合逻辑,又增加了摩西与王子时期的埃及法老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故事。查尔斯·赫斯顿和尤·伯连纳两位演技派名星把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演绎得丝丝入扣。《参孙与大利拉》、《大卫与拔示巴》、《所罗门与示巴女王》则出自《士师记》和《列王记》,其侧重点转移到以色列英雄的爱情生活,既有历史风云又有花前月下,能够吸引观众眼球的元素,在这里都用上了。

东方有关这一时期的史诗片不算甚多。印度耗资巨大的歌舞史诗片《阿育王》勉强可列于其中。而中国的导演则把目光集中于秦朝建立到灭亡的短短几十年。张艺谋的《古今大战秦俑情》、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周晓文的《秦颂》、冼杞然的《西楚霸王》均挤在这一块小小时空范围里。

中古时代

(公元前一世纪-公元五世纪)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大时代,在西方,出现了空前绝后的罗马帝国;在东方,则是汉帝国的强盛和扩张。然后,它们又先后相继衰落下去,任游牧民族在帝国的废墟上往来驰骋。

在5,,60年代好莱坞史诗片全盛期,古罗马帝国成为编剧们最青睐的题材之一。尤其是公元元年前后,地中海沿岸格局发生剧烈变化,罗马共和制灭亡被帝制取代、埃及并入帝国版图、耶稣诞生、基督教创始等等重大事件,均发生于这一时期(罗马帝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两个暴君,卡利古拉和尼禄,也都生活在这个时代)。因此好莱坞的电影人,也顺理成章地把目光瞄准了这短短的几十年。《宾虚》、《圣袍千秋》、《你往何处去》、《万王之王》、《耶稣传》、《埃及艳后》等便是其中的经典代表。

制作于1953年的影片《圣袍千秋》反映了罗马帝国早期基督教传播的历史,该片在情节和演技上没有什么突破之处,但由于它是好莱坞历史上第一部使用宽银幕拍摄的史诗片,因此竟成为史诗片彻底告别普通银幕的分界线。此后,威廉·惠勒导演的《宾虚》一片共获13项奥斯卡大奖,创下奥斯卡纪录。

50年代后期,几乎每年票房排行榜冠军都被史诗片夺得。在这样的潮流下,连一贯个人风格鲜明的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也加入进来,导演了反映古罗马奴隶起义的影片《斯巴达克思》。1962年,票房“十大”中居然有三部是史诗片,分别是《斯巴达克思》、《熙德传》和《万王之王》。而在大洋彼岸,罗马帝国“本土”意大利导演丁度·巴拉斯执导的《卡利古拉》,以及他的同胞帕索里尼的作品《马太福音》,则在好莱坞之外开辟了一片新的海滩。

然而繁荣过后总伴随着凋零。60年代初,20世纪福克斯公司投资拍摄的《埃及艳后》一片成为电影史上的最大灾难。由于拍摄期间先后遭遇女主演伊莉莎白·泰勒患并导演和男主角更换、外景地迁移、剧本重写,以及管理混乱等多种因素,前后追加的投资累计达4400万美元之多,相当于今天的4亿多美元――直到今天,好莱坞也没有任何一部影片的投资达到过如此的天文数字。影片当年收回票房2400万美元,远远抵不过此前的亏空。20世纪福克斯公司几乎因此彻底毁灭。

《埃及艳后》公映的第二年,全美票房“十大”中已经没有任何一部史诗片的踪迹了。同年,由安东尼·曼导演,索菲娅·罗兰主演的《罗马帝国的衰亡》公映。这个片名成为好莱坞史诗片的不祥预言,1965年,另一部耗资逾千万美元的影片《耶稣传》,成为好莱坞中古时代史诗片的最后挽歌。直到2000年,《角斗士》的推出及其成功,使人们在电脑特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看到了此类史诗片的一丝中兴之机。

回头看中国,以这一历史阶段为背影的影片虽然有《张衡》、《曹操》、《关公》等多部,但在投资和气势上均略输一筹,恐怕很难归入“史诗片”的范畴。

中世纪

(公元五世纪-公元十四世纪)古罗马的光辉在蛮族的马蹄下湮灭了。西方的历史重心转移到西欧,史诗片的目光也追踪而至。

拜莎士比亚之赐,英国长达数十年的“玫瑰战争”在他的笔下竟然具有了诗一样的色彩。《亨利五世》、《理查三世》、《亨利八世和他的情人》等影片情节大量取材于莎翁著作,表现了几代英王或伟岸或奸诈的性格。1968年的《冬狮》不仅再现了英国王室的立储危机,而且为凯瑟琳·赫本赢得了一生中第三尊奥斯卡影后桂冠。而由兰多·华莱士编剧,梅尔·吉布森主演的影片《勇敢的心》,则成为20世纪末好莱坞最壮观的史诗片之一。影片以14世纪苏格兰人民大起义为主题,赢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四项奥斯卡大奖。

法国也不甘势弱,他们的国王虽然乏善可陈,但是他们有一位曾经被罗马教廷封圣的圣女贞德,这是英国人没法比的。罗贝尔·布列松、吕克·贝松等著名导演都曾把她的故事拍成电影,而在银幕上扮演过贞德的女星则包括英格丽·褒曼、米拉·乔沃维奇等数人。此外,西班牙民族英雄罗德里格·迪亚兹·德·毕瓦(熙德)的故事也被拍成影片,由查尔斯·赫斯顿和索菲娅·罗兰主演。在苏联,谢尔盖·爱森斯坦拍摄了不朽的影片《伊凡雷帝》。

在东方,蒙古帝国的崛起和扩张是中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中国曾经在1986年制作过史诗片《成吉思汗》,影片由德力格尔和斯琴高娃主演,从这位蒙古传奇人物的降生一直讲到他统一蒙古草原为止。

11年后,蒙古导演赛夫和麦丽丝夫妇又执导了一部名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影片,该片在摄影画面方面堪称国产片中的精品,但影片情节过于侧重成吉思汗和他的母亲、妻子间的感情纠葛,儿女情长有余而英雄气概不足,战争场面的表现也略输前作。

不过说起胡说八道,还是好莱坞来得厉害。1956年由雷电华公司出品,约翰·韦恩主演的《成吉思汗》中,蒙古游牧头人王罕居然住在酷似罗马皇宫的大理石宫殿里。而成吉思汗的妻子孛尔贴(苏珊·海华德饰),则长着一头火红的卷发,穿着性感的低胸透明装,大跳特跳热辣舞――这简直是《大话西游》的风格了,难怪曾经有影评家尖刻地说:“我一直在等着她承认自己是个外星人,或者是个坐着时间机器回到13世纪的现代人,但是等啊等的,终于没有等到。”

近代

(公元十五世纪-1945年)神话一点点少下去,历史一天天沉重起来。热拉尔·德帕迪约主演的《哥伦布传》拉开了近代的序幕――虽然郑和的船队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曾经扬帆印度洋,但对几百年后的中国人来说,只能为这次远航拍一部《苏禄东王与中国皇帝》聊做缅怀。

与此同时西方的脚步迈起来就不再停下,战争和革命接踵而来。现在轮到法国的大仲马和雨果来为史诗片提供素材了,《玛戈王后》、《铁面人》、《悲惨世界》……这几乎就是一部法国近代史的编年。

一生敬拿破仑为神祗的法国导演阿贝尔·冈斯两次把奥斯特里茨战役搬上银幕,在黑白片时代的版本里,他甚至使用了三块银幕来表现法兰西军队进军的壮观场面。俄罗斯有《彼得大帝》,奥地利有《希茜公主》。欧洲人开始把触角伸向美洲,结果却无心插柳,经过一番梅尔·吉布森《爱国者》里的枪林弹雨,打出了一个百年后横行于世界的美国来。

经过《葛底斯堡战役》、《一个国家的诞生》、《光荣》等影片多次表现的南北战争,重新统一的美国开始了扩张和崛起。美国的西部片为史诗片增加了新的素材,除了《西部开拓史》、《西部往事》这些当年的经典外,直到90年代末,一部《与狼共舞》还能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夺冠。那是一个充满了英雄主义和梦想的时代,如同电影一样。

然而这个时代对于东方却是噩梦。日本刚刚从《乱》、《影子武士》、《天与地》的战国风云中走出来,泰国人正在纪念自己卓越的王后《苏丽瑶泰》。但是当西方的炮艇驶来的时候,剩下的就只有苦难了。

不过欧洲自己也很快陷入有史以来最大的互相残杀中,而且一连就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波及了地球上几乎所有有人类居住的土地,毁灭了生命诞生了英雄也造就了史诗。《阿拉伯的劳伦斯》、《日瓦戈医生》、《巴顿将军》、《解放》、《偷袭珍珠港》……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史诗时代了。

现代

(1945年至今)这个时代离我们太近了,近到已经丧失了一切史诗应有的悠远感和神秘感。

也许很多年之后,《黑鹰降落》和《13天》这样的影片会成为届时的史诗……不过那已经是未来人们的事情了。

代表影片

大卫·格里菲斯(1875-1948):1915他执导《一个国家的诞生》开创了时代,而1916年的《党同伐异》则超越了时代。后者中“巴比伦的毁灭”一节至今仍然是史诗片中的经典,但格里菲斯本人却因巨大的投资未能收回而穷困终生,成为史诗片的第一位殉道者。

西席·地米尔(1881-1959):早在黑白片时代,他就执导过《埃及艳后》和《十诫》,福克斯公司60年代的冒险不过是步他的后尘而已。1956年他重拍《十诫》,作为奉献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传奇。

查尔顿·赫斯顿(1924-):从《十诫》、《宾虚》到《中途岛战役》,他主演的史诗片前后十余部,跨越数千年。凭借《宾虚》,他成为奥斯卡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史诗片夺冠的影帝。他那张方方正正的面孔,成为古典英雄标志性的象征。

理查德·伯顿(1925-1984):他的一生似乎是好莱坞史诗片的缩影,《圣袍千秋》和《埃及艳后》这两部分别具有开创和终结意味的影片,居然全部由他一人主演。古罗马史诗片的时代终结后,他的星光也在酗酒和失眠症的折磨下渐渐黯淡。1984年,他在瑞士死于脑溢血。

简·西蒙斯(1929-):《圣袍千秋》、《埃及人》、《斯巴达克思》……这个长着小巧的五官的英国姑娘,也许是在史诗片中扮演古代地中海沿岸美女的最佳人眩她那种高贵与平易并存的气质,在无数古代的雕像中可以找到渊源。

彼尔·帕罗·帕索里尼(1922-1975):这位意大利同性恋导演更让人熟悉的,也许是其影片中对性的恣肆表现。然而他执导的《美狄亚》、《俄狄浦斯王》,在对人性的探索中又不时流露出一丝史诗的韵味。而他导演的《马太福音》,个人认为是对《圣经》最忠实,也是最成功的改编。

黑泽明(1910-1998):他是日本的“电影天皇”,也是东方史诗片迄今为止最杰出的创造者。《战国英豪》、《影子武士》、《乱》与好莱坞的史诗片相比毫不逊色,而他的影片中所蕴含的深沉的东方哲学和艺术风格,则为史诗片的天空增添了一种颜色。

大卫·里恩(1908-1991):他一生中仅仅执导了18部影片,但这其中就包括《桂河大桥》、《印度之行》、《阿拉伯的劳伦斯》和《日瓦戈医生》。中古时代史诗片的光荣属于好莱坞,而现代史诗的桂冠,则至少应该分一顶给这位英国人。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320141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