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第一中学(河南济源高级中学)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始建于1926年,是“全国文明校园”“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河南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示范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素有"红色革命摇篮"之称。该校校名于1956年由郭沫若先生题写。

近年来,济源一中为济源市乃至河南省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优秀人才。济源一中现任校长韩玉奎,纪检书记田多安,副校长汤初胜、卢光春、王国防,工会主席尹学军,校长助理彭培耀。

办学条件

沧海桑田,岁月飞逝,历经近80年的光辉历程,济源一中已发展成为一所占地515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拥有8000余名师生的现代化新型高中。

学校先后投资建成了闭路电视系统、微机售饭系统和校园网络系统,所有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拥有设施一流的体育、艺术场馆以及游泳馆,28个高标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4个多功能会议厅,5个计算机教室。图书馆藏书量达20余万册,报刊杂志600余种,开架借书,微机管理,全天候服务。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500人,其中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60余人,20余人完成研究生课程进修。其封闭管理会使家长无法见到学生,无法了解学生的最新情况。

办学历史

济源一中的前身是济源师范讲习所和济源师范。1926年,国民党政权在济源县城的文庙创建了济源最高教育机构——济源师范讲习所,1928年8月,“济源师范讲习所”改为“济源师范学校”,1929年8月后,由文庙迁入了济渎庙内。

党继新、薛子中等济源早期共产党员以师范教师身份为掩护建立党的组织,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培养和聚集了一大批进步力量,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也被誉为“红色革命摇篮”。

1932年、1938年学校先后两次被解散,1947年冬,又重新建立,校址设在“豫北中学”内,为师资培训班。后经太岳行署批准,师资班从豫北中学划出,定名为济源农民师范。1948年初,迁回济渎庙内,又更名为“济源县立师范”。

1950年,学校增设初中班,平原省建立后,1951年更名为“平原省济源初级师范”,1952年改为“济源县第一初级中学”。翌年,师范停止招生。1955年平原省撤销,济源划归河南省,在校师范学生全部毕业。这一时期,共培养师范毕业生488人,其中男生460人,女生28人。学校旋易名为“河南省济源第一初级中学”,招生6个班。

1956年增设两个高中班,又更名为“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是年,应学校共青团、少年先锋队之约请,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1966年开始的文化革命,使学校蒙受了重大损失,曾一度停办,校舍被部队占用。1969年教师归队,济源一中改为“济源县教师短期培训班”,校址在县委党校内。1970年又与农校合并,曾用过“济源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名称,迁入克井石河村。1973年后,一中恢复招生,规模为4个班,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动乱局面。

1974年,又建立了新乡地区师范班济源分校,培养了一大批师范毕业生,为济源基础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8年,济源撤县建市,学校遂更名为“河南省济源市第一中学”。1991年,为了一中的发展和保护文物古迹,济源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文昌路新建占地110余亩的济源一中。

1992年5月,新校建成投用,掀开了学校历史上崭新的一页,也完成了一中发展史上的第一次跨越。这一时期,学校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名彦荟萃,学子莘莘,校风、教风、学风日臻成熟完备,特色明显,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学校的品牌效应和知名度与日俱增,成绩斐然。

到2003年,运行了十余年的文昌路校区,已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需求,为普及高中教育,从一中长远发展战略考虑,济源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更高水平的一中新校区。新一中占地515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2004年9月,如期竣工投用,其规模和设施当属全国一流,实现了学校发展史上的第二次跨越。

办学成果

看今日的一中校园,教学楼宽敞明亮,办公楼新颖别致,绿树成荫,草坪如茵,确已今非昔比。但一中人艰苦奋斗、不畏困难、努力进取、敬业奉献的人文精神却从来没有变,而且一直在发扬光大,各个方面都在超越历史。

八十年沧桑砺洗、蕴积涵育,一代代一中人秉承团结、勤奋、文明、进取的校训,求实创新、严谨治学、甘于奉献,办学效益显著。作为济源人才培养的摇篮,建校以来,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各类毕业生3万余人,遍及世界各地,有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的优秀才俊。

有留学美、英、澳、日等国的学者博士;有教育家、科学家、军队高级将领,也有政坛精英和工商巨子……前贤后昆、桃李芬芳。他们达则兼济天下,平也木秀于林,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为母校争得了荣誉,学校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相继获得“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首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表演类节目一等奖”、“河南省电化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校园网络教育示范学校”、“河南省实验室建设示范学校”、“河南省依法治校先进单位”等20余项国家、省级荣誉,并被确定为“河南省保送生资格学校”、“中央电教馆信息资源中心实验校”和“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篮球人才培训基地”。

2005年2月又以较大优势被评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圆了几代一中人的梦。今天所得到的,是昨天所付出的;今天所付出的,必将在明天收获。

获得荣誉

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重点课题实验校、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河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河南省电化教育一类学校、河南省教学管理先进学校

历届英才

在校长的带领下,济源一中实施校兴科研、科研兴校战略,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推行精细化管理,以研究性学习、科技活动和体育艺术教育为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济源一中2015年高考成绩各项指标以绝对优势稳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

校容校貌

巍巍太行绵延逶迤,滔滔黄河源远流长,在传说中愚公移山的地方,一座现代化的中等城市——济源市正在迅速崛起,成为镶嵌在豫西北大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厚重的历史、秀美的山川和那母亲河水养育了愚公儿女,也孕育出了一所世纪名校——河南省济源市第一中学。

济源市第一中学是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其旧址坐落在被称为四渎之一的济水源头济渎庙内。济渎庙始建于隋代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是当时朝廷为祭祀济水神而修建的,位于市区北边的庙街村。庙内有珍珠泉、小北海、眼光池等众多名胜,经隋、唐以来多次修葺扩建,逐步形成了规模宏大、气度不凡的古典园林建筑群。

历史上曾经香火鼎盛,成为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后因长期战乱而严重被毁,仅存历代古建筑二十余座及部分碑碣石刻,只有那满院裸露的基石见证了昔日的辉煌;两株幸存的胸围数米的千年古柏,依然傲霜凌雪,挺拔苍茫,承载着历史的重托和济源一中的根脉所在。(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旅游胜地)。

1992年,学校迁至文昌路校区,济源一中现址位于济源市政治文化中心——学苑路68号,2004年9月全部迁入。80年来,学校历经沧桑,三移其地,两度搬迁,多次更名,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道路;一中人艰苦创业、薪火相承、青蓝继越,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心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犹如星星之火,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今天已成为在省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一所知名学校。

学校校歌

黄河是我们奔涌的血脉

太行是我们挺起的脊梁

王屋山下荟萃着愚公的传人

济水之滨升腾着青春的朝阳

团结

勤奋

传递不灭的薪火

文明

进取

创造明天的辉煌

济源一中

是放飞理想的地方

济源一中

是时代精英的摇篮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328143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