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贴(汉族小吃)

锅贴是一种汉族小吃,起源于河南开封,煎烙的馅类小食品,制作精巧,味道精美,多以猪肉馅为常品,根据季节配以不同鲜蔬菜。锅贴的形状各地不同,一般是饺子形状,但天津锅贴类似褡裢火烧。 锅贴包制时一般是馅面各半,呈月牙形。锅贴底面呈深黄色,酥脆,面皮软韧,馅味香美。锅贴的形状各地不同,一般是饺子形状,但天津锅贴类似褡裢火烧。

由来

据传,北宋建隆三年春正月庚申初一,因皇太后丧事刚完,宋太祖不受百官朝贺新春,不思茶饭。午后独自在院中散步,忽然一股香气飘来,顿感心旷神怡,便寻着香气走到了御膳房,但见御厨正将没煮完的剩饺子放在铁锅内煎着吃,看到太祖进来大气不敢出。这时太祖几天也没好生进补,此时香味勾起了食欲,就让御厨铲几个尝尝,这一尝不要紧,直觉得焦脆软香,煞是好吃,一连吃了四、五个。

后问这叫什么名子,御厨一时答不上来,太祖看了看用铁锅煎的饺子就随口说那就叫锅贴吧。正月庚午十一太祖到迎春苑宴会射箭,宴请大臣时让御厨做了这道锅贴赏给大家享用,御厨们从口味到外形加以改进,众臣食后倍加赞赏。后来这道锅贴从宫中传到了民间,又经过历代厨师们的不断研究和改进,最终成为今天的锅贴。

有说是有位广东师傅在偶然的机会下,到中国山东青岛吃了煎饺,觉得很好吃,于是带回家乡,经过改良,才演变成今天的锅贴。

安家在大连,这到是有记载的。另一个是说锅贴是平锅出现后的产物,始于何时有待探讨。但胶东锅贴

1941年,福山人王树茂由鲁来辽,定居大连。为了谋生,便将胶东传统锅贴结合当地习俗加以改进,专营起这一风味面食。开始时,用手推车装上炉具、原料、碗筷、佐料,或临街搭棚、或走街串巷、或赶集庙会。其制法独特,成品造型新颖,色泽黄白相间,入口焦嫩,鲜美诱人。因其脸上长有浅白麻子,故称其王麻子锅贴。1942年,王树茂购置门头房,并顺势挂起王麻子锅贴的牌匾,使胶东锅贴终于在异地他乡安家落户。

做法

第一步,首先,把面和好,在温暖的地方发酵,等到面的内部呈现蜂窝状,并且体积膨胀超过3倍大,在用鼻子嗅的时候可以闻到酒香味。

第二步,拌制馅料。按照自己的喜好制作喜欢的馅料。这个步骤可以随意发挥,可以在馅料里放一点锅贴饺子料或者十三香。

第三步,包好、蒸制。把面团搓成长条,用刀或者直接用手把面分成一个个面剂子,在案板上撒上一层面粉,用擀面杖把面剂子擀成面皮,把馅放在面皮上,捏好,把捏好的锅贴放在煎锅里煎制。

营养价值

因为锅贴里面会含有非常多种的食材,像笋,饺肉,蚝油,鸡蛋,黄酒以及香油等等,所以它里面含有非常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还含有磷元素,铁元素,钙元素,可以达到滋阴润燥作用,补虚强身的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里面还含有维生素b,胡萝卜素,蛋白质,氨基酸以及脂肪,营养物质非常丰富,可以达到清热除烦效果,而且还可以达到利水作用。

区别

煎饺和锅贴的区别

有很多人分不清锅贴和煎饺的区别,认为它们是一样的,有些地方甚至把锅贴就叫做煎饺,但其实两者的制作方法是有本质区别的。

煎饺与锅贴最大的区别是煎饺需要先煎后煮,或者先煮后煎,总之都少不了煮这道工序。并且煎饺是盖上锅盖一次成功的,而锅贴只能用煎,千万不能加水煮,期间需要不断转动锅子和揭开锅盖淋水,这是煎饺与锅贴最大的区别。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405144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