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汉语汉字)

官(拼音:guā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为临时驻扎的兵营,后引申为旧时官府中任职的人员。

粜官冄頭的條常用组词为官方。包含官的常用成语为卖官卖爵。

官(汉语汉字)

字源演变

会意字。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说文十四篇下?部》云:‘官,吏事君也,从宀,从?,?犹众也。此与师同意。’乡先辈何子贞先生《东州草堂文钞》卷八跋《汉潘乾校官碑》云:‘校官者,学舍也。官字从宀,凡从宀之字皆以屋室为义……’”姚孝遂《甲骨文字诂林》“官”字条后按语:“《说文》训官为‘吏事君也’,乃后起之义。王筠《句读》已疑之。俞樾《儿笘录》云:‘宀者交覆深屋也,吏事君者何取而从宀?许君说此字殆未得其本义矣。

今按官者馆之古文也。从宀覆?,正合馆舍之义。食部:馆,舍也,从食官声。此乃后出字,古字止作官。《礼记·曲礼篇》在官言官,注曰:官谓版图文书之处也。《玉藻篇》在官不俟屦,注曰:官谓朝廷治事处也。官皆即馆字。《易·随》初九有渝,《释文》曰:‘官,蜀才本作馆。盖官古字,馆今字也。’……则‘帝官’、‘帝不官’,官亦当读作‘馆’。待宾客之舍曰馆,宾客止于舍亦谓之馆。《诗·公刘》‘于豳斯馆’,《左传·僖十五年》:‘改馆晋侯,馈七牢焉。’馆均用为动词。”本义为临时驻扎的兵营,引申指客馆,馆舍,又引申指旧时官府中任职的人员。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guānㄍㄨㄢ

在政府担任职务的人:~吏。~僚。~邸。~腔。~署。~厅。~爵。

属于国家的或公家的:~办。~费。~方。~府。

生物体上有特定机能的部分:感~。器~。五~。~能。

详细释义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mián),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同本义[officeholder;government;official;officer]

官,吏事君也。——《说文》

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礼记·明堂位》

任官然后爵之。——《礼记·王制》

在官言官。——《礼记·曲礼》

官师一庙。——《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

举不失选,官不易方。——《左传·襄公九年》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其应陛应赏应恤之官兵相应敕部。——明·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袁可立题叙毛文龙奇捷疏》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

官府(政府机关)[government]

官,官舍曰官。——明·梅膺祚《字汇》

官,谓朝廷治事之处也。——《礼记·王藻》注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之矣。愿以闻于官。——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有华阴令欲媚上官。

又如:官局(官署。政府所设的机构);官寺(官署、衙门的旧称);官项(官府的钱项);官休(纠纷经官府裁定了结)。

通“馆”。房舍,馆舍。[house]

官乃馆之古文,闲官即闲馆,谓馆舍之空虚者。——俞樾《诸子平议》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论语》

官场,官吏阶层及其活动范围。[officialdom]。如:官俗国体(官场习俗,国家制度)。

器官[organ]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正而神欲行。——《庄子·养生主》

又如:五官;感官

官职,职位[government position]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张衡传》

位卑则足羞,官盛而近谀。——唐·韩愈《师说》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又如:官秩(官阶与俸禄);官守(官位职守,官员职责);家父辞官回到省城来。

古时用以称天子。[emperor]

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晋书·石季龙载记上》《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廉三年译注:“称天子为官家,始见于此。”

又如:官里(皇帝);官窑(专为皇家服务的瓷窑);官院(王子所居的院子)。

官姓

官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四川等省为多。现今官姓人口列全国第二百七十四位。官姓之具体得姓地不详,但其得姓于北方应无疑问。这支得姓于北方的姓氏后世却昌盛于南方,由于官姓在产生以后一直表现的很沉寂,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宋元,故官姓早期之繁衍情况令人难知其详。据《姓苑》所载,官姓郡望为东阳(治所在今浙江金华),郡望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的产物,意即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表明在古时官姓曾长期繁盛于今浙江金华一带。

〈形〉

1.属于国家、政府或公家的[government-owned;government-sponsored;official]。如:官街(都市中的大街);官地(属于政府所有的地);官会子(宋朝颁行的纸币);官银(官府铸造而流通的银锭;应向官府交纳的银两);官车;官仓。

2.公;公有。与“私”相对[public]

何须把官烛,似恼鬓毛苍。——唐·杜甫《台上》

3.又如:官厕所;官大道;官中的(公共的,公家的);官中(大家庭中共有的银钱)。

〈动〉

当官,作官[be an official]

论定然后官之。——《礼记·王制》

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曹操《论吏士行能论》

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官兴(官瘾);官声(做官的名声);官照(官员任职的执照,也称部照);官常(为官的职责)。

做官做到[reach the rank of]。如:官至户部郎中;官居方面(担任总掌一方军政大权的官)。

通“管”(guǎn)。管制,管理。[control;manage]

轨守其时,有官天财。——《管子·山国轨》

官,【增韵】职也,使也,公也。

胜任

《荀子·富国》:“贤者不可得而进也,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则能不能不可得而官也”。王先谦注:“上言贤不肖,则此‘能不能’就一人所短长言之。《荀子·解蔽》:‘材官万物’,杨倞注:‘官,谓不失其任。’又云‘则万物官矣’,杨倞注:‘谓各当其任,无差错也。’此‘官’字义亦同。”

字形结构

我来说官

中国的文字很有意思,大部分文字一看外形就能明白此字的含意,虽然这个“官”字我们不查证是象形字还是会意字,但从“官”字结构由外及内的分析,我们不难就能渗透到“官”的内涵。

“官”头上戴有一顶大盖帽,下面张着两张口,并且以笔直的一竖连接着。这就是说,“官”头戴什么样的帽,就得一秉至公地为“什么样的它”说话、为“什么样的它”执政。我们人民的父母官,戴着人民国徽的帽,则就应该大公无私地为人民多说些话,为人民多做些事,这样的官就象“官”,否则忘了头上帽或少了一张口,何象是“官”呵。

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仔细斟酌“官”,同一“官檐下”,上口与下口一竖连,没有一竖相连,“官”就成了“宫”,就再不是“官”了。这就是说,同一“朝政”为官,“上”交待了什么,“下”应一丝不苟地照应着什么;同时,“上”也必须由“下”支持和拥护着,如果下(级)不服从上(级),或上(级)得不到下(级)拥戴,“官”字何其样啊。这也难怪历来就有“官官相护”之嫌呀。

既然古人已给了我们“官”如此神妙的“构思”,我们何不随手拈来警示一下自己呢?!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史,事君也。从宀从?。?犹众也。此与师同意。古丸切〖注〗?,古文。文三。

说文解字注

吏事君也。从宀?。

会意。古丸切。十四部。

?犹眔也。

?不训眔、而可联之训眔。以宀覆之、则治眔之意也。

此与师同意。

人眔而帀ﻋ之、与事众而宀覆之。其意同也。

康熙字典

《唐韵》古丸切。《集韵》《韵会》《正韵》沽欢切。?音观。《说文》:吏事君也。《玉篇》:宦也。《论语·撰考》:黄帝受地形象天文以制官。《周礼·天官》疏:上古以云鸟纪官,六官之号见於唐虞。尧育重黎之後,羲氏和氏之子,使掌旧职天地之官。其时官名盖曰稷曰司徒,是天官稷也,地官司徒也。

又分命仲叔使掌四时之官,春为秩宗,夏为司马,秋为士,冬为共工。共工,冬官也。合稷与司徒,是六官之名见也。夏之官百有二十,公卿大夫元士具列其数。殷之官二百四十,至周三百六十而大备,故曰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又《增韵》:职也,使也,公也。《书·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材。《礼·王制》:论定然後官之。

又《周礼·春官·大宗伯》:六命赐官。注:谓自置其臣属治家邑也。

又朝廷治事处曰官。《礼·玉藻》:在官不俟屦。注:趋君命也。《前汉·贾谊传》:学者,所学之官也。

又事也。《礼·乐记》:礼乐明备,天地官矣。疏:官犹事也,谓各得其事也。

又身有五官。《孟子》: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又: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

又姓。

又复姓三氏:晋王官氏,鲁亓官氏,楚上官氏。

又与管通。宋元边徼所司曰掌管,今为土司长官。

又叶古元切。音涓。崔駰《大理箴》:嗟兹大理,愼於尔官。赏不可不思,断不可不虔。《说文》:从宀,从㠯。㠯犹众也。与师同意。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407145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