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团菌(机会致病菌)

军团杆菌,系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嗜肺军团菌最易致病。现已提出了超过30种军团杆菌,至少19种是人类肺炎的病原。其中最常见病原体为嗜肺军团菌(占病例的85%~90%),其次是L.micdadei(占5%~10%),再次是L.bozemanii和L.dumoffii.此类细菌形态相似,具有共同的生化特征,引起类似疾病。军团菌病是由军团菌属细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1976年美国费城召开退伍军人大会时暴发流行而得名。病原菌主要来自土壤和污水,由空气传播,自呼吸道侵入。/n

发现历史

1976年美国费城退伍军人协会会员中曾爆发急性发热性呼吸道疾病,是已知的首次爆发;221人感染疾病,其中死亡34人。由于大多的死者都是军团成员,因此称为军团病或退伍军人症。

此后,军团病在全球共发生过50多次,近几年在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均有流行。

经研究,发现一种细菌命名为嗜肺军团菌。随后,许多有关细菌暂被列入这一属,且追溯研究发现早在1943年即有军团人员病的病例.现已提出了超过30种军团杆菌,至少19种是人类肺炎的病原。其中最常见病原体为嗜肺军团菌(占病例的85%~90%),其次是L.micdadei(占5%~10%),再次是L.bozemanii和L.dumoffii.此类细菌形态相似,具有共同的生化特征,引起类似疾病。

2015年8月4日纽约市市长比尔·德布拉西奥表示,纽约布朗克斯区军团菌病爆发三周多以来,已导致7人死亡,感染人数已上升至86人。

传播途径

军团病占需住院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8%,占致死性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4%左右。大多数病例为散发性,多发生于夏末和秋初.人和人之间的传播尚未得到证实。

易感人群

嗜肺军团菌则暴发流行.军团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大多数人都是中年男性。已确定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滥用酒精和免疫抑制,特别是由皮质类固醇引起的免疫抑制。

2010年7月12日,英国健康防护局的研究发现,司机罹患退伍军人症的几率是一般人的5倍,主因可能是,车辆的雨刷水箱加一次水,往往要很多天才会用完,箱底常留有残水,因此易变成孳生退伍军人杆菌的温床。而据英国的统计,约有超过20%的退伍军人症病例,是通过汽车雨刷水箱感染的。

鉴定方法

1.细菌培养法

军团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专性需氧,胞内寄生菌。军团菌最初是从以军团菌病人肺组织感染的豚鼠中分离出来的。这种方法虽然有较高的可靠性,但非常昂贵,而且费时费力,不久就被平板培养法所取代。目前标准培养基为活性碳酵母浸膏琼脂平板,也称军团菌生长平板(BCYE)。接种在BCYE平板上的样品在温度为35-37ºC,培养10天,在浓度为2.5%CO2的环境下培养更有利于军团菌的生长。军团菌的菌落通常呈白色、灰色、有荧光。军团菌在BCYE平板上生长而在平板和半光氨酸缺失BCYE-Cys平板上不生长。

2.血清学玻片凝集法

军团菌感染l周左右可检测出血清中军团菌特异性IgM抗体,2周左右可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

现已发现嗜肺军团菌有15个血清型。其中,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Lp1)与人类疾病关系最密切,其次为血清4型(Lp4)和6型(Lp6)。

诊断与治疗

军团菌为胞内感染,因此,体外药敏性往往不能反映体内,理想的抗菌药物应在吞噬细胞内具有一定浓度并能在呼吸道分泌物中保持良好的穿透性。

首选红霉素静脉滴注2g/d,病情好转后改为口服1——2g/d,重症病人可用红霉素2——4g/d静脉滴注或1200mg/d口服,疗程不少于3周,选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是剂量足、疗程够、联合用药(一般二联),病情特别危重者可以三联用药、静脉途径给药和选用杀菌药物为主。近来有人主张首次给冲击量(一般为每次用药量的加倍量)有利于迅速达到有效杀菌浓度,实际证明每隔4——6h静脉滴注抗生素较只用同等剂量24h缓慢静脉滴注,收到的效果更好。

可以加用利福平,每日10mg/kg一次口服;多西环素每日200mg,一次口服,疗程3周以上,否则易复发。氨基甙类和青霉素、头孢菌类抗生素对本病无效。

临床表现

1.缓慢起病,反复寒战、高热、伴头痛、肌痛、乏力,常有腹痛、呕吐、腹泻和全身衰竭,多数病人有咳嗽、胸痛,少量粘液痰,可有血痰。严重患者有呼吸困难,紫绀,甚至呼吸衰竭,神经精神症状,谵妄,定向力障碍等。

2.急性病容,呼吸急促。肺部有罗音和实变体征。约20%有相对缓脉。少数患者有胸膜摩擦音。

诊断依据

1.可为流行或散发发病,多发生于中老年或有慢性疾病患者。

2.发热、大汗、咳嗽,咳白粘痰,伴胸痛、肌痛及乏力。神经、精神症状或恶心、呕吐、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衰竭表现。

3.呼吸困难,相对缓脉。肺部可有湿罗音和实变体征或有胸膜摩擦音。

4.白细胞总数增高,肝功能可异常,血尿素氮增高。

5.胸部X线显示单叶或多叶变化较迅速的片状阴影,常伴有脓肿形成,胸腔积液征。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407145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