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汉语汉字)

尘(拼音:chén)是汉语常用字,古字形始见于《说文解字》籀文,意指群鹿奔跑时尘土飞扬的样子。本义为飞扬的微小土粒。又用作动词,指污染。世间无处不尘土,故而以“尘”为“尘世”、“红尘”,佛家道家称此为人间,和他们所幻想的理想世界相对。

尘(汉语汉字)

字源演变

会意字。图1是籀文的“尘”字,籀文所描画的是三只奔跑着的鹿,两边各是一个土字,两相会意,表示由于鹿的奔跑而扬起了灰尘。《说文解字》小篆(图2)上部是三只奔跑的鹿,而将土字放于了鹿的脚下.更说明了鹿一旦奔跑就会尘土飞扬。后来精简了鹿的数量,将三只鹿变成了一只鹿,但仍然能清楚地表示尘土。

现行的简化字“尘”见于《集韵》,是繁体尘的俗字。这个“尘”也是也是一个会意字,即由小和土组成,意思是很小的土才能成为尘,更加明确生动。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尘(塵)chén(ㄔㄣˊ)

⒈飞扬的灰土:尘土。尘埃。尘垢。尘芥(尘土和小草,喻轻微的事物)。粉尘。烟尘。甚嚣尘上。望尘莫及。

⒉佛家、道家指人间:红尘。尘世。

详细释义

词性

释义

例句

名词

细的灰土。

《左传·成公十六年》:“甚嚣,且尘上矣。”

韩愈《春雪映早梅》诗:“谁令香满座,独使净无尘。”

〈文言〉行迹;踪迹。

《后汉书·党锢传序》:“盖前哲之遗尘,有足求者。”

左思《魏都赋》:“且魏地者……先王之桑梓,列圣之遗尘

佛教、道教称现实世界。

《魏书·释老志》:“净居无尘,道家所先。”

《红楼梦》第一回:“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

〈文言〉比喻战事;祸乱。

《后汉书·皇甫张段传赞》:“戎骖纠结,尘斥河潼。”

《魏书·沮渠蒙逊传》:“四方渐泰,表里无尘。”

承尘的简称。即天花板。

《招魂》:“经堂入奥,朱尘筵些。”

动词

〈文言〉污染。

《诗经·小雅·无将大车》:“无将大车,祇自尘兮。”

形容词

〈文言〉久,长久。

吴潜《二郎神》词:“嗟往事未尘,新愁还织,怎堪重诉。”

量词

重量单位,十埃为“尘”。

《周髀算经·小数》:“纤,十沙;沙,十尘。”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上】【麤部】直珍切(chén)

鹿行扬土也。从麤从土。

〖注释〗①从麤从土:徐灏《说文段注笺》:“鹿行剽疾,故从三鹿扬土。”②:王筠《说文解字释例》:“三鹿无足,尘坌不见足也。土在上者,为鹿所扬也。”

说文解字注

【卷十上】【麤部】

鹿行扬土也。

羣(群)行则扬土甚,引伸为凡扬土之偁。【土部】曰:埃,尘也。塺,尘也。坋,尘也。《释诂》:尘,久也。即桑柔传之填,久也。《东山传》:烝,窴也。笺云:古者声窴填尘同也。又《甫田传》曰:尊者食新,农夫食陈。按窴填尘陈四字同音,皆训久,当是填为正字。填者,也,则安定,窴镇与填同。尘陈皆叚借字也。

从麤土。

不入土部者,重麤也。直珍切。十二部。

扬土上散,故从二土在上。

康熙字典

【丑集中】【土部】尘

古文:?、?、尘

《唐韵》直珍切。《集韵》《韵会》《正韵》池邻切,竝音陈。埃也。《尔雅·释诂》:久也。谓尘垢稽久也。《诗·小雅》:无将大车,祗自尘兮。《后汉·班固传》:风伯淸尘。《拾遗记》:石虎起楼四十丈,异香为屑,风起则扬之,名芳尘。《岭南表异录》:犀角为簪梳,尘不著发,名辟尘犀。又淫视为游尘,见《谷梁序疏》。又明窻尘,丹砂,药名。李白《草创大还》诗:髣髴明窻尘。

又《梵书·圆觉经》:根尘虚妄。注:根尘,六根之尘,谓眼、耳、鼻、舌、心、意。

又《列仙传》:麻姑谓王方平曰:见东海三变为桑田,今将行复扬尘乎。又姓,见《统谱》。又叶直连切,音廛。班彪《北征赋》:忽进路以息节兮,飮予马兮洹泉。朝露渐予冠盖兮,衣晻蔼而蒙尘。

【亥集下】【鹿部】

《唐韵》:直珍切。《集韵》:池邻切,竝音。《说文》鹿行扬土也。《周语》:秽暴虐。籀文作。今作尘。,籀文。

韵书集成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字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上平十七真

开口呼

三等

全浊

直珍切

ȡʰjen

集韵

上平十七真

开口呼

三等

全浊

池邻切

ȡien

二十二稕

开口呼

三等

全浊

直刃切

ȡien

中原音韵

阳平

真文

穿

齐齿呼

次清

ʈʂʼiən

中州音韵

平声

真文

他人切

洪武正韵

八真

全浊

池邻切

dʒ‘iən

分韵撮要

阳平

第八宾禀嫔毕

穿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412146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