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蝎(节肢动物)

帝王蝎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是一种很独特的生物。它体长约8英寸(约合20厘米),是世界上最大型蝎子之一。帝王属的成员有很多亚种,非洲帝王蝎的同属包含了坦桑尼亚红爪帝王蝎、喀麦隆独裁者帝王蝎、冈比亚帝王蝎。这一物种发现于2006年,发现地为加纳。尽管体形巨大,但它们主要以白蚁或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它们的毒液对人体来说毒性并不大。相反,毒液中包含的某种化合物被证明可以用来生产一种治疗心脏病的药品。

帝王蝎(节肢动物)

外形特征

帝王蝎体型较大且粗而圆,螯呈半圆,表面十分粗糙凹凸不平,尾端的毒针则呈现红色。

以下就帝王蝎的背部,眼睛,吻部,步足,毒针,侧面,螯,气孔,栉状器,毛簇等身体构造来做介绍:

蝎子的背部:由一片片的背甲组成,平坦的背部有利躲藏于细缝中,刚产下的幼蝎会爬到母蝎背部。

蝎子的眼睛:生长于上方,有利于观察四方的动静。

蝎子的吻部:进食时,吻部的两螯肢来将猎物撕裂吸取其体液。

蝎子步足:蝎子有四对步足,位于蝎子的体侧,足部前端有爪子利于攀爬。

蝎子的侧面:是蝎子身体唯一没有壳保护的部位。

蝎子的螯:用来捕捉猎物及御敌,形状大小会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会用其寻找适合的物体放置精荚。

蝎子特有栉状器:长在蝎子腹部。

蝎子的毛簇:是蝎子用来感应周围环境的器官。

蝎子的气孔:是蝎子的呼吸器官,其排列方式,数量及位置有助于辨识蝎子种类。

蝎子身长量法:大部分选测吻至肛的长度。

分布范围

蝎子的分布极为广泛,从非洲热带雨林到沙漠,几乎整个热带地区都可见其踪影。

生活习性

成长与脱壳特征

因帝王蝎代谢慢,使其成长速度较为缓慢。蝎子为不完全变态动物,其成长必须靠脱壳,蝎子每次脱壳后,体型都会长大很多。帝王蝎成体一般为17厘米左右,成体可长至30厘米以上。帝王蝎属雨林品种,雨林品种的帝王蝎比沙漠品种成长慢,以其脱壳时间来说,幼蝎每次脱壳的相隔时间较短,相较之下成蝎会随着体型的成长,脱壳时间会越长,脱壳后新壳变坚硬,恢复进食所经时间亦较长。以脱壳时间来说,幼蝎每次脱壳的相隔时间较短,成蝎会随着体型的成长,脱壳时间变长,恢复进食所需的时间也较长。

蝎子脱壳从吻部开始,接着抽出螯与尾巴,抽出尾巴的过程蝎子会歇一段时间,完成后会躺下来,此刻的蝎子身体相当脆弱。

蝎子的脱壳过程

⑴从吻部开始脱壳

⑵逐渐抽出螯与尾巴

⑶在抽出尾巴的过程中蝎子都会呈躺着的状态

⑷一段时间后蝎子就完成其呈现躺着的状态,此刻千万不可触动,此刻的蝎子身体相当脆弱,不能动它,以免造成伤害(注:脆弱,禁止触碰,且不需要喂食,但需要补给水分)。

捕食行为食性相当广,只要吃的下的东西它都会猎食,一般限于会动的比帝王蝎小的猎物,偶尔帝王蝎也会吃较大昆虫的尸体。饲养时环境得保持适当的温度与湿度,必须及时清理食物残渣。温度方面一般在26~29℃,夜间保持在21~24℃,湿度维持在60%之间。饵料方面可喂食蟋蟀、蚱蜢与面包虫,绝对不能喂食非节肢动物的其他动物高营养脂肪帝王蝎是很难消化的还会严重折寿。食物不足的时候强壮的蝎子会杀死弱小的蝎子来维护整个族群的基因。

种群现状

帝王蝎因栖息地被大量的开发破坏,再加上非法捕捉,野外族群的数量已受到威胁,而成为被列为CITES Ⅱ保育类的蝎子之一,其余两种为喀麦隆独裁者帝王蝎Pandinus Dictato、冈比亚帝王蝎Pandinus Gambiensis;法律的规定,确实杜绝了许多不法行为,更是保障了帝王蝎的生存权力。

繁殖方式

帝王蝎的繁殖期约在每年的3,4月(实际上只要温度高于25以上雄性遇上雌性都会发情),雄蝎会先将类似直立小树枝的精荚置放在岩石表面,夹住雌蝎的螯,经由一阵推拉,再让雌蝎把精夹插入殖泄腔,以达成交配目的。经过约6至9个月的怀孕期,时间长短会依蝎子种类不同而异,母蝎以卵胎生方式直接将幼蝎产下产下的幼蝎会待在母蝎的背上1至2周,而幼蝎则需2至3年才能达到性成熟。刚生下来的幼蝎身体为白色状态刚产下的幼蝎全会爬到母蝎背上。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414146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