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妻妾制度是怎么演变的(浅析古代婚姻制度的起源)

一个男人只能取一个老婆,其实古代也是一样的,就连君王在内在同一时间也只能有一个皇后,在与我们想象的好像不一致,不说古代男人是可以三妻四妾吗?可以同时拥有很多女人吗?这些都是我们现在一些想当然的想法。在我们老祖宗的脑袋里,妻与妾是完全两个概念,妻就是妻,妾就是妾,不可相提并论。

古代妻妾制度是怎么演变的(浅析古代婚姻制度的起源)

一、妻妾的由来定义

在氏族社会时期,有“媵制”,这就是说一般氏族首领才有资格进行婚姻制度(下面的奴隶、部民虽有女人但那个不是妻)。一般是女人出嫁时岳家必须以同姓侄女辈陪嫁,陪嫁过去的还有妹妹或者女奴隶,这就属于媵妾,媵妾里面妹妹、侄女什么身份要比女奴隶高这就不说了,这也是最早的妾。

古代妻妾制度是怎么演变的(浅析古代婚姻制度的起源)

妻妾定义是:“妻”是应父母之言媒妁之约,明媚正娶过来,是正室,娶妻时送到岳家的财物叫“聘礼”。“妾”是没有正式婚配,一般都来自卑贱低下的家庭或者陪嫁人,有些甚至是战败方奉献的礼品,所以只是侧室、偏房,而纳妾时给于的财物一般称为买妾之资,相当于把人卖了。

古代妻妾制度是怎么演变的(浅析古代婚姻制度的起源)

二、妻妾制度的发展

在氏族社会一直到奴隶社会的夏、商时期,妻、妾虽然身份地位不一样,但是按照当时“兄位弟袭”制度妻妾之间谁生出来的早谁都有可能继承爵位,所以当时情况下妾身份虽然低微,但是还是可以凭借儿子即位可以使自己身份地位提高。到商帝祖甲制度改革,创立了“周祭之法”,爵位有嫡子继承,无嫡子才按长幼继承,妾的地位及下一代的地位都被大大降低。《礼记》:”妾合买者,以其贱同公物也。”同样是与丈夫共枕、为丈夫生育儿女,妾的身份却只不过是买来的物品。《谷梁传》:”毋为妾为妻”。就是说,妾没有资格扶正为妻,有妾无妻的男人,仍是未婚的”钻石王老五”。而嫡妻死了,丈夫哪怕姬妾满室,也是无妻的鳏夫,要另寻良家聘娶嫡妻。到唐宋,更是成了铁律。《唐律疏议》明确规定:”妾乃贱流”、”妾通买卖”、”以妾及客女为妻,徒一年半。”假如将妾升为妻,就是触犯了刑律,一但事发,是要两口子一齐

古代妻妾制度是怎么演变的(浅析古代婚姻制度的起源)

服刑一年半的,而且完了照样得离异。这样的法律之下,做姬妾的女人便已经不是人了,丈夫或嫡妻凌虐姬妾,也就成了家常便饭。所以随着这个制度的不断完善发展,造成在古代家庭中,虽然妻与妾的职责都是侍奉丈夫、治内管家以及生儿育女,但妾对于家主来说近似奴隶,只是对于婢女和仆人来说,妾应该算主子。同时,妾在家庭中的权利也是很受限制,十分卑微的。首先,妾不能参加家族的祭祀,妾被排除在家庭之外。妾的亲属根本不能列入丈夫家的姻亲之内,就连妾所生的子女(即庶出),也必须认正式妻子为”嫡母”,而生身母亲只能为”庶母”。这样,妾所生的子女是少爷、小姐,而妾的身份是奴隶;妾称自己的子女为少爷、小姐,她的亲生子女只呼其为”姨娘”。 如《红楼梦》中,贾政之妾赵姨娘,不但全府上下主子都看不起她,就连稍有脸面的丫环婢女也不把她放在眼里。赵姨娘的亲生女儿探春并不认她为母亲,也不认生母的弟弟为舅舅,她只认贾政的正妻王夫人为母亲。母女应有的生身血缘关系在宗法制的道德规范下成为主奴关系了。对于妾来说,只能把自己看作是代替正妻生育的人。由于嫡庶之分甚严,妾的地位低下,即使正妻去世后,她也没有资格成为妻子。

古代妻妾制度是怎么演变的(浅析古代婚姻制度的起源)

三、妻妾制度的影响

妻妾制度,发展到后来其实也成了男人自己的紧箍咒。迫于嫡庶、卑贱之分,他们只能眼看着所爱的女人遭殃而无能为力。也把不把女人当人,虽然妻妾身份地位不一样,发展到后来其实也没有把她们当人看,也没有把男人当人。用现在眼光看确实很风光耀眼。其实事实也并非如此,首先,当然是妻妾间、嫡庶儿女间,不能够和平相处。都是生而为女人,都是生而为父亲的儿女,凭什么姬妾和庶子女就要低正室一等?他们能够甘心吗?于是夺嫡之事纷至沓来。反之,嫡妻与嫡出儿女,也不可能不提防。尤其是处于峰口浪尖的几个女人,就更是身不由己。作为男人,面对如此之事,你却没有办法去制止,甚至自己都有可能成为牺牲品。所以男人也就没有什么好日子可过。

古代妻妾制度是怎么演变的(浅析古代婚姻制度的起源)

造成无权无势的男子无妻可取。在男女两性数目基本相当,有人倚仗势富广纳妾,自然就有平民寒户男子一生无妻可娶,想要一个女人都找不着,而权贵妾众多,平凡人世便旷男怨女,杜鹃泣血。因此,也一样残害数不尽无权无势的男子。所以妻妾制度只是为维护特权阶级、为维护家族利益而设置的。在这种制度下,男人没有权力选择自己的伴侣,纳妾与否,也全视延续家族政权子嗣的需要。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426148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