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潮(一种天然水文现象)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

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地区。影响咸潮的主要因素有天气变化及潮汐涨退。尤其在天文大潮时,咸潮上溯的情况更为严重。另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过程让咸潮十分缓慢地增加,但长期的累积也在逐渐显现。

咸潮(一种天然水文现象)

概况

咸潮是沿海河口附近的一种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

海水有涨潮、落潮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潮汐。在涨潮时,海水会沿河道自河口向上游上溯,致使海水倒灌入河,江河水变咸,这就是咸潮。

咸潮的强度主要受河流流量和潮水上涨幅度的影响。在“初一、十五涨大潮”时,潮水上涨幅度大,海水上溯距离远,河水中含盐度也较高。当海洋大陆架高盐水团随潮汐涨潮沿着河口向上游推进,盐水扩散、咸淡水混合往内陆上溯,内河含盐量超过一定标准,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或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河口地区咸潮上溯是入注海洋河流的河口最主要潮汐动力过程之一,是河口特有的自然现象。一般地,含盐度的最大值出现在涨憩附近,最小值出现在落憩附近。咸潮在沿海地区,尤其是河口区域常见,多发生在冬春旱季。冬末春初上游来水量减少,江河水位下降,受潮汐影响,海水沿河口上溯,造成内河水体含盐量升高变咸。咸潮的严重程度,以每升水所含氯化物浓度来衡量(简称“度”)。

咸潮多发于河流的枯水期,这时河流水位较低,海水比较容易倒灌入河。我国大部分地区属季风气候,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旱季时,河流处于枯水期,咸潮影响明显增强。若遇到大旱年份,咸潮危害更大。风对咸潮影响也比较大。若风向与海潮方向一致,可以加快咸潮推进的速度,扩大它的影响范围。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但长期的累积效应也非常明显,使得咸潮影响到更广的地区。

咸潮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但是近几年来,广东沿海咸潮频繁发生,是有人类活动的影响的。这些年,广东省滥采河砂行为愈演愈烈,致使江河下游河床坡度减小,导致咸潮上溯的范围扩大、次数增多。

咸潮来临时,对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以至农业灌溉都有相当大的影响。自来水会变得咸苦,难以饮用;长时期饮用氯化物含量多的水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工业生产使用含盐分多的水会损害机器设备;农业生产上,使用咸水灌溉农田,会导致农作物萎蔫甚至死亡。因此,应及时做好应对准备工作,保障城乡居民供水,广大群众也应注意节约用水。

咸潮往往给沿海地区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用水造成不良影响,应对咸潮的策略主要是输淡备水及运用蓄水工程如水库等避咸。

成因

降水少是主要原因

由于2003年全流域降雨比多年平均减少2成以上。广州市番禺区沙湾水道上游西江流域减少6成,加上2004年入冬以来降雨锐减,导致南粤各地江、湖、库水位急剧下降,2005年咸潮发生时广东省30座大型水库总蓄水量为11048.4百万立方米,比干旱的2003年同期减少3363.6百万立方米,减幅为23%。降雨减少导致江河流量严重减少,2005年初西江高要站的水位为-0.06米。珠江上游少雨,源水水量减少,下游则受海水潮汐影响,形成咸潮。咸潮的直接诱因就是南粤大地连年干旱。

珠江无序挖沙

整个珠江口的年平均沙量是8000万吨,这个数字是包括悬浮在水里的泥沙的

,而沉在河底的粗沙只占总量的5%~6%,人们挖走的泥沙部分都是粗沙,而且开采量已经连续15年超过了8000万吨,这就把历史上积存的河沙也挖尽了,而且上游的泥沙不够补够补充已被挖走的河沙。

在200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河段约有100多艘非法采沙船,导致河段已基本没有河沙;没有河沙河段正沿着大江大河自下溯江而上;过量滥采河沙造成河床严重下切,引发咸潮上溯。

海平面上升加剧咸潮蔓延

海平面上升与咸潮之间的关系引人注目。在2005年,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科学院等13个单位、100多位科技人员历时8年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平面到2030年可能会上升30厘米。该研究小组一位研究员说,如果疏于防范,珠三角这一中国最发达的地区将遭受更为严重的洪水、风暴潮、涝灾和咸潮的袭击,面临“被淹”的危险。

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加剧咸潮的严重

南一带沿海地区随着经济急速发展,工业生产规模扩张,常住人口增长,生产和生活用水急剧增加,导致江河水流量减少,这使当地咸潮入侵日益增加。

危害

海水的氯化物浓度一般高于5000毫克/升,当咸潮发生时,河水中氯化物浓度从每升几毫克上升到超过250毫克。水中的盐度过高,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老年人和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病人不宜饮用。水中的盐度高还会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锅炉容易积垢。在咸潮灾害中,生产中用水量较大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等产业受到的冲击较大,其中一些企业不得不停产。

咸潮还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给“鱼米之乡”的珠三角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从广州市番禺区农村看到的情况令人触目惊心。在番禺石楼镇的一些稻田边,尽管水沟里蓄有一些水,然而田地却龟裂着。该镇因为咸潮,沟里的水咸度已达0.5%,而如果农作物“饮用”咸度超过0.4%的水,半个月后就会停止生长,甚至死掉。

水质性缺水对当地农业的影响是明显的。据统计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市番禺区2004年全区早稻面积计划完成6.5万亩,同比减少2.1万亩,近1/3的稻田无法下插;甘蔗面积5.2万亩,同比减少0.1万亩;常年蔬菜面积11万亩,同比减少1.8万亩。

对珠江三角洲的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受径流和潮流共同影响,水流往复回荡,易受咸潮威胁。咸潮上溯已成为珠江河口地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它对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用水以至城市工业生产及其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根据《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无论一级或二级,氯化物含量均应小于250 mg/L。当河道水体含盐度超过250mg/L,就不能满足供水水质标准,影响城镇生活用水、工业供水及农业灌溉。如钢铁工业生产要求总盐度不能超过20mg/L,电厂锅炉用水要求氯化物含量是300mg/L以下;水稻育秧期则要求氯化物含量低于600mg/L;现有制水工艺还不能消除氯离子,较长时期饮用含氯化物水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

防治

建立预警机制

加强对咸潮形成机理的研究,运用先进的超声波流速剖面仪等设备和技术,对咸潮实施同步的严密监测,并建立预警机制,建立协调机构,在咸潮到来之前做好防范。如2004年9月中旬和10月上旬珠江口出现历史罕见提前来临的咸潮,先后袭击了珠海、中山之后,广东省水利、三防、水文部

门就提前介入了咸潮的预测、预报、预警。这样,对罕见的咸潮入侵就应对自如、有条不紊一、秩序井然。

采取调水以淡压咸

由于咸潮活动主要受潮汐活动和上游来水控制。潮汐活动可调节的余地有限,而上游径流的调节则是大有可为的。进入21世纪,抵御咸潮迫切要求水利枢纽的运作。调水以淡压咸是现在比较有效的应急办法。专家介绍说,珠江水系中西江大部分水电站的调节库容较小、能力有限,且比较分散,因此,应急调水压咸调度应以西江干流天牛桥一级、岩滩水库为主,鉴于北江飞来峡距离珠江三角洲较近、流程约1~2天,也应当优先考虑其调水压咸作用,通过调水以淡压咸可以允分发挥大珠江流域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加强河道采砂管理

鉴于现在珠江三角洲河段过量滥采河砂造成河床严重下切,引发咸潮上溯,有关部门应对珠江全流域加强采砂的管理,用立法手段严厉打击违法采砂行为。

节约用水

据广东水利局统计,广东省年总用水量持续多年递增,年递增幅度约5%,居全国榜首;全省用水消耗量(即浪费量)为167.49亿立方米,浪费率之大占总用水量的37.5%,此项指标同样高居全国榜首,其中农业是首当其冲的浪费大户,占总消耗量的7成以上;全省人均综合用水量达到584立方米,此项指标高于全国平均值。珠江流域其他省份也与广东省一样用水浪费严重。用水的严重浪费导致河流水位下降,加重咸潮的危害。所以,应提倡人们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以减轻威潮的危害。

相关新闻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官员表示,尽管咸潮预测比较困难,但由于西南出现大旱,因此估计2005年珠海和澳门仍会遇上较严重的咸潮。据统计,2004年珠江三角洲遭遇了多次咸潮袭击,其中西江、东江三角洲遇到了四次严重的咸潮袭击,珠海、中山和澳门的供水受到较大的影响。 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十九日举行发布会,省新闻办副主任梁珊、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屈家树、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王华接等,介绍了《二○○九年广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1999至2005年的监测表明,珠江口生态监控区生态系统多年来一直处于不健康状态,受全球气候变化和近岸海洋环境恶化的影响,广东近岸海域赤潮、风暴潮、咸潮入侵海洋灾害频繁发生,溢油事故也时有发生。

2004年珠三角多次遭遇咸潮入侵,去年十月以来,西江、东江发生四次咸潮。期间西江下游磨刀门水道的珠海平岗泵站最大含氯度达到每升三千八百二十毫克,连续一百九十九小时含氯度超过每升二百五十毫克。

咸潮严重影响珠海、中山和澳门供水;东江三角洲咸潮上溯已经影响到东江北支流的新塘水厂,以及东江南支流的东莞第二水厂。

王华接表示,咸潮入侵是个复杂问题,主要原因包括上游来水量、海洋水动力和河口地形等。西南大旱,咸潮估计仍比较严重。广东海洋与渔业部门十分关注咸潮带来的问题。

历史上的咸潮

以雍正二年(1724年)的严重咸潮为例,据《松江志》载,由于之前两年连续干旱,才导致“四月上旬,卤潮入内河,禾尽槁(禾苗都干枯死亡)”。一直到了清明以后,水质方见好转。

上海

上海曾在1978年遭遇过被称为“百年一遇”的咸潮。那一年,咸潮侵入长江口和黄浦江,导致崇明岛被咸水包围近100天。2006年,早在9月11日,长江口就遭遇到了第一次咸潮入侵,并持续了五天;10月9日起,第二次咸潮又持续九天,使得宝山、普陀、闸北、杨浦和浦东部分区域的正常供水均受到严重影响。未出10月,第三次咸潮又于24日来临。

广东

解放后,1955年、1963年、1972年春,广州地区大旱,咸潮上溯至番禺的三善、市桥以及市区的老鸦岗、增城的新塘等地。广州地区1955年受咸面积为2.02万公顷,1963年为1.6万公顷,农业生产减产在3成以上。

1999年之前,咸潮主要对中山市地处西江出海口的坦洲镇造成影响;1999年以后,咸潮大幅上溯,开始对城区及周边地区造成影响;2005年甚至对部分北部镇区也造成影响,在中山市24个镇区中,供水受咸潮不同程度影响的镇区已达到18个。

2011年12月,因遭遇珠江流域干旱,广东出现自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咸潮情况。截至18日,广东珠海平岗泵站已连续14天无法取水。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504150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