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心理上的厌倦情绪)

懒惰,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懒惰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极端的懒散状态和轻微的犹豫不决。生气、羞怯、嫉妒、嫌恶等都会引起懒惰,使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活动。同学们当中有些人的懒惰突出表现在日常学习、日常生活方面。

懒惰(心理上的厌倦情绪)

词语概念

基本解释

1.[lazy;slothful]∶偷懒;不喜欢费体力或脑力。有天赋却懒惰的艺术家。

2.[indolent]∶不勤快。这对懒惰的作家是个刺激。

引证解释

1.亦作“懒嫷”。偷懒,不勤快。

晋陶潜《责子》诗:“ 阿野 已二八,懒惰故无匹。”《朱子语类》卷一○七:“先生病中应接不倦。左右请少节之,先生厉声曰:‘你懒惰,教我也懒惰。’”元王晔《桃花女》楔子:“此人勤谨老实,又不懒惰,又不偷盗。” 清孙枝蔚《忆儿行赠韩叔夜》:“良朋盛会无几日,相寻那许更懒媠。”冰心《往事二》七:“我自然不能再懒惰,至少也须敷衍敷衍。”

2.嬾惰:亦作“孏惰”。不勤快;懒散。

《宋书·袁豹传》:“嬾惰无所容,力田有所望,力者欣而惰者惧,则穑人劝矣。” 唐杜甫《示从孙济》诗:“阿翁嬾惰久,觉儿行步奔。”一本作“ 懒惰 ”。严复《以渔洋精华录寄琥唐山春榆侍郎有诗见述率赋奉答》:“文书引睡睡复醒,万事不理任孏惰。”

心理学名词

概述

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有一部分人有着宏大的目标,也缺乏执行的勇气。对一位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拖延最具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人丧失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推拖,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习惯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制造借口与托辞的专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而对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却想得少之又少。把“事情太困难、太昂贵、太花时间"等种种理由合理化,要比相信“只要我们更努力、更聪明、信心更强,就能完成任何事"的念头容易得多。

"懒惰"同时也是"七宗罪"之一。懒惰是懒惰及浪费时间,从但丁的神学观念上去看,懒惰是“未能全心爱上帝,未能全副精神爱上帝,未能全人之心灵爱上帝”-具体来说包括懒惰、怯懦、缺乏想像力、满足及无责任心。

表现

1.不能愉快地同亲人或他人交谈,尽管你很希望这样做。

2.不能从事自己喜爱做的事,不爱从事体育活动,心情也总是不愉快。

3.整天苦思冥想而对周围漠不关心。

4.由于焦虑而不能入睡,睡眠不好。

5.日常生活及其起居极无秩序,无要求,不讲卫生。

6.常常迟到、逃学且不以为然。

7.不能专心听讲、按要求完成作业,文具常不配齐。

8.不知道学习的目的,不能主动地思考问题。

9.没有时间观念,事情总是想着明天做。

10.明明没做什么事情却老是觉得身心疲惫,打不起精神。

克服

一、方法

1.要学会微笑。当你不再用冷漠、生气的面孔与亲人交谈时,你会发现:他们其实都很喜欢你,重视你。

2.做一些难度很小的事或是你最爱干的事,也可以做些你想了很久的事。不要只看结果如何,只要这段时间过得充实就该愉快。

3.要保持乐观的情绪,不要动不动就生气。遇到挫折时,生气是无能的表现。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冷静地查找问题出在哪里,或是自我解脱,或是与别人商量,哪怕争论一番对扫除障碍都有益处。这个过程带来的喜悦能使你更加好学。

4.学会肯定自己,勇敢地把不足变为勤奋的动力。学习、劳动时都要全身心投入争取最满意的结果。无论结果如何,都要看到自己努力的一面。如果改变方法也不能很好地完成,说明或是技术不熟,或是还需完善其中某方面的学习。扎实的学习最终会成功的。克服懒惰,正如克服任何一种坏毛病一样,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只要决心与懒惰分手,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持之以恒,那么,灿烂的未来就是属于自己。

二、行动

1.要认识惰性的危害。如果一个人不了解一件事物的危害,怎么可以去自觉地拒绝呢?

2.检查自己的惰性有什么表现,并分析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

3. 根据实际能力,科学合理地制订计划并安排时间。如果好高骛远,或者过分苛求自己,就会往往因不能实现计划而使自己的信心受到打击,消磨意志,养成惰性。

4.今日事,今日毕。言必行,行必果。切莫待明朝,万事成蹉跎。

5.把一件复杂的工作分拆成几个部分。给自己定一个很快可以达到的小小目标,让自己体会到目标达成的成就感。

6.锻炼意志。一个人如果没有与困难作斗争的顽强精神没有坚强的意志,就必然会为惰性找到借口。要经常检查自己,督促自己,克服自身的惰性、动摇性,养成不畏艰险,不向困难低头的坚韧性格。要以彻底的自觉性严格要求自己。只有那些真正懂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把生活看做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创造的人,才能真正自觉地鞭挞自我,克服惰性。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505150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