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佛教用语)

般若波罗蜜:是佛学常见词汇,是佛家《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一句.般若译义是智慧,波罗蜜译义是到彼岸,般若波罗蜜是说般若如船,能将众生从生死的此岸,渡到不生不灭的涅盘彼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现以唐代三藏法师玄奘译本为最流行。

简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相关条目

佛教

初修般若即是熄灭己妄。

初修般若还不能做到真正不住,对此时的修行者而言,不生即是不住,因凡生必住故。比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应机者主要是大比丘众,大比丘即愿欲度一切众生比丘,能破我执心量广大故。刚发菩提心的大比丘还不能做到真正不住,所以佛在金刚经中虽然也说不住,也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但这些言说主要是让大比丘破掉妄心,即不生妄心。以不生则必不住故。不生妄心,则得心清净。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妄心灭已,不住空相。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二者性同皆属于妄。能如此修为真离妄。常能如此修离妄则三昧自现,于此前所灭妄心得真实不住。行般若波罗蜜得真实不住者,若非为度众生故,妄心常灭,行走坐卧俱是般若。

如遇魔扰如何对治。

修行般若善根福德越少越易被魔所扰,若在观行般若时发现善根慈悲心受到阻碍,即是魔王派魔来扰,此魔王号空一切。欲治此魔当先中止观行般若,次大修福德慈悲,烦恼多者兼修禅定,令善根福德念念增长。待善根福德之力胜于魔力,复行般若,则魔自然不现,之前所修善根福德化为功德铠,毫不唐捐。

对于已发菩提心的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功德尚不具足时也会遇魔扰。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复次,善现,若不退转位菩萨摩诃萨,设有恶魔来到其所,为恼坏故语菩萨言:无上菩提与虚空等,自性、自相皆毕竟空都无所有,诸法自性、自相亦然,与虚空等,自性、自相毕竟空中无有一法可名能证,无有一法可名所证,证处、证时及由此证亦不可得。既一切法性、相皆空与虚空等,汝等云何虚受勤苦求证无上正等菩提?汝先所闻诸菩萨众应证无上正等菩提,皆是魔说非真佛语,汝等应舍大菩提愿,勿于长夜虚为利乐一切有情自受勤苦,虽行种种难行苦行欲求菩提终不能得。

善现,是菩萨摩诃萨闻彼语时能审观察:此恶魔事,欲退坏我所发无上正等觉心,我今不应信受彼说。虽一切法与虚空等,自性、自相皆毕竟空,而诸有情生死长夜,不知、不见、不解、不觉,颠倒放逸受诸剧苦,我当擐以性相皆空如大虚空大功德铠,速趣无上正等菩提,为诸有情如应说法,令其解脱生死大苦,得预流果、得一来果、得不还果、得阿罗汉果、得独觉菩提,或得无上正等菩提。”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509150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