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愈合(机体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过程)

伤口愈合是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过程。包括各种组织的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瘢痕组织形成的复杂组合,表现出各种过程的协同作用。伤口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急性炎症期→细胞增生期→瘢痕形成期→表皮及其它组织再生。根据损伤程度及有无感染,创伤愈合可分为一期愈合、二期愈合、三期愈合3种类型。

伤口愈合(机体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过程)

分类

根据受损组织的性质和处理情况,伤口愈合分为3种类型。

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黏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例如手术切口。这种伤口中只有少量血凝块,炎症反应轻微,表皮再生在24~48小时内可将伤口覆盖。肉芽组织在第三天就可从伤口边缘长出并很快将伤口填满,5~6天胶原纤维形成(此时可以拆线),约2~3周完全愈合,留下一条线状瘢痕。一期愈合的时间短,形成瘢痕少。

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裂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这种伤口的愈合与一期愈合有以下不同:①坏死组织多或由于感染,继续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坏死,炎症反应明显。只有等到感染被控制,坏死组织被清除以后,再生才能开始;②伤口大,伤口收缩明显,从伤口底部及边缘长出多量的肉芽组织将伤口填平;③愈合的时间较长,形成的瘢痕较大。

痂下愈合:伤口表面的血液、渗出液及坏死物质干燥后形成黑褐色硬痂,在痂下进行上述愈合过程。待上皮再生完成后,痂皮即脱落。痂下愈合所需时间通常较无痂者长,因此时的表皮再生必须首先将痂皮溶解,然后才能向前生长。痂皮由于干燥不利于细菌生长,故对伤口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如果痂下渗出物较多,尤其是已有细菌感染时,痂皮反而成了渗出物引流排出的障碍,使感染加重,不利于愈合。

愈合过程

最轻度的创伤仅限于皮肤表皮层,稍重者有皮肤和皮下组织断裂,并出现伤口;严重的创伤可有肌肉、肌腱、神经的断裂及骨折。

1、急性炎症期:伤口的早期变化伤口局部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血管断裂出血,数小时内便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充血、浆液渗出及白细胞游出,故局部红肿。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3天后转为以巨噬细胞为主。伤口中的血液和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很快凝固形成凝块,有的凝块表面干燥形成痂皮,凝块及痂皮起着保护伤口的作用。

2、细胞增生期:伤口收缩2~3天后伤口边缘的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于是伤口迅速缩小,直到14天左右停止。伤口收缩的意义在于缩小创面,甚至可缩小80%,不过在各种具体情况下伤口缩小的程度因动物种类,伤口部位、伤口大小及形状而不同。伤口收缩是伤口边缘新生的肌成纤维细胞的牵拉作用引起的,与胶原无关。因为伤口收缩的时间正好是肌纤维母细胞增生的时间。5-羟色胺(5-HT)、血管紧张素及去甲肾上腺素能促进伤口收缩,糖皮质激素及平滑肌拮抗药则能抑制伤口收缩。抑制胶原形成对伤口收缩没有影响,植皮可使伤口收缩停止。

3、瘢痕形成期: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大约从第3天开始,从伤口底部及边缘长出肉芽组织,填平伤口。毛细血管大约以每日延长0.1~0.6mm的速度增长,其方向大都垂直于创面,并呈袢状弯曲。肉芽组织中没有神经,故无感觉。第5~6天起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其后一周胶原纤维形成甚为活跃,以后逐渐变慢。随着胶原纤维越来越多,出现瘢痕形成过程,大约在伤后一个月瘢痕完全形成。可能由于局部张力的作用,瘢痕中的胶原纤维最终与皮肤表面平行。

瘢痕可使创缘比较牢固地结合。伤口局部抗拉力的强度于伤后不久就开始增加,在第3~5周抗拉力强度增加迅速,然后变慢,至3个月左右抗拉力强度达到顶点不再增加。但这时仍然只达到正常皮肤强度的70%~80%。伤口抗拉力的强度可能主要由胶原纤维的量及其排列状态决定,还与一些其他组织成分有关。腹壁切口愈合后,如果瘢痕形成薄弱,抗拉强度较低,加之瘢痕组织本身缺乏弹性,故腹腔内压的作用有时可使愈合口逐渐向外膨出,形成腹壁疝。类似情况还见于心肌及动脉壁较大的瘢痕处,可形成室壁瘤及动脉瘤。

4、表皮及其他组织再生:创伤发生24小时以内,伤口边缘的表皮基底增生,并在凝块下面向伤口中心移动,形成单层上皮,覆盖于肉芽组织的表面,当这些细胞彼此相遇时,则停止前进,并增生、分化成为鳞状上皮。健康的肉芽组织对表皮再生十分重要,因为它可提供上皮再生所需的营养及生长因子,如果肉芽组织长时间不能将伤口填平,并形成瘢痕,则上皮再生将延缓。

另一种情况下,由于异物及感染等刺激而过度生长的肉芽组织(exuberant granulation),高出皮肤表面,也会阻止表皮再生,因此临床常需将其切除。若伤口过大(直径>20cm),则再生表皮很难将伤口完全覆盖,常需要植皮。

皮肤附属器(毛囊、汗腺及皮脂腺)如遭完全破坏,则不能完全再生,出现瘢痕修复。肌腱断裂后,初期也是瘢痕修复,但随着功能锻炼而不断改建,胶原纤维可按原来肌腱纤维方向排列,达到完全再生。

影响因素

1、伤口创面皮肤缺损过大外科常见的Ⅱ度以上的烫伤,颈痈、背痈切开引流后的大块皮瓣坏死,下肢静脉曲张引起的腿部慢性溃疡及糖尿病患者的软组织感染坏死等,如果皮肤缺损大于5厘米以上,常规换药是难以创面愈合的,只有采用点状植皮的措施,才能促进伤口的愈合。

2、伤口感染创面感染是影响伤口愈合最常见的原因,除了一般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感染外,还存在着绿脓杆菌、结核杆菌及真菌感染的可能。故长期难以愈合的伤口,要清洗创面,去掉坏死组织,并进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然后根据药敏实验,有针对性地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生素,以促进伤口愈合。

3、伤口内有异物机体被锐利的钉、木刺、玻璃等物伤害后进行清创时(尤其在急诊包扎处理时)很可能有细小异物遗留于伤口内。这种留有异物的伤口很难愈合,虽经反复换药,但创面的红、肿、疼痛无好转,分泌物也不减少,如能及时清除伤口异物,再配合抗生素处理,创面伤口可很快愈合。

4、肉芽水肿反复多次的换药,特别是不正规的换药操作,很容易导致伤口肉芽水肿。水肿的肉芽呈淡白或淡红色,分泌物多,且高出皮肤,使伤口迁延愈合。剪除高出皮肤的不健康肉芽,再以33%的硫酸镁(镁离子可使肉芽脱水,并促进皮肤细胞再生)外敷,必要时进行局部植皮,正常情况下,2-4天换药1次,1个月左右伤口多可愈合。

5、全身营养不良患有肿瘤、糖尿病、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者,多数全身营养差,机体抵抗力弱,因此影响伤口的愈合。特别是经化疗、放疗的肿瘤患者,伤口愈合更为困难。对此类病人要在局部处理创面的基础上,进行全身的营养支持疗法,以提高其机体的营养水平,增强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这样才能促进伤口愈合。

除此以外,伤口内的血肿、引流不畅、缝合口皮肤对合不良等因素,亦是导致伤口难以愈合的原因。因此对于延迟愈合的伤口,要正确分析其原因,仔细检查,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才能使其早日康复。

新型治疗药物

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刊登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一种水凝胶“创可贴”可以帮助伤口快速愈合。

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从“层粘连蛋白”获得启发,发明了这种水凝胶。层粘连蛋白是皮肤等人体组织中存在的一种蛋白质,可向细胞发出信号,促使细胞分化并黏合在一起。

研究人员发现,层粘连蛋白中一个叫A5G81的片段对伤口愈合很关键。他们将A5G81加入一种抗氧化分子中,所得物质可在体温条件下自聚集后形成一个“支架”,提高伤口处组织的再生能力。使用蛋白片段而非整个蛋白来制作这种物质,是因为前者合成相对容易,生产成本更低。

据介绍,这种物质的形态可随温度发生改变,开始可以液体形式敷在创面上,随后受体温影响会迅速固化为凝胶状,因此能够贴合形状和深度各异的伤口。

在伤口愈合后,这种水凝胶可用冷盐水冲洗掉,不会对刚愈合的组织造成影响,而普通“创可贴”需要经常更换,可能再次造成创伤。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伤口通常较难愈合,研究人员使用患糖尿病的小鼠进行了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这种水凝胶可使伤口愈合速度加快33%。目前的动物实验未发现副作用,研究人员计划进行更大规模的动物实验。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523153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