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军(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刘成军,男,山东成武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曾任空军第八军副军长,空军第8军军长,南京军区空军参谋长,军事科学院院长等职。现任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空军第八军副军长、1993年1月任空军第八军军长,南京军区空军参谋长。2003年7月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2004年12月任空军副司令员。2004年7月晋升为空军中将军衔。2007年接替郑申侠上将,出任军事科学院院长。2010年7月19日,晋升空军上将军衔(时任军事科学院院长)。2015年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人物履历

刘成军,山东成武人。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曾任空军第八军副军长、1993年1月任空军第八军军长,南京军区空军参谋长。2003年7月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2004年12月任空军副司令员。2004年7月晋升为空军中将军衔。2007年接替郑申侠上将,出任军事科学院院长。2010年7月19日晋升上将军衔。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

论述信息

中国军事科学学会会长、军事科学院院长刘成军将军撰文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伴随着共和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国军事科学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发挥了服务军事实践、引领军事变革、传承军事文化的重要作用,为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升国家军事战略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成军认为:60年来,中国军事科学认真贯彻党的军事科研工作方针,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研究推出了一大批创新成果。

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研究方面,先后编辑(翻译)出版了马恩列斯军事文集、毛泽东军事文集、邓小平军事文集、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选编等,撰写出版了系列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研究着述。

在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研究方面,推出了世界战略形势判断、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制定、国家军事战略方针充实完善等研究成果。在作战理论研究和作战条令编修方面,推出了大规模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指导、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基本作战思想和战法创新、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等研究成果,编写修订了5代作战条令。

在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研究方面,先后在国防经济和国防动员、军事制度、军事管理、作战力量建设、军队政治工作、后勤建设、装备建设等领域推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研究编修了《国防法》等10多部军事法律,以及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等300余部军事法规。

此外,先后编写出版了数百部军事历史着作,翻译出版了大批外国军事名着,编纂出版了《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等一批军事工具书,开发研制了一批军事运筹和作战实验软件系统,编辑出版了《中国军事科学》等上百种军事学术刊物。

(二)探索构建了中国特色军事科学学科体系。

在学科体系框架研究方面,着眼于满足军事实践发展和军事理论创新需要,探索构建了3类军事学学科框架体系:中国军事百科编纂体系、国家军事学研究生教育学科体系和军事理论创新学科体系。

在主干学科建设方面,组织编写并不断修订了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军制学、军队政治工作学、联勤保障学、武器装备学等一大批理论着作。在新兴学科建设方面,研究推出了国防经济学、联合战役学、军事管理学、军事心理学、国际军事学等系列理论着作。

(三)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军事科研人才。

通过积极选调、送学培养、出国深造、实践历练等措施,依托国家和军队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和国际学术交流,培养造就了一支学贯中西、能引领军事科学发展、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理论专家队伍,一支能够站在学术前沿、不断提出创新观点、引领学科理论发展的学科带头人队伍,一支具有很高科学文化素养、善于研究问题、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研后备人才队伍,一支掌握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具有较高政策水平和过硬组织协调能力的科研管理人才队伍。

(四)建立健全了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的政策制度。

制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研究条例》、《全军军事科学研究计划重大课题研究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法规,形成了较完整的军事科研法规体系;推出了“全军军事科学研究工作五年规划”、《全军军事科学研究课题申报、评审实施办法》、《全军军事科研计划课题经费管理实施办法》以及《叶剑英军事科研奖实施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五)丰富发展了现代军事科研方法手段。

在科研方法创新方面,在坚持调查研究、预测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传统科研方法的基础上,探索提出了“实验模拟论证”、“以人为主、人机结合,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厅”等科研方法;在科研手段建设方面,围绕科研信息化需求,积极推进军事科研数据库、科研网络、软件系统、仿真环境等科研手段建设,建成了全军数字化军事科研信息中心、全军联合作战研究实验中心等信息化的科研基础设施,初步实现了科研模式由分散化向一体化、由作坊式向联合化、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转变。

(六)广泛开展了对外军事学术交流。

已在国内成功举办了“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国际论坛”、“中国—东盟高级防务学者对话”等一系列国际军事学术交流活动,与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机制化的学术交流关系;搭建了科研人员出国(境)访问考察、参加国际会议、客座研究、讲学留学等学术交流平台。中国军事科研人员的足迹已经遍及五大洲,参观访问了近百个国家军队。

刘成军指出:新中国军事科学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还积累了宝贵经验,也留下了深刻启示。

(一)必须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指导地位。

为此,必须着眼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正确处理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的关系,始终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军事科学研究事业,努力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基石上构筑中国特色军事科学大厦;必须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以此作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锐利思想武器,指导和推动中国特色军事科学的繁荣发展。

(二)必须始终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为“主战场”。

只有着眼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准确把握军事科学研究的战略重心,研究和回答好不同时代、不同阶段的现实问题,才能满足军事实践发展对军事理论创新的需求;只有把党中央、中央军委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作为军事科研的“重中之重”,切实把研究资源集中使用于重大现实问题攻关,才能满足党中央、中央军委对战略决策咨询的需求;只有遵循现实问题研究与基础理论研究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规律,才能以厚实的基础理论创新支撑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的深入发展。

(三)必须不断完善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体制机制。

深化科研管理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科研体制和管理机制,解放和发展科研生产力,是多出快出高质量科研成果和高素质科研人才的必由之路。

完善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体制机制,必须切实加强军事科学研究的集中统一领导,搞好总体筹划和顶层设计;必须不断健全军事科研规划计划、联合攻关、学术交流以及成果管理等工作机制,形成以规划计划为依据,工作协调顺畅,学术交流活跃的军事科研运行模式;必须不断健全军事科研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军事科研法规体系,以法规制度促进和保证军事科研事业高效有序发展。

(四)必须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军事科研人才队伍。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兴研的观念,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全面的科研人才队伍,才能掌握军事理论创新的主动权,才能满足军事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

培养高素质的军事科研人才队伍,必须不断完善人才选拔任用制度,健全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严格选人用人淘汰人制度的把关,形成靠素质立身、靠实绩进步的正确导向;必须按照老中青结合、理论与技术结合、通才与专才结合的原则,形成合理的人才年龄梯次结构和知识能力结构;必须坚持在科研实践中锻炼提高科研人才的能力素质,通过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岗位任职锻炼、重大学术交流和院校深造等途径,在军事科研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必须大力营造有利于科研人才成长的科研环境,关心科研人才的成长进步。

(五)必须大力弘扬求实创新的科研精神和作风。

只有坚持追求真理而不追名逐利、勇于创新而不墨守成规、善于学习而不固步自封,才能推动军事科学的繁荣发展。弘扬求实创新的科研精神和作风,必须坚持从国防和军队建设、军事斗争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探求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以新的战略视野和战略思维,突破传统观念和旧的框框,研究提出新对策、新建议;必须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保护科研人员的创造精神,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在学术争鸣中深化研究、促进创新。

(六)必须切实增强繁荣发展军事科学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重视繁荣和发展军事科学,充分发挥军事理论对军事实践的先导作用,是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条基本规律,是正确实施战略指导、打赢未来战争的重要前提。

在新世纪新阶段,必须清醒认识军事科学对于建设强大人民军队和巩固国防的重要作用,站在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扎实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切实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党中央、胡主席交给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军事科学”的重大战略任务完成好,推动军事科学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627156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