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晚上真的有“鬼”吗? 中元节是“鬼节”不

中元节是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据说是阴间大门打开的日子,中元节是“鬼节”不?在老百姓眼中与清明、节寒食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但是这个世界真的有“鬼”吗,这种说法其实也只是一种说法而已,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中元节晚上真的有“鬼”吗的解析,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中元节是“鬼节”不】

在我国民间,人们认为,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都是“鬼”门大开的日子。在这段时间内会有很多“鬼”魂在阳间徘徊,还有一些人会主动把自己家已过世的先人给“请回家”暂时供奉着,所以这就又得来一句俗语:“七月半,“鬼”乱窜”。

中元节与““鬼节””,注意,二者是并列关系。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元节是中元节,“鬼节”是“鬼节”,二者不相干,内容也不相连,只是在后续发展中渐为一体。

中元节晚上真的有“鬼”吗?  中元节是“鬼节”不

上古时期,“七月半”是一个重要的时间段,为农作物丰收时节,粮食富足,人们首要感谢的是祖先的在天之灵。没有祖先的庇佑,哪里有今天的丰收?所以要感恩。

感恩的方式便是祭祖,早些时候,祭祖又可理解为“庆丰收”。随着孝道观念的传播发展,祭祖成为了七月半的主要内容。

随着道教发展,道家学说逐渐深入人心。在道教中,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大帝。三官大帝职责很高,尤其关乎百姓民生,会在三元日为人间定赏罚。

如天官,会在上元日赐福天下,地官则会赦罪地狱“鬼”魂,水官则在下元解厄。其中,中元地官赦罪最引人关注,因为他赦罪的对象不是百姓,而是“鬼”魂。

放“鬼”回家,当然有的“鬼”可能没有家,没有家了的“鬼”在人间游荡,过了中元便回地狱去,有家的则回家看望家人,与家人吃个团圆饭。

孝道,是中国人间最大的道。能够让逝去之人回家吃饭,想想就很美好,很温馨。所以人们会准备丰盛的餐点,同时点燃河灯,为那逝去的孤魂,点亮归来的道路。

也正因此,“中元”于孝而言乃大善。久而久之,中元,成了七月半的代名词,人们只记得中元,中元节,自此变成了彻头彻尾的““鬼节””。

北方的“中元节”在七月十五,华南地区在七月十四。一般认为,中元节也即为“盂兰盆节”;其实这种认识存在很大的误解。正确来讲,七月十四祭祖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是分属于民间俗信、道教与佛教的说法,三者呈并列关系,而非一个节日的三个不同名称。

自道教兴起后,“三元说”的“中元”二字,在唐中后期正式被固定为节名,并将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这个节日是三俗合一的节日,最大的习俗就是祭祀祖先。

从有关七月半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七月半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己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就其文化内涵而言,七月半也是中国传统祭祖节日之一,其文化背后体现的是一种信仰。七月半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这一传统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思想,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中元节晚上真的有“鬼”吗】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中元节是有着很多称呼的,比如说地官节、盂兰盆节,以及七月半等等。作为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直到东汉后,道教才将其改名为中元。到了唐朝的时候,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成为官方认证的节日,而且一直延续到现今。值得一提的是,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在海内外的影响都十分深远。

在这一天晚上12点真的有“鬼”吗?没有的,在中元节晚上12点是没有“鬼”出现的。民间认为,中元节“鬼”门打开,所以死去的亲人都会来到人接,这个其实是属于一个封建的说法的。在中元节,或者说“鬼节”这天祭祖,更多的是为了寄托自己对亡人的追思、对先人的缅怀,做的一系列活动则是为了表达对逝去先人美好祝愿。并且从科学的角度上来看,中元节是不会出现“鬼”的,大多数也都是属于人吓人。只要心中没有“鬼”也就是不会看到“鬼”的。

中元节是“鬼节”,这天黑天的时候老人们就会不让小孩、孕妇出门因为这天地狱大门打开,“鬼”都出来了,因为小孩、孕妇抵抗力差还有就是女人属阴,所以怕“鬼”上身不易出门。七月十四的晚上子夜的时候是一年中阴气最重的时候,这个时间是“鬼”最有多的时候他们会成千上万的从阴间上来。

其实这些都是民间的一种传言,慢慢的人们都相信了,就是迷信,迷信信则有不信则无,主要是为了让后代祭奠死去的人,并没有什么“鬼”出来。

农历7月14日当天夜晚,天气逐渐变得寒冷,由于早晚温差大,部分夜间出行的小孩,很容易因为天气变化问题感冒着凉,其次夜间风比较大体质弱的孩子,还会出现头晕打喷嚏的现象,因此农历7月14日当晚,家长尽可能的不要带着孩子到处溜达,以免感冒着凉。

中元节独特的地方习俗

第一,墓地祭扫。虽然祭祖是中元节早期的主要内容,但并没有被舍弃。到今天,一到中元节,人们普遍会到墓地进行洒扫,祭奠祖先。

第二,送羊。这一天,很多家里养的羊会实现自己的价值,蒸熟,然后送给外孙,有的地方是不杀真羊,蒸面羊,送给女儿。

起源于“割罢麦子打完场,谁家闺女不瞧娘,瞧娘不是瞧娘,是让娘家去瞧羊”的说法,旨在告诫女子常回家看看。

第三,送船。此习俗广泛流传于山东,长岛渔民到了中元节,会将木板制成小船,在船上贴上一个纸条,上面写上名字。

格式大致为:供xx使用。这个“xx”大多是溺海者,当地多湖海,每年淹死的人不计其数。

小船上有食物、衣、帽、鞋袜,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给亡灵使用,也是为了求得一个平安,让亡灵不要打扰生者。

第四,结“鬼”缘。与“鬼”结缘,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万一被“鬼”给缠上,那可如何是好?虽然咱都知道“鬼”是假的,但心里害怕却是真的。

然而在江苏吴县,居民们到中元节便会用锡箔折成金锭,沿着路进行焚烧,施以““鬼”钱”,结下善缘,求得平安。

第五,送老客。老客,自然不是老人,而是老祖。湖南邵阳人,在十五晚上焚化纸包,拜祖。

纸包内有厚厚的纸钱,纸包的正面写上祖上的名讳,到晚上,人们开始焚烧纸包,烧的越多,火势越大,就表明家族越兴旺。

小编在这里还是要提醒一下大家,“鬼”是迷信说法,世上并没有“鬼”的存在,不过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把握当下,才是对逝者最大的祭奠;在缅怀故人的同时,好好珍惜有生之年,活得幸福、活好自己,便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40329166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