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师范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淮南师范学院(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淮南师院”、“淮师”,坐落于国家重要能源城市安徽省淮南市,是安徽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安徽省文明单位”、“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等荣誉称号。2007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取得“良好”成绩,2009年学校被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省级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始建于1958年,时为淮南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改建为淮南中学教师进修学校。1978年,学校复校后正式用名为“安徽大学淮南师范专科班”。1983年7月9日,正式批准建立淮南师范专科学校。1989年,淮南教育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签署举办本科层级函授教育的协议。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原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淮南教育学院、淮南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淮南师范学院。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占地76.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8万平方米,教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8亿元,馆藏各类纸质图书226万册,电子期刊65.6万册;下设15个二级学院,55个本科专业;现有在职教职工1081人,专任教师89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0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780人,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

淮南师范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历史沿革

建校背景

建国初期,为解决基础教育师资紧缺问题,国家提出培养“百万师资”的教育目标。为适应淮南教育的发展,皖北行署区提出筹建淮南师范学校以顺应时代需求。1951年,淮南师范学校筹建工作开始启动,校址选定于田家庵淮舜中路北端,并于当年秋季由淮南初级中学代办两个师资短训班。1952年起,淮南师范学校正式招生。至1957年,按当时的办学条件,淮南师范学校已基本形成一所规模完备的中等师范学校。

专科办学

1958年9月28日,安徽省委批复“在淮南师范学校基础上增设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淮南师范专科学校自此创建。至1962年,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包括专科、预科、中师、初师的综合性师范学校。

1962年,由于历史原因,淮南师范专科学校停办,改建为淮南教师进修学校。

1963年,淮南教师进修学校停办,学校重新更名为淮南师范学校。

大学沿革

1977年,淮南师范学校恢复办学。

1978年春,淮南市教育局牵头重新筹建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拟用校名为“安徽师范大学淮南专科学校”。1978年3月28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教育局给淮南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成立安徽大学淮南师范专科班的通知》(教字[78]第68号),确定学校复校后正式用名为“安徽大学淮南师范专科班”。同年,淮南市教师进修学校成立。

1982年10月25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淮南市教师进修学校升格为淮南市教师进修学院,1983年9月更名为淮南教育学院,同年底与淮南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实行“一个学校、两块牌子。”1985年元月,又重新分为两校。

1983年7月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文件《关于建立淮南市师范专科学校的批复》(皖政[1983]99号),正式批准建立淮南师范专科学校。

1989年,淮南教育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签署举办本科层级函授教育的协议,开启了淮南教育学院本科层次的教育。截止1999年底,先后培养函授本科生673人。

1999年,淮南教育学院荣获“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团体会员资格,负责承担淮南市初中教师全员培训任务。

1999年6月25日,淮南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淮南教育学院、淮南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筹备小组,讨论筹建事宜。同年8月23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下发批复,同意三校合并成立新的淮南师范专科学校。

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淮南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全日制省属本科院校,更名为淮南师范学院。

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2009年,学校在安徽省新建本科高校中率先被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省级立项建设单位。

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2023年,学校英语(文、理)、生物科学两个专业进入普通高校本科第一批次招生。

历史沿革

办学规模

院系专业

院系设置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下设淮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淮南师范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淮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淮南师范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淮南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淮南师范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淮南师范学院金融与数学学院、淮南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淮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淮南师范学院法学院、淮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淮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淮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淮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少儿舞蹈研究中心)等15个二级学院(部)。

专业设置

学院设有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言文学、金融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化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自动化、园林、光信息科学、数学及应用数学、物理学、应用心理学、音乐学、美术学、动画、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广告学、会计学等涵盖九大学科门类的64个本科专业。

院系

专业名称

修业年限

学位门类

招生年份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化学

四年

理学

2000年

应用化学

四年

工学

2004年

材料化学

四年

工学

2006年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四年

工学

2008年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四年

工学

2015年

生物工程学院

生物科学

四年

理学

2002年

园林

四年

农学

2005年

生物工程

四年

工学

2011年

食品质量与安全

四年

工学

2012年

生物制药

四年

工学

2015年

生物技术

四年

理学

2009年

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学

2007年

通信工程

四年

工学

2007年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2011年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

2002年

物理学

四年

理学

2001年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自动化

四年

工学

2006年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四年

工学

2010年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四年

工学

2015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四年

工学

2016年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

2001年

网络工程

四年

工学

2012年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2014年

软件工程

四年

工学

2016年

经济与管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四年

经济学

2004年

会计学

四年

管理学

2004年

市场营销

四年

管理学

2005年

电子商务

四年

管理学

2007年

财务管理

四年

管理学

2012年

物流工程

四年

管理学

2014年

金融学院

金融工程

四年

经济学

2013年

金融数学

四年

经济学

2014年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四年

理学

2000年

应用统计学

四年

理学

2013年

美术与设计学院

美术学

四年

艺术学

2001年

视觉传达设计

四年

艺术学

2003年

环境设计

四年

艺术学

2003年

产品设计

四年

艺术学

2003年

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新闻学

四年

文学

2007年

广告学

四年

文学

2002年

数字媒体技术

四年

工学

2012年

动画

四年

艺术学

2008年

摄影

四年

艺术学

2009年

艺术与科技

四年

艺术学

2012年

戏剧影视文学

四年

艺术学

2016年

教育学院

汉语言文学

四年

文学

2000年

小学教育

四年

教育学

2004年

学前教育

四年

教育学

2007年

应用心理学

四年

理学

2008年

教育技术学

四年

理学

2003年

法学院

法学

四年

法学

2006年

社会工作

四年

法学

2005年

文化产业管理

四年

管理学

2005年

外国语学院

英语

四年

文学

2000年

商务英语

四年

文学

2013年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四年

教育学

2004年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四年

教育学

2005年

休闲体育

四年

教育学

2011年

音乐与舞蹈学院

音乐学

四年

艺术学

2003年

音乐表演

四年

艺术学

2006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四年

法学

2000年

师资力量

在职教职工1081人,专任教师89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0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780人。学校现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安徽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2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级模范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14人,省级教学名师16人,省级教坛新秀28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7月,学校共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校级重点学科10个。

省级重点学科:物理化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校级重点学科:区域经济学、中外政治制度、中国现当代文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材料学、生态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等 。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7月,学校共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0个“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专业,4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2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8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7个省级教学团队,3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40门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近年来,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小学教育

省级特色专业(7个):艺术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生物科学、化学、自动化、会计学、体育教育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9个):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前教育、电子商务、英语、文化产业管理、社会工作

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4个):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应用生物技术示范实习实训中心、艺术实训中心、生命科学实验中心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生物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4个):法学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应用生物技术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动画设计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淮南师范学院—亚鹏盛农实践教育基地

省级教学团队(6个):材料化学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政治学专业教学团队、中外文学教学团队、经济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电气信息学科平台课程双能型教学团队、管理学教学团队

省级精品课程(10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号与系统、中国文化概论、政治学原理、行政法学、中国文化概论、电磁学、大学物理实验、公共体育课、文学概论。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大学物理实验、有机化学、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高等数学、逻辑学、结构化学、文学概论、公共关系学、大学化学实验、中国画、数学分析

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门):中国文化概论、有机化学

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4个):省级卓越营销师教育培养计划、省级卓越环境设计师培养计划、省级卓越中小学教师计划、省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化学生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生物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23年8月,学校设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高校智库;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校级创新平台,10个校级直属研究机构,7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

学校设有“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绿色化学合成重点实验室”、“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等20多个学术研究机构。与淮南市合作挂牌成立了淮南市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淮南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淮南市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室:淮南低温共烧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n

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高校应急管理研究中心”/n

安徽省高校智库:安徽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科研、获奖成果

据2023年8月学校官网公布资料显示,学校近五年共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754篇,出版专著、教材共49部,获批授权专利529项,获批国家基金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245项;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2项,安徽省社会科学奖2项,淮南市科技进步奖4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2023年5月,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126万册,电子图书近83万种,现刊542种,报纸25种;建有30余个网络教学资源数据库,5个中外文期刊数据库,建设有读秀学术搜索平台、汇文查询系统和非书管理系统。

图书馆提供了图书借阅、报刊阅览、电子文献检索、读者培训、信息咨询、图书预约、逾期提醒、文献传递、委托查新等22项服务,以及基于CNKI的个性化数字图书馆建设和跟踪服务。

2011、2012年,图书馆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项目经费400万元,2013年获安徽省高校能力提升计划项目“数字资源共享与网络学习平台”经费150万元。

学术刊物

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淮南师范学院学报》(双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安徽省教育厅主管,淮南师范学院主办的以邓小平理论研究、哲学、政治、文学、历史、艺术为主,兼顾数学、化学、物理、计算机、教育学、体育等相关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刊物设有“邓小平理论研究”、“诗学建设”、“思维学研究’、“研究生论坛”等固定专栏。该刊已获“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文科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质量进步奖”两项荣誉称号,并已加入“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2001年刊发论文的摘编率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学术交流

学校先后与英、美、德、韩、澳、加拿大等国的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广泛校际交流关系,与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许多重点院校、科研机构广泛开展教育教学合作与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外大学开展灵活多样的在校生文化交流和学生互派活动。

校园环境

学校位于八公山下、淮河之滨,是淮南市政府命名的花园式学校、园林式单位。截至2018年11月,学校占地面积1216亩,建筑总面积48万平方米,共有泉山校区、北院校区两个校区。

文化传统

文化标识

校训:明德、至善、博学、笃行。

校风 :严谨、勤奋、求是、创新。

社团活动

学校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未来教师大奖赛”、“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广告艺术节”、“校园十佳歌手大奖赛”等学校传统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以及30多个学生社团活动,为学生培养、锻炼、展现自己的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陈年红

党委副书记、校长

李琳琦

党委副书记

杨正清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赵辉

党委委员、副校长

陈永红、左小云、陈明生

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淮南师范学院历任主要领导

职务

姓名

任职时间

负责人

韩大仁

2000.3~2000.9

领导小组组长

王传旭

2000.9~2001.1

党委副书记

王传旭

2001.1~2007.10

院长

王传旭

2001.1~2010.6

党委书记

王肃

2007.10~2014.4

院长

曹杰旺

2012.4~2019.11

党委书记

陈年红

2014.4~

院长

李琳琦

2019.11~

淮南师范专科学校历任领导

职务

姓名

任职时间

备注

校长

邵光

1959.3~1962.8

党总支书记

邵光

1959.11~1960.5

党委书记

邵光

1960.5~1962.8

校长

魏群

1978.6~1978.12

党委书记

魏群

1978.6~1980.4

校长

宋贤德

1978.12~1979.8

党委书记

曹建华

1980.4~1982.9

校长

赵凤居

1980.4~1982.9

党委书记

许志才

1982.9~1983.12

校长

许志才

1982.9~1983.12

党委书记

邓毅

1983.12~1985.1

淮南师范专科学校

淮南教育学院

校长

杜树梅

1983.12~1985.1

党委书记

薛彦庆

1985.1~1989.9

校长

薛彦庆

1985.1~1987.1

校长

宁宜南

1987.1~1991.8

党委书记

汪泰然

1990.6~1992.4

校长

汪泰然

1991.8~1995.8

党委书记

晁文茂

1992.4~1997.3

党委副书记

韩大仁

1995.8~2000.3

校长

韩大仁

1995.8~2000.3

淮南教育学院历任领导

职务

姓名

任职时间

备注

负责人

朱以钺

1979~1982

淮南市教师进修学校

负责人

鲍焕光

淮南市教师进修学校

党委书记

张训

1982.10~1983.9

淮南市教师进修学院

院长

楼惠成

1982.10~1983.9

淮南市教师进修学院

党委书记

张训

1983.9~1983.12

淮南教育学院

院长

楼惠成

1983.9~1983.12

淮南教育学院

党委书记

邓毅

1983.12~1985.1

淮南师范专科学校

淮南教育学院

校长

杜树梅

1983.12~1985.1

党委书记

曹润林

1985.1~1987

淮南教育学院

院长

楼惠成

1985.1~1987

淮南教育学院

党委书记

王兆美

1987~1990.8

淮南教育学院

院长

杜树梅

1987~1990.8

淮南教育学院

党委书记

韩大仁

1990.8~1995.8

淮南教育学院

院长

韩大仁

1990.8~1995.8

淮南教育学院

党委书记

于德华

1995.8~1999.4

淮南教育学院

院长

于德华

1995.8~1999.4

淮南教育学院

淮南师范学校历任领导

职务

姓名

任职时间

备注

校长

王自强

1952.9~1955夏

1953年秋至1955年夏兼任教育局长期间,副校长孙启迎主持日常工作

副校长

孙启迎

1955秋~1956冬

主持工作

校长

孙启迎

1957春~1958夏

副校长

赵凤居

1957秋~1969.12

1957年秋孙启迎兼任教育局长后,副校长赵凤居主持日常工作

校长

黄素生

1958秋~1959.3

校长

邵光

1959.3~1962.8

淮南师范专科学校

党总支书记

邵光

1959.11~1960.5

党委书记

邵光

1960.5~1962.8

校长

黄素生

1962.8~1969.12

革委会副主任

吕均填

1970秋~1971春

主持工作

革委会主任

赵凤居

1975秋~1977秋

党支部书记

江野萍

1977秋~1984.1

革委会副主任

吕均填

1977秋~1979底

主持行政工作

副校长

张琦

1979底~1984.1

主持行政工作

党总支书记

汪泰然

1984.1~1990.6

校长

汪泰然

1984.1~1990.6

党总支书记

方达浩

1990.7~1995.6

校长

方达浩

1990.7~1995.6

党总支书记

姚多奎

1995.7~1999.4

校长

姚多奎

1995.7~1999.4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21222125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