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教育研究机构)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成立于2006年4月15日,这标志着富有悠久的艺术教育和艺术研究传统的北京大学又揭开了一页新的历史篇章。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97年4月的艺术学系,最远可追溯到蔡元培先生创立的音乐传习所,带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和很强的学术性。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目前下设四个教学机构:艺术学理论系、影视学系、美术学系、音乐学系。并设有舞蹈团、民乐团和交响乐团等学生艺术团,以及汉画研究所、书法艺术研究所和影视戏剧研究中心等校级科研机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现有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教育研究机构)

学院概况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成立于2006年4月15日,是中国著名大学的艺术教育研究机构。其前身为1997年成立的北京大学艺术学系。现任院长为教育部“长江特聘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王一川教授。现任名誉院长为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第五届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主任、著名美学家叶朗教授。

北京大学的艺术教育有着悠久的传统。蔡元培先生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就大力提倡和实施美育与艺术教育。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秉承北京大学艺术教育的传统,一直坚持“道”(人文内涵)与“技”(艺术技能)并重,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总体方针,在学科建设、素质教育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005年被批准设立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1年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后,艺术学院获批了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9年学科评估高校排名中:整体水平位于艺术学第9名。

艺术学院下设四个系:艺术学系(艺术学专业)、音乐学系(音乐学专业、声乐专业、舞蹈史论专业),美术学系(美术史论专业、国画专业),影视艺术系(影视理论专业、影视编导专业、节目主持人专业),同时设六个研究所、院、中心: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产业基地)、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电视研究中心、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书法艺术研究所(书法学研究生班)、京昆古琴艺术研究所、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汉画研究所。

艺术学院现有教授24名(含兼职教授11名),副教授12名,讲师3名,在站博士后6名,其中博士生导师8名,另外还聘请兼职教授和艺术家19名。学院现有本科生156人(含留学生45人)、研究生116人(含留学生、港澳台学生24人),MFA(艺术硕士)150人,总计422人,研究生课程班学员200余名。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致力于推进综合性大学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学科建设,同时也着力于增强整个北京大学校园的文化艺术氛围,这对于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坚持从蔡元培先生传承至今的目标:向全体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他们具有较丰富的艺术知识,具有较高的趣味、格调和鉴赏力,追求一种更高的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并根据北京大学的研究型大学的性质,发挥北京大学重视理论研究的传统优势,着重培养艺术研究、艺术批评、艺术教育和艺术管理的高级人才;发挥北京大学的人文优势,选择若干要求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实践类专业,培养有深厚文化修养的专业艺术家;发挥北京大学多学科的优势,更多地培养复合型的艺术人才;注意培养中国传统艺术的高级研究人才;着重发展研究生教育。通过面向社会的艺术教育、艺术评论,以及在文化产业、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为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2011年,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为庆祝正式建院5周年,以微电影的方式拍摄了学院宣传片《女生日记》,以一名艺术学院女生的视角,真实地反映了四年的校园生活,把艺术学院的人文底蕴和北京大学的历史厚重感完美的用影像呈现了出来,在网络播出后受到各方的热捧,被认为开创了高校宣传片的全新模式,成为了解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重要渠道。

领导机构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领导

名誉院长:叶朗

院长:王一川

副院长:丁宁、陈旭光、向勇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各系领导

艺术学系系主任:彭锋

美术学系系主任:李松

影视艺术系系主任:陈旭光

音乐学系系主任:王耀华

音乐学系副系主任:周映辰

教学设置

艺术大楼用地面积6517平方米,建筑密度30%,绿化率40%,容积率1.8%,规划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檐口高度为18米。整个建筑为地上五层,地下两层。艺术大楼包括美术展览馆、大型阶梯教室、图书馆、会议室、数字多功能教室、美术天光画室、摄影棚、行政及教务办公室等功能空间。

北京大学艺术大楼建成后将对丰富校园文化艺术生活,弘扬北京大学艺术教育的百年传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也将为综合高校的艺术教育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

简介

北京大学建立于1898年(光绪24年)。当时称为京师大学堂。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1917年1月4日,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早在1912年蔡先生就任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时,就曾发表《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强调美育的重要性。蔡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开始大力实施美育。一方面,他本人亲自在北大开设美学课,并着手编写《美学通论》,另方面,他在北大组织“画法研究会”、“书法研究会”、“音乐研究会”(“画法研究会”和“书法研究会”于1922年8月合为“造型美术研究会”,“音乐研究会”于1922年12月改为“音乐传习所”),聘请徐悲鸿、陈师曾、萧友梅、刘天华、胡佩衡、陈半丁等一批著名艺术家到北大授课和指导学生的艺术活动。由于蔡元培先生的努力,北京大学成了一所艺术气氛十分浓厚的大学,并且很快成为全国的美育和艺术教育的中心。

硕士专业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013年招生专业为:130100艺术学理论、130300戏剧与影视学、130400美术学三个一级学科、戏剧与影视学专业(音乐剧研究方向)。

招收研究生课程班专业为:艺术学理论专业(文化产业管理方向)、美术学(书法艺术方向)、戏剧与影视学(曲艺创作表演方向)。

院系特色

北京大学艺术教育历史悠久、基础雄厚:上承老校长蔡元培先生开创的悠久的美育和艺术教育传统,下接著名美学家、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叶朗先生重点发展艺术学学科的理念和成果。现任院长王一川教授,系教育部“长江特聘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为学院的发展增添新辉。

师资力量与技术保障:艺术学门类众多,拥有一批蜚声国内外的老中青名师名家,北京大学“十佳教师”比例最高。学院重视基础,鼓励创新,道技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效果良好。依托北京大学多艺术门类、综合性学科的优势,教师潜心科研,成果丰硕。校级数字媒体实验教学中心雄厚的技术设备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学生毕业作品国内外多次获奖:全球华语大学生“最佳纪录片奖”,“年度金奖”、“优秀实验片奖”,剧本入围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栏目、美国洛杉矶独立电影节、西班牙laspalmas国际电影节等。

导师制:引入研究生培养机制,为每位同学配备导师,答疑解惑,因材施教。

毕业前景

北大艺术学院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随全球艺术领域发展日好趋势,毕业前景广阔,途经多元,深受来自国内外各大名校、不同用人单位的欢迎。其中,大部分毕业生升入本校各相关院系,继续深造;部分毕业生获得硕博连读机会,毕业后进入各大高校或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部分毕业生出国攻读研究生学位,进一步拓展个人未来;部分毕业生进入影视艺术或传媒行业,其中不乏各大媒体和新型文化传媒公司。总之,我院本科毕业生前景统计数据显示,出国深造占30%,国内升学40%,就业30%。

本科毕业生攻读研究生的国外大学主要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纽约大学、美国纽约电影学院、美国匹兹堡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英国伦敦大学、英国伦敦政经学院、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瑞典隆德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德国卡尔森鲁厄大学。

本科毕业生攻读研究生的国内大学主要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

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有:国家文化部、国家体育总局、天津市委宣传部、江苏省教育厅、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天津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东南卫视、凤凰卫视、湖南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中影集团、国家京剧院、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光线传媒、搜狐网络。

历代学人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的北大艺术学传统,已大致经历了四代演变,而当下是第五代。实际上,北大艺术学人的五代,也应当大致能反映中国现代艺术学科的代际传承状况。

第一代学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和参与者师生,应当属于北大艺术学科的第一代学人,他们中有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萧友梅、陈师曾、刘天华等。他们完成了北大和中国现代艺术学科的开拓使命。

第二代学人:“五四”后入学和任教的朱光潜、邓以蜇、宗白华等,属于北大艺术学科的第二代,他们承担了中国艺术学科的学院化使命。

第三代学人:新中国成立后入学和任教的属于北大艺术学科的第三代,以咱院创院院长、现任名誉院长叶朗先生为代表(当然同时还有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外国语学院、考古文博学院等相关院系所的艺术学、美学专家),承担了中国现代艺术学科的自主性和学科化使命。叶先生的《中国小说美学》、《中国美学史大纲》和《美在意象》等着作给人们留下了清晰的路标。

第四代学人:改革开放时代入学和任教的一代,也就是现在学院的老师们和历届毕业生,属于北大艺术学科的第四代,他们一方面继续完成从第三代继承下来的中国现代艺术学科的自主性和学科化使命,另一方面还要担负起中国现代艺术学科的升级与重组任务。

第五代学人: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或新中国建国六十年以来入学的一代,包括在座的你们,应当属于北大艺术学科的第五代群体。你们或许将肩负起中国现代艺术学科的学科创新与学科普及责任。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111129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