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电影(具有时代特征的电影文化)

丹麦电影的历史是由艺术和工业双重因素构成的,它既经历了艺术性的没落复兴的跌宕过程,也伴随着经济性的生长发展。如果我们试图用阶段来划分丹麦电影的历史,一般可以按照时间大致分成四个阶段:1896年——1930年:默片时期;1930年——1960年:古典时期;1960年——1990年:现代时期;从1990年开始是丹麦电影的国际化突破时期。在这几个带有明显时代特征的丹麦电影文化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国内和国际的成功。

早期

丹麦最早的电影,是由宫廷摄影师拍摄的新闻片。1906年,奥尔森在哥本哈根成立了北欧电影公司,从此丹麦开始制片生产。该公司拍摄的第一部影片猎狮记(1907),是由舞台演员拉尔森导演并演出的,这是丹麦第一部获得成功的影片。

其后,该公司主要是拍摄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如《茶花女》、《威廉退尔》、《哈姆雷特》等。这些影片都是照搬舞台表演,只交待故事的主要情节。这期间,丹麦出现了几家电影公司。所拍摄的影片主要是喜剧片和情节片。如:导演林德的《未婚妻市场》,导演狄尼森的《四个魔鬼》,导演布洛姆的《狱门之旁》、《大西洋号》,导演麦德森的《福音书的作者》等。

这些影片情节雷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也都很肤浅,但是演员的表演和摄影技术是出色的,在剪接、布景、照明等方面都有新的探索。这时期丹麦导演的创作成就对其他国家的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丹麦电影演员,特别是女演员尼尔森,由于主演影片《深渊》、《没有祖国的姑娘》、《西班牙的爱情》(3片导演盖特)在国外获得很大声誉其他著名电影演员有普西兰德、维特邦托彼丹、弗列里赫、维特、封斯、南森。

世界大战

丹麦摄制了一些宣扬和平主义的反战影片。如导演布洛姆的《为了祖国》、《世界末日》,导演麦德森的《放下武器》、《永久的和平》和《天上的船》。这个时期,由演员成为导演的本杰明·克里斯滕森拍摄了侦探片《神秘的无名氏》,其后,拍摄了叙述道德问题的影片《复仇之夜》。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丹麦的影片出口锐减,电影事业境况恶化。最有影响的导演和演员纷纷迁居国外。这个时期,导演桑德堡根据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改编的几部电影颇具特色。影片中演员的演技出色,再现时代气氛,原作风格准确,公映后在丹麦和英国博得观众好评。这些影片是:《我们共同的朋友》、《远大前程》、《大卫科波菲尔》和《小杜丽》。

1919年,后来成为丹麦著名导演的德莱叶·卡尔·西奥多拍摄了他第一部影片《大总统》,1921年,他拍摄了自相矛盾的影片《撒旦的日记》,影片表现了对暴力的憎恶,呼吁人道主义精神,但同时又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芬兰1918年的革命作了诽谤性的歪曲。20年代里,闹剧片成为最受欢迎的样式。如导演劳里春(老)执导的影片:《电影、调情和订婚》、《他、她和哈姆雷特》,《我们冬季的朋友》等。这些作品表现了滑稽可笑但非常可爱的流浪汉的异常经历,在国内外得到赞赏。

30年代

有声电影出现后,丹麦电影艺术进入衰落时期。第一部丹麦有声电影是肖纳沃伊特拍摄的《爱斯基摩人》。在整个30年代,没有摄制出重要的作品。这时期,根据丹麦戏剧和散文作品改编的电影《维尔皮的牧师》、《教堂和风琴》(1932,导演肯纳沃伊特)等,尽管文学原作具有很高成就,由著名舞台演员扮演角色,但影片却不感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被德军占领的岁月里,丹麦生产了一些描写资产阶级家庭生活的电影。如导演本杰明·克里斯滕森的《离婚者的子女》、《孩子》,导演易普森和导演劳里春(小)的迷途的姑娘,导演雅各布森拍摄了一部剪辑得很出色的影片《八个协定》。1943年,导演德莱叶·卡尔·西奥多摄制了丹麦当时最好的一部故事片《愤怒的日子》,影片取材于挪威中世纪的一桩所谓“女妖案”,用以影射法西斯的残暴。这个时期,丹麦也拍摄了几部很隐晦的政治寓言式纪录片,号召同占领者进行斗争。

战后

丹麦电影得到了发展。丹麦电影工作者努力通过电影艺术反映丹麦的抵抗运动。如导演雅各布森的《看不见的军队》、《三年以后》,导演易普森和劳里春(小)的《大地将变成红色》,导演狄莫尔特的《最后的冬天》,克利斯登森的纪录片《你的自由受到威胁》,影片的素材是摄影师们在被占领期间秘密拍摄;导演汉宁强森夫妇根据丹麦著名作家尼克索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人的女儿》,描写了一个善良少女受压迫的一生。还有几部反映资本主义社会里儿童和青少年遭遇的影片,如汉宁强森的《处在两个世界的巴夫》,雅各布森的《士兵和珍妮》。

50年代

导演阿克塞尔拍摄了《永远处在惊慌中》、《多余的女人》、《一切为了叶莲娜》等影片,描述了工人和小职员的生活。在讽刺喜剧《黄金和绿草地》里,他抨击了丹麦的经济和精神生活的美国化。另一位导演帕尔斯博拍摄了《施密特一家》,以辛辣笔调揭示了资产阶级家庭关系的丑恶现象。

60年代

丹麦电影界涌现一批新导演和编剧,他们竭力以新的艺术手法拍摄反映尖锐的社会问题的影片。这批年轻人的作品被称之为“丹麦新浪潮”。如导演卡尔森拍摄了影片《抉择》(1962,根据南非白人女作家戈迪默的作品),揭露南非当局的种族隔离政策的罪恶。影片是在南非秘密拍摄的。

影片《我们怎么办?》描写丹麦抵抗运动参加者的境遇。他拍摄的描述资本主义社会作家遭遇的影片《饥饿》(1966,根据挪威作家汉姆生的作品改编)在国际上获得成功。导演施密特的《周末》等影片揭示了全民福利社会道德的实质问题。导演阿克塞尔的影片《红袍》(1967)再现了古代斯堪的纳维亚传说故事。

喜剧样式影片有巴林格的《信仰,希望和魔法》、《可爱的家庭》和《弗列迪,你先打》都是比较成功之作。1964年,著名导演德莱叶完成了他最后一部作品《日特鲁德》。

70年代以后

70年代年产影片20部左右,1982年产15部。1982年丹麦有400家电影院。1970年建立名为"沃尔克绍晋“的组织,专给青年导演提供创作基地。1966年在哥本哈根成立了电影学校,培养导演、摄影和录音人员。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210134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