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的风俗有哪些(56个民族的风土人情)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饮食消费风俗习惯各异,如蒙古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维吾尔族、藏族、苗族、傣族、壮族等。
1.蒙古族的饮食特点
蒙古族菜流传于内蒙、东北和西北地区,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元代是其鼎盛时期。饮食种类有茶食、粮食、奶食和肉食四类。茶食分为淡茶、奶茶、酥油茶和油茶四种。嗜饮砖茶。炒米(即蒙古米)是主要食品。奶食分食品与饮料.食品有白油、黄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和奶果:饮料有奶茶、酸奶和奶酒。传统食品分为白食和红食两种,白食是牛、羊、马、骆驼的奶制品,以白食待客是最高礼遇;红食是牛、羊等牲畜的肉制品,红食中最多的是羊肉,花样甚多,如手扒羊肉、全羊席等。
爱好饮酒,冬天喜喝泡子酒、夏天多为奶子酒,平时习惯喝各种白酒和烈性酒,酒量较大。牧区蒙民不食各种鱼类、鸡鸭、虾蟹和内脏。蒙古菜仅用盐或香料调制:重酥烂,喜咸鲜.油多色深量足,带有塞北草原粗犷饮食文化的独特风味。其代表性名菜主要有手扒羊肉、烤羊尾、炖羊肉、羊肉火锅、炒骆驼丝、烤田鼠、太极鳝鱼等。
2.满族的饮食特点
满族菜流传于东北、京津和华北,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在清代颇有名气。以面食为主食.主要是蒸煮食品,喜吃小米、黄米干饭与黄米饽饽(豆包)。“豆面卷子“和“萨其马”是传统的名吃食品。喜欢饮酒和吸烟。喜欢甜食,甜源主要是蜂蜜。过节喜吃“哎吉格饽”(饺子)。除夕必吃手扒肉。忌食狗肉。荤菜用料多为家畜、家禽或熊、鹿、樟、狗、野猪、兔子等野味,主要烹调方法有白煮和生烤,口味偏重鲜、咸、香,口感重嫩滑。菜品多为整只或大块,吃时用手撕或用刀割食,带有萨满教神祭的遗俗。其名菜主要有白煮猪肉、白肉血肠、烤鹿腿、手扒肉,常用蔬菜有大白菜和酸菜等。“火锅”颇为有名。民族风味饭局,如三套碗、茶席也很有特色。
3.朝鲜族的饮食特点
朝鲜族菜流传于东北和天津,与朝鲜和韩国菜肴同出一源。以大米、小米为主食,喜食干饭、冷面和打糕,传统食品有五谷饭、松饼、药食等。荤菜喜欢牛肉、狗肉、精猪肉、鸡和各种海味,特别是明太鱼,最爱吃的是狗肉,有“三伏天喝狗肉汤可大补”的说法。素菜喜欢吃黄豆芽、卷心菜、粉丝、萝卜、菠菜和洋葱等。特别是泡菜。爱喝汤,一日三餐几乎顿顿离不开汤,冬季喝大酱汤,三伏天喝凉汤。口味喜酸辣,喜食有香、辣、蒜味道的菜肴。爱喝花茶.还爱喝豆浆,男子爱喝酒,除白酒外,还有自酿的“马利格”酒。一般不吃稀饭,不喜欢吃鸭、羊肉、肥猪肉和河鱼,对放糖和花椒的菜及油腻过多的菜不感兴趣。不喜欢在热菜里放醋。选料多为狗肉、牛肉、瘦猪肉、海鲜和蔬菜,擅长生拌、生渍和生烤.习惯以大酱、清酱、辣椒、胡椒、麻油、香醋、盐、葱、姜、蒜调味,菜品风味鲜香脆嫩,辛辣爽口。餐具多系铜制,喜好生冷。其名菜有生渍黄瓜、辣酱南沙参、苹果梨咸菜、头蹄冻、烧地羊、生烤鱼片、冷面等。
4.回族的饮食特点
回族在宁夏、甘肃、新疆、青海等省区较为集中,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由于宗教信仰,回民禁食忌食猪、马、驴、骡、狗和一切自死动物、动物血,禁食一切形象丑恶的飞禽走兽。无论牛、羊、骆驼及鸡、鸭,都要在念安拉之名后屠宰,否则不能食用。有些严守戒律的人甚至非清真饭店不用餐,这一点要切记并给予充分的尊重。各地回民的饮食也有所不同。如宁夏的回族以米、面为日常主食,而甘肃、青海的回族则以小麦、玉米、青稞、马铃薯为日常主食。常食的面点有馒头、烧锅、花卷、面条、烧卖、包子、烙饼及各种油炸面食。油香、馓子是各地回族喜爱的特殊食品,也是节日馈赠亲友的礼品。肉食以牛、羊肉为主,有的也食骆驼肉,食用各种有鳞鱼。回族讲究饮料,凡是不流的水、不洁净的水不饮用,并喜欢饮茶和以茶待客。回族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多数回民不抽烟、不饮酒。回族的饭局讲究各种菜肴的排列,婚宴一般用8~12道菜,忌讳单数。宁夏南部盛行“五罗四海”、“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儿圆”等清真饭局套菜。
5.维吾尔族的饮食特点
以面粉、大米为主食,肉食以羊肉为主,常见的面食为馕,喜庆节日或待客吃抓饭,烧烤羊肉是最普遍、最有特色的食用方式。各类小吃如羊肚、羊头、羊肝、羊心、面筋是饮食佳品。喜喝奶茶或茶水,吃奶油。饭前饭后必须洗手,以壶冲洗,下以盆接,且只限三下。吃抓饭时.预先还要剪指甲,以便手抓食物。饮料一般喜各种奶茶和清茶。爱喝葡萄酒,酒量颇大。喝汤用木勺。吃饭时,将“饭布”铺于炕上,然后一家人围坐就餐。禁食猪肉、驴肉、狗肉和鸽肉,在南疆还禁食马肉。
6.藏族的饮食特点
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还分散居住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一般以糌粑为主食,食用时,要拌上浓茶,若再加上奶茶、酥油、“曲拉”(即奶渣,是打出酥油后的奶子经熬好后晾干而成,若用酸奶或甜奶熬制则更香美)、糖等一起食用则更香甜可口,糌粑被称为藏族的“方便面”。四川一些地区的藏族还常食“足玛”(俗称人参果)、“炸果子”以及用小麦、青稞去熬和牛肉、牛骨入锅熬成的粥。青海、甘肃的藏族也食烙薄饼和用沸水加面搅成的“搅团”,还喜食用酥油、红糖和奶渣做成的“推”。藏族喜饮奶、酥油茶及青稞酒。藏族民众普遍信奉藏传佛教,藏历年“洛萨节”(汉族新年)是最大的节日,届时,家家都要用酥油炸果子、酿青稞酒。初一,年迈长者先起床从外边打回第一桶“吉祥水”:全家人按长幼排座,边吃食品边相互祝福;长辈先逐次祝大家“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晚辈回敬“扎西德勒彭松错”(吉祥如意,功德圆满):之后,吃酥油熟人参果,并互敬青稞酒。7.苗族的饮食特点
苗族菜流传于贵州、云南、四川、湖南等地,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红苗、黑苗、白苗、青苗、花苗的饮食风味大同小异。以大米为主食,有些地区也以玉米、洋芋、燕麦等杂粮为主食。日常饮食多为素食,逢年过节或宴会待客才以猪肉、牛肉、鸡鸭等为珍品。常食野菜。喜欢酸味,以酸汤最为著名,喜欢用酸汤制作肉食,苗族人几乎家家都备有酸菜。喜饮酒,几乎家家都自己酿酒,喜爱烧酒(玉米酒)、米酒和糯米甜酒;喜爱油麻糖、阴米糖:喜爱吸烟,但极少有妇女吸烟。桂林龙胜苗族一日三餐前,都要先饮油茶。苗族人民喜爱养狗,因此也擅长烹制狗肉,不论炖、烤、卤、酱,都浓香扑鼻。苗族菜食料广泛,嗜好麻、酸、糯,口味厚重。制菜常用颤蒸、锅焖、罐炖、腌渍诸法,酸菜宴独具特色。其代表性名菜有瓦罐焖狗肉、清汤狗肉、慧仁米焖炯猪脚、血肠粑、红烧竹鼠、油炸飞蚂蚁、辣骨汤、鱼酸、牛肉酸、蚯蚓酸、芋头酸、豆酸、蒜苗酸、萝卜酸等。
8.傣族饮食习俗
傣族菜有八百余年历史,带有小乘佛教的浓郁色彩。以大米为主食。德宏地区主要吃粳米,西双版纳一带爱吃糯米。爱吃竹筒饭。不吃羊肉,以猪肉为主、牛肉次之。喜油煎炸而食,不喜炒食。独特食品是“虫虫菜”。民间习惯早、晚两餐。有嗜酸之癖好,各种蔬菜均要加入特制的酸汁,酸味十足。男子喜饮酒,甜米酒则受到男女老少的喜爱,流行别具风味的竹管酒。
傣族人还爱嚼槟榔。吃饭时全家入席而坐,围一小蔑桌。如吃糯米饭,则用手捏成团而食。用料广博,动、植物皆被采用。制菜精细,煎、炒、炮、烟无所不用。口味偏好酸香清淡,昆虫食品在国外与墨西哥齐名。菜肴奇异自成系统,有热带风情和民族特色。其代表性名菜有苦汁牛肉、烤煎青苔、五香烤傣鲤、菠萝爆肉片、炒牛皮、鱼虾酱、香茅草烧鸡、牛撒撇拼盘、炸什锦、刺猜酸肉、蚂蚁酱、蜂房子、生吃竹虫、清炸蜂蛹、烧烤花蜘蛛、凉拌白蚁蛋、油煎干蝉、狗肉火锅等。傣族人请客饮酒时,贵宾必须上座。土司头人宴请重要客人,俗例由寨中年轻姑娘敬酒,她们用银盘托着酒壶,依次向客人敬酒。如果谁敬而不饮,她们就会抱其头灌饮。如果想让她们手下留情的话,就必须准备好银元,在来敬酒时,放上一枚银币,请其代饮。
9.壮族的饮食特点
壮族主要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广东、湖南、贵州等省也有分布,习惯于日食三餐,有的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中间加一小餐,早、午餐比较简单,一般吃稀饭,晚餐为正餐,多吃干饭.菜肴也较为丰富。大米、玉米是壮族的主食,肉食主要为猪、牛、羊、鸡、鸭、鹅等.有些地区还酷爱吃狗肉。壮族多自酿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
壮族的节日与汉族有许多相同之处,以春节为重。除夕晚,饭局上一定要有一只整煮的大公鸡,壮族习俗认为,没有鸡不算过年。年初一喝糯米甜酒、吃汤圆,初二以后开始拜年,互赠糍粑、粽子、米花糖等食品。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歌节吃妇女烧成的五彩糯米饭:以糯米、去壳绿豆及干酱腌过的猪肉为主料制成的壮粽,尤其是广西宁明壮族春节时以斗米做成的“大驼背粽”,都是壮族独具特色和风味的食品。壮族好客,凡有客至,必定热情接待。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均请全村各户来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两人从酒碗中各舀一匙,相互交饮.眼睛真诚地望着对方,壮族饭局实行男女分席,一般不排座次,不论辈分大小,均可同桌。按规矩,即使是吃奶的婴儿,凡入席即算一座,有一份菜,由家长代为收存,用干净的阔叶片包好带回家,意为平等相待,每次夹菜,都要由一席之主先夹最好的送到客人碗碟里,其他人才能下筷。
少数民族的风俗有哪些(56个民族的风土人情)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228138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