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臭蛙(属无尾目蛙科臭蛙属)

务川臭蛙(学名:Odorrana wuchuanensis)是一种中国特有的两栖动物,属无尾目蛙科臭蛙属,因其模式标本采于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而得名。当地也是该种目前已知唯一的分布地。

务川臭蛙体色十分鲜艳:其背部为绿色,上面有分散的黑斑,一些黑斑的周围有淡金黄色的镶边;唇缘有深浅相间的斑纹;头部深灰色和金黄色相间的大斑块交织成网状图案;四肢背方有深色宽带和浅色窄条相间的横纹,股胫部各有5~6条。务川臭蛙是中国最濒危的8种两栖类之一,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定为极危物种,但尚未被列入中国物种保护级别。

务川臭蛙(属无尾目蛙科臭蛙属)

形态特征

务川臭蛙仅分布于贵州省务川县溶洞内,属极危物种。以牛蛙为对照,通过形态解剖学和组织学方法对务川臭蛙的皮肤和吸盘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务川臭蛙头部背侧、后肢背侧以及躯干腹侧皮肤总厚度分别为372.50μm±29.7μm、453.25μm±13.9μm及237.92μm±31.8μm,各部分皮肤真皮层所占比例分别为(88.86±1.41)%、(90.65±0.81)%和(86.59±1.77)%。

其中分布着大量的颗粒腺和粘液腺;前后肢每个指(趾)末端的吸盘,腹面有明显的柱状凸起表皮结构,其间有小孔和粘液腺,是务川臭蛙在溶洞壁上攀爬捕食的结构基础。务川臭蛙具有的特殊生理结构,是珍贵的遗传资源,应当加强科学保护。

名称来源

臭蛙是对两栖纲蛙科臭蛙属蛙类的统称,世界已知臭蛙约50种,中国已知30种,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臭蛙受到刺激时皮肤上的腺体会分泌出浓烈臭味,因而得名,臭蛙一生都生活在黑暗的洞穴中,“务川臭蛙”是中国特有的喀斯特洞穴大型蛙类。

科学探索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9年第一期刊载《寻找神秘的洞穴蛙—-务川臭蛙》文章,首次揭开了务川臭蛙秘密洞穴生活的一角,同时科技工作者宣布了“务川臭蛙”有5个分布点。

2008年5月和8月,野生动物专家徐健得到了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资助,率领科考队先后两次到务川考察,深入到100多平方公里的70多个山洞考察,新发现4个务川臭蛙分布点,加上原有的一个分布点,目前务川境内共有5个务川臭蛙分布点。每一个分布点上的务川臭蛙数量都非常少,(每个分布点有都在10只以内),务川臭蛙正处于绝灭的边缘。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务川臭蛙生活于16-18℃的恒温溶洞内,食物单一,其繁殖及对水环境要求特别高,所以务川臭蛙的适应生存空间很窄。再加上人为活动和人为捕杀,务川臭蛙正处于绝灭的危险中。科考队还拍摄到了务川臭蛙的抱对行为,这是科学工作者首次记录到这个物种的繁殖行为。考察队进一步了解了务川臭蛙这个物种的分布范围,生存状况和受威胁状况,对进一步保护这个物种提供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

目前务川自治县的务川臭蛙分布区还不属于任何自然保护区,为此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两栖专家谢峰呼吁、应该新建保护区来保护务川臭蛙物种。

物种保护

务川臭蛙是中国最濒危的8种两栖类之一,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定为极危物种,但尚未被列入中国物种保护级别。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329143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