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国土面积演变(芬兰的领土历史变迁)

芬兰是在1917年末获得独立地位的,在此之前其是沙皇俄国统治下的一个自治大公国。刚刚独立的芬兰除继承了原芬兰大公国的全部领土之外,还获得了北冰洋沿岸的佩萨莫等地区,国土总面积达到了38万多平方公里。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随着德意轴心国集团对外扩张的日益猖獗,深感战争迫近的苏联决定建立一条抗阻敌寇东向挺进的屏障。当时苏联以苏芬边界距离列宁格勒只有32公里为由,多次要求芬兰割让或租借卡累利阿地峡,但经过数轮谈判均无果而终后,苏联单方面撕毁《苏芬互不侵犯条约》,挑起了入侵芬兰的战争。
芬兰国土面积演变(芬兰的领土历史变迁)

苏芬战争又称冬季战争,自1939年11月30日苏军在四个主要方向发动钳形攻势开始,到1940年3月13日和平协定生效为止,共历时将近三个半月,前后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受到极寒天气和交战区森林茂密、湖泊纵横的影响,苏军的装甲重兵集团竟被轻装灵活的芬兰军队打得措手不及。而中路苏军更是在一个名叫索木斯萨耳米的村子被歼灭两个师2.3万人。后来新上任的苏军前线总指挥铁木辛哥将军集中21个师的优势兵力发动了对卡累利阿地峡的重点进攻,从而开启了苏芬战争的第二个阶段。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鏖战,苏军终于攻占了芬兰的工业重镇维堡,并迫使芬兰按照苏联提出的条件签署了结束战争的和约。
芬兰国土面积演变(芬兰的领土历史变迁)

1940年的和平协定对芬兰来说是苛刻的,苏联获得了包括维堡城在内的卡累利阿地峡,萨拉地区和北冰洋沿岸的雷巴契半岛。以上地区共4.2万平方公里,占芬兰战前国土的11%。除此之外,苏联还以三十年期限租借了芬兰的汉科半岛作为海军基地。苏芬战争后的新国界,使芬兰失去了可以阻止敌寇入侵的全部要地,而汉科海军基地更像是一把指向芬兰心脏的利刃,毕竟其距离赫尔辛基只有一百多公里。此后反苏情绪高涨的芬兰日益倒向了轴心国集团,并参加了德国入侵苏联之战。至1941年末,芬兰军队不仅收复了冬季战争时被夺取的土地,而且将战线推进到奥涅加湖和白海以西地区。但这短暂的辉煌随着1944年苏军的反攻而顷刻间烟消云散。同年9月,与苏联单独媾和的芬兰不仅要交还1940年边界以外的所有地盘,还要额外割让佩萨莫地区(还可翻译为贝柴摩地区)。
芬兰国土面积演变(芬兰的领土历史变迁)

佩萨莫地区是芬兰在二战以前为数不多的北冰洋出海通道,其不仅紧邻俄国的摩尔曼斯克,而且拥有着极为丰富的镍矿资源。当时的摩尔曼斯克是苏联北方十分罕见的终年不冻港,是二战期间苏联接受英美援助的重要通道。卫国战争期间,美国援助苏联的物资达上千万吨,总价值有109亿美元,而这些援助物资的主要入境通道就是自西雅图经北极到摩尔曼斯克,以及自纽约经冰岛到摩尔曼斯克。而佩萨莫的存在却自始至终威胁着摩尔曼斯克港的正常运转。1941年6月的时候,驻守挪威的德军就是通过借道佩萨莫发动了对摩尔曼斯克的围攻。除位置优越外,佩萨莫还有丰富的镍矿,是德国颇为倚重的战略原料产地。镍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因具有极强的机械强度和耐高温等属性被广泛用于飞机、坦克和舰艇等军工制造行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五国和约的签署,芬兰与苏联在1944年约定的边界得到正式确定。

1947年的五国和约是二战胜利后,反法西斯同盟与德国的仆从和帮凶缔结的和平条约。其中规定芬兰疆界需维持1941年1月1日的原状,除此之外,芬兰还要承认苏联对佩萨莫的兼并。这样,芬兰失去北冰洋出海口,被困在相对封闭的波罗的海。而苏联则与挪威接壤,极大改善了摩尔曼斯克港的战略环境。至此,芬兰的疆域稳定在了33.8万平方公里的水平。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420147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