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汉语汉字)

基本信息裘 拼音qiú 注音ㄑㄧㄡˊ 部首衣部外笔画7总笔画13五笔86FIYE五笔98GIYE仓颉IEYHV郑码DVSR电码5941基本字义 qiúㄑㄧㄡˊ皮衣:狐~。集腋成~。姓。

qiú

(1) ㄑㄧㄡˊ

(2) 皮衣:狐~。集腋成~。

(3) 姓。

(4) 郑码:DVSR,U:88D8,GBK:F4C3

(5) 笔画数:13,部首:衣,笔顺编号:1241344413534

〈名〉

(1) (形声。从衣,求声。本义:皮衣。古代“求”、“裘”同字)

(2) 同本义 【fur coat】

裘,皮衣也。——《说文》

裘所以佐女功助温也。——《白虎通·衣裳》

掌为大裘——《周礼·司裘》。注:“大裘,黑羔裘。”

世以为裘者。——《淮南子·泛论》。注:“裘孤之属也。”

良治之子,必学为裘。——《礼记·学记》

冬日麑裘。——《韩非子·五蠹》

狐裘不暖。——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裘葛之遗。——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甚都(车马衣裘十分华美);裘膻(裘皮和膻气。代指清兵);狐裘;裘氏(周礼官名。制皮衣的工匠);裘冕(上古帝王祭天时所穿戴的衣冠)

(4) 古代制皮工匠的一种 【furrier】

详细解释

裘qiú〈名〉

(形声。从衣,从求,求亦声。“求”意为“毛皮”。“求”与“衣”联合起来表示“毛皮衣服”。本义:毛皮衣(以毛为表的皮衣)。说明:古代“求”、“裘”同字)同本义[furcoat]

裘,皮衣也。——《说文》

裘所以佐女功助温也。——《白虎通·衣裳》

掌为大裘——《周礼·司裘》。注:“大裘,黑羔裘。”

世以为裘者。——《淮南子·泛论》。注:“裘孤之属也。”

良治之子,必学为裘。——《礼记·学记》

冬日麑裘。——《韩非子·五蠹》

狐裘不暖。——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裘葛之遗。——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裘马甚都(车马衣裘十分华美);裘膻(裘皮和膻气。代指清兵);狐裘;裘氏(周礼官名。制皮衣的工匠);裘冕(上古帝王祭天时所穿戴的衣冠)古代制皮工匠的一种[furrier]

词性变化

裘qiú〈动〉

假借为“求”。求取[strivefor;seek]熊罴是裘。——《诗·小雅·大东》穿上皮衣[putonfurcoat]。如:裘马(坐马车,穿裘衣。比喻权贵的豪华生活);裘马轻肥(衣轻裘,乘肥马。比喻富豪人家的少年)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衣字部》 ·裘 ·康熙笔画:13 ·部外笔画:7〔古文〕求《唐韵》巨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渠尤切, 音求。《玉篇》皮衣也。《诗·小雅》舟人之子,熊罴是裘。《又》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周礼·天官·司裘》掌为大裘,以供王祀天之服。中秋献良裘,季秋献功裘。《中论》救寒莫如重裘。 又披裘公,人名。《高士传》披裘公曰:五月被裘负薪,岂取金者哉。 又菟裘,地名。《左传·隐十一年》使营菟裘,吾将老焉。《注》在梁父县南。 又裘氏,亭名。《水经注》沙水又东南迳裘氏鄕裘氏亭西。 又姓。《通志·氏族略》裘氏,衞大夫食采于裘,因氏焉。 又《集韵》渠竹切,音鞠。义同。 又《韵补》渠之切,叶音其。《诗·豳风》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说文》作 。

说文解字

《卷八》《裘部》 ·裘皮衣也。从衣求声。一曰象形,与衰同意。凡裘之属皆从裘。求,古文省衣。巨鸠切

English

furgarments;surname

裘姓起源

一、裘氏起源说

(一)春秋时期宋大夫仇牧之后,避难于卫,改氏“裘”,以裘仲为始祖说

据《槐里谱》中列《裘氏本源考》云:“宋公族⑸,仇牧之后,改氏裘,以裘仲为始祖”。同这个说法或类似这种说法的有:《古今姓氏书辨证》、《元和姓纂》、《万姓统谱》、《古今类纂》、《急就章》、《姓考》、《广韵》、及《路史》等。惟《姓源》后加注“望出南阳”、《广韵》后加注“望出渤海”之语。

考春秋宋闵公十年(前682),南宫万反叛,弑闵公,杀大夫仇牧。仇牧子仲贤、仲让奔萧⑹避难。后适卫,改氏为裘。卫惠公以其居处裘氏,作为他兄弟俩的封邑。证诸《礼记·檀弓下》有“裘氏邑”的记载。《通志·氏族略》亦云:“卫大夫食采于裘,因氏焉。”

《裘氏本源考》以大夫仇牧为宋公族之说,自有其原由。查春秋时期列国世卿多为公室,即以宋国内的华氏、向氏、孔氏、乐氏、戴氏、皇氏、鱼氏,没有一个不是公族,称仇氏为公族,殆无疑义。有人说是周宣王的后裔,倒是无据可循,理由是周为姬姓,宋系子姓,各有渊源,不容紊扰。

案《春秋左氏传》载:(庄公)十五年(前682)秋,“宋万弑闵公于蒙泽⑺,遇仇牧于门,批而杀之⑻。”仇氏仲子随之避难至卫,得封邑为裘氏,足可徵信。故宋王栐《燕翼贻谋录》⑼、过勗《旌表门闾记》皆载以仇牧子仲为始祖。会稽云门七世孙万龄请陆放翁(游)为宗谱作序,亦云:“首序本源得姓之著由矣。”可见当时修谱时赞同此说,并将杂说排斥于外。后人以祖周宣王少子裘国侯为荣,遂删去《裘氏本源考》,又将谱序妄加窜改,致文气前后亦不相贯,实诬甚矣!

(二)周宣王少子封于裘,为裘国侯说

这个说法来自《槐里谱》中的《得姓始末考》,云门廿二世孙裘冶撰《会稽义门裘氏宗谱序》也持此说,说是“周宣王少子常执琳球玉笏,恪侍宫闱,及长爰封为求国侯,其后赐衣冠,因此求下著衣,改氏为裘。”是以封号为姓也,遂以周宣王少子为裘氏始祖,因不知其名,即称其为“国侯”,并以仇牧为后裔。历代宗谱素以天子诸侯作始祖为荣,不加考证,故多认同之⑽。考周厉王之子宣王姬静(前827—前782)在位四十六年,为周代中兴之主,距春秋时代(前770—前476年)仅十二年,如封少子于裘,当在他的晚年,则春秋时代的诸侯国中应有一个“裘国”存在。即使是旋封旋灭,亦当留有个地名,为什么《公羊》、《榖梁》、《左传》三传中都没有提及个“裘国”呢?《历代郡国考》亦不见有这个地名。又延拉宋仇牧为后裔,更是无稽;宋为子姓,周为姬姓,史有明文,各有所宗。又考仇牧遇害于周庄王十五年,即宋闵公十年(前682),仲子逃奔至卫,与所谓周宣王少子封裘不过百年;以三十年一世计,相传三世,岂有初封之国经一二世即亡,仇牧之子,即仕于卫国,并从此未见史书提到裘国的史事?既以国为氏,为什么仇牧要改氏为“仇”,及至后人,又复氏为“裘”呢?诸多问题无从解释。如此攀附“国侯”始祖为荣,实不足取。其实,追溯本姓源流也不应论其荣辱,何况仇牧亦系宋公族,且脉络分明,有史可稽,未尝非天子诸侯之后裔。

(三)春秋时期卫大夫柳庄之后说

案《何氏姓苑》,谓卫大夫柳庄食采于裘,因以为氏。系据《礼记·檀弓·下》所载:“卫有大史曰柳庄”,寝疾。(献)⑾公曰:若疾革,虽当祭必告,公再拜,稽首请于尸曰:“有臣柳庄也者,非寡人之臣,社稷之臣也。闻之死,请往。”不释服而往,遂以燧之⑿,与之邑裘氏与县潘氏。书而纳诸棺曰:“世世万子孙无变也。”此说以为裘氏的由来,即源于此,遂以柳庄为裘氏始祖。

从这件史事可以清楚看出,《姓苑》作者何承天得出柳庄食采于裘而为氏的结论是不确切的。事实是“邑名裘氏是因氏以名邑,不是因邑而得氏”,是柳庄生前原有因氏而名邑的裘氏邑,故谓“与之邑裘氏与县潘氏”。由此还可看出献公与之是两个赐邑,非独一之“裘氏邑”,则《姓苑》应云:“卫大夫柳庄食采于裘氏与县潘氏”才行,怎么能说柳庄的子孙不氏县潘,而必氏裘呢?查考柳庄之前,鲁国有“县贲父”氏、楚国有“潘党”氏,如果因邑得氏,则柳庄之后,既有裘氏,又有县潘氏,怎么可以随意用来解释裘氏说是柳庄的后裔呢?故《何氏姓苑》所记,颇难自圆其说,不足为信。

(四)春秋时期宋孟献子友、裘牧仲之后说

此说是据《四书人物考》、《氏族大全》的错误记载,明代廖用贤《尚友录》也未考核而因袭,传讹至今。查《孟子·万章下》⒀云:“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吾忘之矣。”就是说与孟献子为友的是乐正裘、牧仲等五人,非裘牧仲者。《中国人名大辞典》乐正裘释:“乐正裘,春秋鲁国人,与牧仲并为孟献子友。”又牧仲条亦释:“乐正裘,春秋鲁国人,与乐正裘并为孟献子之友。”注明乐正裘、牧仲都是鲁国人。(按《汉书·古今人表》作乐正求)。

考乐正是周代主管音乐的官名,后以官为氏,即为复姓乐正、名裘。春秋时期,宋楚有乐氏,惟鲁国有乐正氏,如曾子弟子乐正、子春,孟子弟子乐正克。又考春秋时期也有牧氏,孔子时即有鲁国牧皮这个人。据此“孟献子友裘牧仲”,系是“孟献子友乐正裘、牧仲”之误,中间脱漏“乐正”两字,文中无标点,又将姓牧名仲这个人,误成为姓裘名牧仲,继之错成为裘姓之始祖,岂不两诬也。而《尚友录》既将牧仲列于裘氏,作裘牧仲,又列仲于牧氏,将牧仲分成不同名姓的两个人,一身作两个家族的祖先,更是荒谬了。

(五)春秋时期鲁大夫食邑菟裘说

此据《氏族笺释》,谓裘姓,源自“鲁大夫食邑菟裘”。案“菟裘”见《春秋左传·隐公十一年》有“不欲复居鲁朝,使营菟裘,吾将老焉”的记载。服虔《左氏传解》说:“菟裘鲁邑也。营菟裘以作宫室,欲居之以终老焉。”考菟裘在今山东省泗水县北,旧有菟裘城,亦曰菟裘聚。又查五代南唐权臣郭崇韬曾云:“今为群邪排毁,吾欲避之,归镇常山,为‘菟裘’之计。”由此看来,菟裘实有其地,并为后人称为告老退隐的居处,或借喻为退隐的别称。

又考菟裘,见《史记·秦本记》:“秦之先,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菟裘氏。”⒁这样说来,菟裘又是秦后裔的复姓。但不管怎样,鲁大夫食邑菟裘与姓氏并无关系,更不知这位鲁大夫为何人,何名?史无稽考,仅存此说而已。

裘氏立姓都没有逾越于西周末或东周春秋时代,这三百五十年左右的时间内,即在公元前827—前476年之间。现经考证,认为第一种(春秋时期宋大夫仇牧之后说)说法较有根据可靠,有关史籍引用也较多,亦为宋代会稽义门裘氏宗谱所采纳。

二、裘氏立姓源流综述

裘氏本子姓,为春秋时期(前770—前475)宋国大夫仇牧的后嗣,亦为宋之公族,即王室之枝叶也。考宋国的始祖,系殷代帝乙之长子,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食采于微,故谓“微子”⒂。自周灭殷后,周公旦命微子启统率殷族,封于宋,号宋公,为春秋时期十二诸侯国之一。就是说,宋本是殷的后裔,殷为子姓,宋归属周,但姓不变,仍为子姓。后改氏为仇,仇牧即为裘氏之父⒃。

宋闵公十年(周庄王十五年)秋,南宫万杀仇牧,子与群公子偕奔,事见《春秋左传》及《史记·宋微子世家》。同年冬,萧叔大心邀同戴、武、宣、穆、庄等族,率领曹国的军队平定南宫万之乱。宋桓公立,萧叔荐仇氏仲子于朝,三召不赴,迳离宋适卫,隐于西鄙,改氏为裘。卫惠公为取友于宋亦徵之为官,又不就,即免其征役,并以居处“裘氏”为封邑。故旧称地望为“南阳裘氏”,盖地处卫之西部边区,秦时置之南阳故地也。

上述仲子适卫改氏,虽不见经传,未详何据,但考之旧谱,已早纂修于唐,续编于宋,当时所存古籍尤多,必有其确证。且所述乃事势之常,亦皆事理所当,故可徵信。

⑸宋:周国名(前1204—前286)子姓,公爵,出自商王帝乙之长庶子启,食采于微谓之“微子”。周武王诛纣,立其子武庚。武庚以三监畔,成王诛之,乃更封微子为宋公,以奉汤祀,后为齐所灭。《汉书·地理志》云:“梁国睢阴县,故宋国,微子所封。”今河南商丘县南。公族:也作公室,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家族。

⑹萧:宋的附庸国,子姓,始封之君为萧叔大心,子孙以封国为姓。

⑺蒙泽:春秋时宋邑,今河南商丘县东北蒙县故城。

⑻《史记·宋微子世家》载:南宫万“弑湣(闵)公于蒙泽,大夫仇牧闻之,以兵造公门。万搏牧,牧齿著门阖死。”

⑼新《辞源》释:此书被称为杂史中之最有典据者。

⑽崇仁裘氏在清代修过七次宗谱,据嘉庆二十五年(1820)钱塘谷人吴锡麒序,即有“崇仁裘氏其先世裘国侯”之语。

⑾献公,公元前576—前559年、前546—前544年任国君、前558-—347年殇公任国君,柳庄,前576—前544年在世。

⑿燧:向死者赠送衣被。

⒀《孟子·万章·下》:万章问曰:敢问友?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⒁《春秋公羊传》菟裘,作“涂裘”。

⒂微子启,《史记·宋微子世家》作微子开,避汉景帝刘启之讳而改。

⒃改氏为仇无考,系据宗谱所载。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424148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