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加密(算法)

对称加密算法在加密和解密时使用的是同一个秘钥;而非对称加密算法需要两个密钥来进行加密和解密,这两个秘钥是公开密钥(public key,简称公钥)和私有密钥(private key,简称私钥)。

非对称加密(算法)

起源

W.Diffie和M.Hellman 1976年在IEEE Trans.on Information刊物上发表了“New Direction in Cryptography”文章,提出了“非对称密码体制即公开密钥密码体制”的概念,开创了密码学研究的新方向。

工作原理

1、A要向B发送信息,A和B都要产生一对用于加密和解密的公钥和私钥。

2、A的私钥保密,A的公钥告诉B;B的私钥保密,B的公钥告诉A。

3、A要给B发送信息时,A用B的公钥加密信息,因为A知道B的公钥。

4、A将这个消息发给B(已经用B的公钥加密消息)。

5、B收到这个消息后,B用自己的私钥解密A的消息。其他所有收到这个报文的人都无法解密,因为只有B才有B的私钥。

工作过程

如下图所示,甲乙之间使用非对称加密的方式完成了重要信息的安全传输。

1、乙方生成一对密钥(公钥和私钥)并将公钥向其它方公开。

2、得到该公钥的甲方使用该密钥对机密信息进行加密后再发送给乙方。

3、乙方再用自己保存的另一把专用密钥(私钥)对加密后的信息进行解密。乙方只能用其专用密钥(私钥)解密由对应的公钥加密后的信息。

在传输过程中,即使攻击者截获了传输的密文,并得到了乙的公钥,也无法破解密文,因为只有乙的私钥才能解密密文。

同样,如果乙要回复加密信息给甲,那么需要甲先公布甲的公钥给乙用于加密,甲自己保存甲的私钥用于解密。

主要功能

非对称加密体系不要求通信双方事先传递密钥或有任何约定就能完成保密通信,并且密钥管理方便,可实现防止假冒和抵赖,因此,更适合网络通信中的保密通信要求。

优缺点

非对称加密与对称加密相比,其安全性更好:对称加密的通信双方使用相同的秘钥,如果一方的秘钥遭泄露,那么整个通信就会被破解。而非对称加密使用一对秘钥,一个用来加密,一个用来解密,而且公钥是公开的,秘钥是自己保存的,不需要像对称加密那样在通信之前要先同步秘钥。

非对称加密的缺点是加密和解密花费时间长、速度慢,只适合对少量数据进行加密。

在非对称加密中使用的主要算法有:RSA、Elgamal、背包算法、Rabin、D-H、ECC(椭圆曲线加密算法)等。

不同算法的实现机制不同,可参考对应算法的详细资料。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622155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