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率(数学概率)

失业率(UnemploymentRate)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率(一定时期全部就业人口中有工作意愿而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数字),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失业数据的月份变动可适当反应经济发展。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具有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2013年9月9日,中国首次向外公开了调查失业率的有关数据。

造成原因

造成失业的原因很多,因此失业的结构与变动情况是观察重点。失业原因可分为:

摩擦性

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是指人们在寻找工作或转换工作过程中的失业现象。增加职业训练计划与提高信息沟通(使失业者能确实掌握就业机会)可降低这方面的失业。在实际劳动市场上,失业率总是围绕自然失业率波动,原因之一是工人寻找最适于自己的工作需要时间。它是由于经济运行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功能缺陷所造成的临时性失业。经济总是变动的,工人寻找最适合自己嗜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一定数量的摩擦性失业必然不可避免。即劳动者想要工作与得到工作之间的时间消耗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

结构性失业(Structual unemployment):指市场竞争的结果或者是生产技术改变而造成的失业。结构性失业通常较摩擦性失业持久,因为结构性失业常表示人员需要再训练或是迁移才能找到工作。

经济产业的每次变动都要求劳动力供应能迅速适应变动,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却与社会对劳动力需求不吻合。由此而导致的失业被称为“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这种变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失业。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变化导致的,这些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

季节性

季节性失业(Seasonal unemployment):农业,营建业与旅游业特别容易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季节性失业是一种自然失业,它给社会带来两个方面的不良影响:一是季节性雇员由于就业时间短,收入受到影响(尽管有补偿性工资差别);二是季节性失业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对季节性失业人员的职业指导应侧重于信息服务,指导他们在淡季以灵活的形式(如非全日制工作)临时就业。

周期性

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周期性失业的原因主要是整体经济水平的衰退;由于它是可以避免的,因而周期性失业也是人们最不想看见的。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失业就完全属于周期性失业。每一个工人都从事着他们一直从事的工作,因此不存在摩擦性失业。与人们更倾向于手持货币而不是消费、企业被迫削减产出导致的失业相比,结构性失业同样极不明显。

周期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等失业状况不同,周期性失业的失业人口众多且分布广泛,是经济发展最严峻的局面,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有所恢复。在中国经济仍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中,中国此前及未来几十年出现严重经济衰退和周期性失业的机率很低。

非自愿

非自愿性失业(Involuntary unemployment):如果工资品(wage-goods)的价格相对货币稍有上升,现行货币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劳动总供给量和在此工资水平下的劳动总需求量都将大于现有就业量,那么劳动者就处于非自愿性失业状态。 是1936年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其着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概念。

凯恩斯认为,如果工资品的价格较货币工资稍微上涨,劳动者愿意在当时的货币工资下提供劳动供给,而在同一时间的总劳动需求都大于已经有的就业量,那么就有非自愿失业的存在。

国外现状

10月1日,日本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日本8月份失业率为4.1%,环比上升上升0.3%,是6个月来首次出现恶化。其中,就业人数为6310万人,同比增加29万人,增幅为0.5%;失业人数为271万人,同比减少6万人,降幅为2.2%。

奥肯定律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这种菲利普斯曲线以经济增长率代替了第二种菲利普斯曲线中的失业率。这一代替是通过“奥肯定律”实现的。

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具有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这样,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便呈现出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在这一关系的研究中,经常不是直接采用经济增长率指标,而是采用“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或是采用“现实产出水平对潜在产出水平的偏离”。这一“偏离”,表明一定时期内社会总供求的缺口和物价上涨的压力。

现实经济增长率表明一定时期内由社会总需求所决定的产出增长情况,而潜在经济增长率则表明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所能提供的总供给的状况。潜在经济增长率可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正常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即在各种资源正常地充分利用时所能实现的经济增长率;另一种是指最大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即在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时所能实现的经济增长率。

这里采用的是第一种含义。这种菲利普斯曲线的表现形式是:在以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为横轴、物价上涨率为纵轴的坐标图上,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具有正斜率的一条曲线。这条曲线的走向与第一、二种菲利普斯曲线正好相反。这条曲线表明: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与物价上涨率二者呈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即正相关关系。当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上升时,物价上涨率亦上升;当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下降时,物价上涨率亦下降。

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随着需求的扩张,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上升,物价上涨率随之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随着需求的收缩,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下降,物价上涨率随之下降。这样,这条曲线表现为一条先由左下方向右上方移动,然后再由右上方向左下方移动的曲线环。

这条曲线环呈现为略向右上方倾斜、位势较低、且较为扁平的形状。“向右上方倾斜”,说明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与物价上涨率为同向变动关系;“位势较低”,说明物价上涨率处于较低水平;“略”向右上方倾斜和“较为扁平”,说明物价上涨率的变动幅度不大。

2021现状

全球范围内,由新冠疫情所导致的“就业缺口”在2021年将达到7500万,并在2022年下降至2300万。2021年,因工作时长减少和就业不足所导致的损失相当于一亿个全职工作,在2022年将相当于2600万个全职工作,而这一切都发生在疫情危机前失业率本已居高不下、劳动力利用不足,以及工作环境不佳的背景之下。/n报告表示,受到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2022年全球失业人口总数预计将达到2.05亿人,大大超过2019年的1.87亿,全球失业率将达到5.7%。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706157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