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汉语汉字)

譬是一个汉字,通“僻、擗、辟、避”,拼音pì,释义为比喻,为出自《左传·昭公六年》:“楚辟我,衷若何效辟。

字源演变

形声字。从言,辟声。《说文》:“譬,谕也。”意思就是打比方。“譬”在先秦典籍中是个常用字,常与“如”连言,如《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襄公三十一年》“譬如田猎”、《昭公元年》“譬如农夫”等等。但在出土古文字材料中,未见“譬”字。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弗辟也,辟则知之矣”中的二“辟”读作“譬”,知“譬”是在假借字上加义符分化出的一个形声字。此字出现不会早于战国,《左传》等先秦典籍中的“譬”当是秦汉以后古籍整理者的转写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pìㄆㄧˋ

打比方:譬如。譬犹。譬若。譬语。譬喻(比喻)。

领悟。

晓谕:譬解。譬说(晓示述说)。

详细字义

譬pì

〈名〉

(1)(形声。从言,辟声。本义:譬如,比喻)同本义[metaphor;analogy]

譬,喻也。——《说文》

譬彼舟流。——《诗·小雅·小弁》

能近取譬。——《论语》

臣窃为公譬可也。——《战国策·齐策》

(2)又如:譬如(举例以比喻);譬犹(譬诸。譬若。譬如);譬况(比喻形容);譬谕(比喻)

譬pì

〈动〉

(1)晓谕,使人知晓[know]

又譬诸外戚。——《后汉书》。注:“譬,晓谕也。”

(2)又如:譬称(用譬喻的言辞解说);譬类(以类相比喻)

(3)明白,晓得[understand]

言之者虽诚,而闻之未譬。——《后汉书》。注:“譬,犹晓也。”

常用词组

譬解、譬如、譬若、譬语、譬喻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匹至切《集韵》《韵会》《正韵》匹智切,?嚭去声。《说文》谕也。《徐曰》犹匹也。匹而谕之也。《诗·大雅》取譬不远。《礼·学记》罕譬而喻。《注》比方之辞。《後汉·第五种传》羽请住譬降之。《注》譬,谕也。

又犹晓也。《後汉·鲍永传》言之者虽戒,而闻之者未譬。

又《集韵》或作辟。《诗·小雅》譬彼舟流。《笺》譬,本亦作辟。《孟子》譬若掘井。

原创文章,作者:来自网友投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adyww.cn/article/20230713158044.html